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财政学

王曙光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曙光 编  

页数:

350  

Tag标签:

无  

前言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财政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是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应用经济学。西方财政学理论及其体系形成较早,一般认为,1663年威廉·配第出版的《赋税论》,为财政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标志着财政学理论的诞生;1892年巴斯塔布尔的《公共财政学》、1896年普林的《财政学导论》、1898年阿当斯的《财政科学》、1922年道尔顿的《财政学原理》和1928年庇古的《财政学研究》等著述的问世,标志着较为完整的财政学体系的形成;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财政学的分析基点和根本思路从履行国家基本职能转到政府如何提供公共品与服务上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的财政学理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了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体系逐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基于上述认识和对财政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积累,本书旨在探讨和阐述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实践与技能。其主要特点:一是注重财政学体系的科学性。全书以财政理论为基础、以财政收支为核心、以财政管理为保证的主线,结合西方和中国财政的客观实际、发展需要和问题研究,确定了4篇14章的结构体系。二是注重财政学理论的学术性。主要包括财政的概念、理论演进和职能分析等基础理论,以及学术界最新财政研究动态、学术观点的阐述与分析。三是注重财政学内容的实践性。基于中国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与思路,具体研究和阐述财政的收入、支出、政策、体制、预算、监督和平衡等具体内容及改革思路。  本书由王曙光担任主编,李秉坤和李维新担任副主编,周丽俭、景宏军、邵延学、崔寅和苏之涛参加编写。具体写作分工如下:王曙光编写第一、七章,李维新编写第二、十三章,崔寅编写第三、十一章,景宏军编写第四、五章,邵延学编写第六、八章,李秉坤编写第九、十二章,周丽俭编写第十章,苏之涛、周丽俭编写第十四章。初稿完成后,由李维新对全书进行修改,最后由王曙光对全书进行总纂与定稿。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金向鑫同志参加了部分章节的撰写或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参考了诸多的著述。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新世纪经济管理类“财政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全书分财政概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管理4篇14章,在借鉴有益的西方财政理论与实践内容,吸收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的新观点、新成果并结合财政改革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和阐述财政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财政职能分析,财政支出的类型、规模、结构和效益,财政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以及财政收入理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公债收入、财政政策、财政体制、预算管理、财政监督和财政平衡等。各章设有“本章小结”与“复习思考”,配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支持系统。  本书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对财政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财政概论  第一章 财政基础理论   第一节 财政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财政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财政理论演进   第四节 财政学科体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二章 财政职能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经济效率   第二节 财政基本目标   第三节 财政职能内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二篇 财政支出  第三章 财政支出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类型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四章 财政购买支出   第一节 购买支出效应   第二节 社会消费支出   第三节 政府投资支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五章 财政转移支出  第 一节 转移支出效应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节 财政补贴支出   本章小 结   复习思考 第三篇 财政收入  第六章 财政收入理论   第一节 收入基础理论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七章 税收收入制度   第一节 税收基础理论   第二节 税收制度理论   第三节 现行税制体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八章 政府非税收入   第一节 非税收入理论   第二节 非税收入形式   第三节 非税收入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九章 国家公债收入   第一节 公债基础理论   第二节 公债收入制度   第三节 公债市场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四篇 财政管理  第十章 财政政策机制   第一节 财政政策理论   第二节 财政政策配合   第三节 财政政策运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财政体制理论   第二节 财政体制内容   第三节 转移支付制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二章 财政预算管理   第一节 预算基础理论   第二节 预算管理流程   第三节 预算管理内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三章 财政监督管理   第一节 财政监督理论   第二节 财政监督运用   第三节 财政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管理   第一节 财政平衡理论   第三节 财政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国家财政的考察  尽管我国与西方都经历了“家计财政”阶段,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并经历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财政”阶段。与国家财政相一致的国家形态是企业者国家,而非所有权者国家和税收国家。这一时期的财政作为国家直接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财力手段,是为满足实现国家自身职能的需要而进行分配的手段。企业只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个人只是企业或单位的行政附属物,整个社会和国家以政府为中心形成一个大企业,财政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大企业的总财务。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质就是国家和政府的活动,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只是服从于国家和政府的经济计划,财政也只是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就是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治权力行使者、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生产经营组织者“三位一体”的政府,这种分配主体同时承担着三种不同的任务:作为政治权力行使者要履行社会经济管理任务,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要承担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任务,而作为生产经营组织者则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和指挥控制。财政则要同时兼顾三种不同职责的财力需要,属于生产建设型财政。这是因为,不仅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是直接或间接投入生产建设,而且很多政府机构尤其是庞大的各经济主管部门,都是围绕着组织和指挥企业的生产建设而设置的,所以其经费也具有生产建设费用的性质。  (三)公共财政的考察  1.公共财政的含义  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中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它是区别于自然经济时期的家计财政和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的一种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并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民主法治财政。  公共财政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失灵,核心概念是公共产品,财政支出主要是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税收成为公共产品融资的工具,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达到最优配置。  2.公共财政的形成  西方财政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大致经历了自由放任、国家干预和混合市场经济三个时期,因而政府经济职能特别是财政内容就有不同的体现。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财政是与“夜警国家”相一致的形态,“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主要作用。这一时期的财政特点是职能单一,规模较小,实行严格法治。  20世纪20年代震撼世界的大危机到来,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几乎受到了所有西方国家的青睐,西方财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职能复杂,规模较大,法治遭到修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财政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