第一图书网

手机

跃钢,朱志远,张建国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跃钢,朱志远,张建国 著  

页数:

222  

Tag标签:

无  

前言

  手机,从它在大众中相对普及那天起,便开启了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在那之前,人们也许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及和感受科学技术的脉动,但只是从那时起,人们才把一部科学技术的集成之器,实实在在地,也几乎是时时刻刻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手机,就是一部划时代的魔器。它启动并且继续成就和丰富着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一个物质实体在经典物理空间的精确定位是由四维时空坐标确定的,三维空间坐标决定物体所处的位置,一维时间坐标标示着这个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异的轨迹。但一个人的社会定位则需要一组更为复杂的标定数据,在某一时刻,他(她)在什么地方(中国?美国?西安?上海?),周围是什么环境(酒吧?商场?工作间?实验室?洗浴中心?),他(她)此时的心情或可能的心情(喜怒哀乐?沮丧恐惧?),他(她)目前的处境(舒适?病痛?安逸?危险?)和他(她)周围的氛围(一个人?一群人?男人?女人?朋友?情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利器可以帮助人即时跨越整个人类空间,触摸各类生活情感和场景地捕捉几乎所有这些信息?  手机!只有手机。  而这些信息牵扯的又是怎样一个广泛的社会活动层面?它几乎覆盖了人们所有的日常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家人,同事,朋友;恋情,爱情,友情;炒股,购物,工作;上级,同僚,下属。手机的出现注定改变了这些行为和关系的相互运作方式。一个社会新文化也就注定会在这种改变中从传统形式中破茧而出。  当然,你可以说手机捕捉的这些既时信息并没有绝对的准确性,人们可以撒谎,可以编造假信息,误导手机使用者。但这并不会让手机的魔力逊色。手机的功能是信息的互相交换和收集,并不企图做信息的分析和处理。那应该是人类自身永远坚守的一方领地。人类的思维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动植物的最根本标志,也是保持人类自身独有生存文化的最基本因素。每个人起伏跌宕、轰轰烈烈、丰富多姿的一生正是在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思维及个性驱使下完成的。这里面充满了成功和失败、得意和失意、风顺和坎坷,当然也包括无数次对所获得信息的正确解析和错误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手机的使用为成千上万的个人生活添加了许多真实的色彩:温馨的粉色、兴奋的红色、愤怒的黑色、颓废的灰色。

内容概要

1995年,广东开通了中国第一个GSM网络,1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有3亿多手机用户。手机,到底有何魔力,能获得如此的关注,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作者不仅通俗地介绍了手机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原理、手机的软硬件应用机理,还谈到了手机文化的形成与冲击、手机礼仪和手机道德。在五彩缤纷的方寸天地间,在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按键下面,手机也是充满人文情怀的魔器。 手机的普及,划分了一个技术时代,也划分了一个新文化时代,是一部划时代的魔器。

书籍目录

前言鸣谢第1章 手机的外围科技话题 1.1 魔器的谜思:手机的使用有损健康吗? 1.2 魔器的魔技:手机的移动通讯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1.3 魔器的魔迹:手机的漫游 1.4 魔器的软肋:手机线路为什么会被打爆? 1.5 魔器的魔域:手机的地域局限性——手机频带的设定,兼谈手机的解锁 1.6 魔器的简语:手机的短信服务 1.7 魔器的魔语:手机的彩信服务 1.8 魔器的魔配:什么是蓝牙? 1.9 魔器的魔径:手机通过WI-FI游览互联网 1.10 魔器的代价:手机收费的知识 1.11 魔器的由表及里第2章 手机自身的技术话题 2.1 魔器的家谱:什么是1G,2G,2.5G和3G手机? 2.2 魔器的面貌:手机的硬件数据介绍 2.3 魔器的身份:手机用户标识卡(SIM卡和UIM卡) 2.4 魔器的储仓:手机记忆储存卡 2.5 魔器的舞台:手机的操作系统 2.6 魔器的魔棒:手机浏览器 2.7 魔器的能量:平话手机的电磁输出功率和电磁频率 2.8 魔器的强化:手机外接天线的制作第3章 手机的社会话题 3.1 魔器修身:手机礼仪和手机道德 3.2 魔器齐家:手机辅家书 3.3 魔器治国:手机对国法民情的监督作用 3.4 魔器平天下:手机可以拯救世界? 3.5 魔器史话:手机技术发展简史 3.6 魔器忧患:手机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 3.7 魔器杂话:手机飞机不投缘 3.8 魔器前景:手机通讯的未来附录1 无线通讯应用协议标准-WAP附录2 世界各国手机频道使用一览表附录3 相关技术名词英文缩写的简释附录4 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大事记

章节摘录

  生活中的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得一生活利器,便一定会随之得一所忌。有如厨师有了利刃,可以切瓜剁菜,削肉如泥。但稍不留意也会自伤其指。现代人的生活高标准之一是有辆汽车开。一车在手,凡人都成了神行太保,但免不了每天出门时要听妻子爹妈的絮叨,“小心开车”,(“慢点开”之类。嘱咐您“小心”是怕您大意撞了别人,提醒您“慢点”是担心您开快车翻了自己。如今手机普及了,凡人又都成了“顺风耳”,人们随之开始猜忌这“风”里的“杀伤”玄机。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现代手机的普及至少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上的定论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手机的使用有损健康吗?我们虽然不能在这里给出这个问题的肯定结果,但却可以围绕这个问题了解为什么手机的使用会有可能影响健康,这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已经了解了手机使用和人体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机理时,到目前还不能得出结论,手机使用对人体是否会产生不可忽略的破坏作用?这些问题的回答牵扯到很多有趣的科技知识,相信您读完这一节,会对超出手机辐射的,更为一般的辐射损伤机制有所了解。有了这些了解,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整自己的手机使用方式和习惯,从实践上将手机伤害几率降至最小,从心理上彻底排除对手机伤害的猜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手机 PDF格式下载



小儿科科普


凑活吧凑活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