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编  

页数:

440  

字数:

652000  

前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严重的水土流失,是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促进入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组织生态、环境、资源、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专家,对我国重点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在此基础上编写的《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全面评价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了长期以来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成效与经验,梳理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这一成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深远。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加剧江河湖库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仅影响当前发展,而且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完善,人为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控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珠江上游等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土保持工作者近60年的艰苦努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入江河的泥沙大幅度下降。通过开展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水土资源,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概要

本书系《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北方农牧交错区卷》。由于水、风两相侵蚀营力的叠加和交替作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不安全的地区之一。《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北方农牧交错区卷》对水风复合侵蚀形成机理、特点和侵蚀过程作了详尽论述;在总结当地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农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树立治理样板,提出治理措施。对黄河中游风沙入黄问题和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了专门论述。   本书对政府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总前言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北方农牧交错区概念 第二节 区域界定  一、气候指标  二、地貌与岩土指标  三、植被与土壤指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指标  五、区域范围 第三节 区位功能  一、生态功能  二、经济功能  三、社会功能 第四节 主要生态问题  一、水土流失  二、土地沙漠化  三、沙尘暴灾害  四、旱涝灾害 参考文献第二章 区域概况 第一节 区域自然概况  一、地质地貌  二、地表物质  三、气候特点及其变化  四、植被  五、土壤  六、水文与水资源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  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三、土地利用结构  四、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五、粮食与畜牧业 参考文献第三章 土壤侵蚀现状、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土壤侵蚀现状  一、土壤侵蚀面积  二、土壤侵蚀程度  三、土壤侵蚀规律及分区  四、土壤侵蚀危害 第二节 历史演变  一、水风蚀复合区水蚀与风蚀荒漠化的地质历史背景  二、两千年来水风蚀复合区的生态环境变化  三、近百年水风蚀复合区水土流失  四、近50年的水土流失发展演变 第三节 发展趋势  一、近20年土壤侵蚀发展变化  二、气候变化对未来区域环境的综合影响分析  三、人为因素对未来区域环境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第四章 水土保持发展历程、成效与模式 第一节 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第二节 水土保持成效 第三节 典型治理模式  一、覆沙黄土区模式——六道沟小流域治理模式  二、砒沙岩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成效  三、沙漠入黄区治理模式与成效  四、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模式与成效 ……第五章 水土保持目标与措施配置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专题研究专题A 农牧交错带水风蚀复合区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模式与植物种选择专题B 黄河中游段粗泥沙来源分析研究

章节摘录

插图:1)复合区涉及的中朝准地台包括鄂尔多斯台拗、山西断隆、内蒙地轴和白云鄂博台缘拗陷①(1)鄂尔多斯台拗:基底为太古界。加里东运动上升为陆,中石炭世一二叠纪时期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华力西晚期台拗大幅度沉降,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堆积,包括陆相碎屑岩建造,含煤建造及含油气建造。(2)内蒙地轴:下属三个Ⅲ级构造单元,即阴山台拱,建平台拱和河套新断陷。基底由太古界集宁群、乌拉山群及下元古界的变质岩构成。太古界下群为一套深变质的紫苏麻粒岩类,上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这些深变质岩奠定了东西向构造的基础。华力西、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许多断陷盆地,并接受了陆相碎屑岩建造和含煤建造。伴随运动有规模较大而且频繁的酸性一基性岩浆入侵活动。喜山运动继承了前期构造,有玄武岩喷发,并产生了新的断裂。(3)山西断隆:考察区涉及其下属的清水河拗陷和朔北台拗。基底为太古界集宁群,构造总体近南北方向,较简单,为单斜构造,褶皱开阔而平缓。(4)白云鄂博台缘拗陷带:属中朝准地台北部边缘相对活动地带。是在太古界、下元古界的基础上,中元古代产生的强烈拗陷区,并接受了中上元古沉积,加里东运动后,地壳隆起,海水退出,继之接受了晚古生代陆相碎屑岩建造、含煤建造及陆相火山岩建造。燕山运动形成断陷盆地,新生代继承了以前的构造特点。


编辑推荐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北方农牧交错区卷)》对政府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