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2010-3
科学出版社
赵曼 编
242
本教材立足于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重点阐释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点,渗透宽厚的人文精神,突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及管理方法,并融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新动态。本教材共13章,大体上可以划分为6个部分。其逻辑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重点阐述社会保障的体系框架和制度变迁、演进的逻辑过程。其中,第1章描述和界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内涵与外延、制度特征、制度主体、制度结构、管理体制、功能定位、法制化建设等。第2章归纳、评价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其百余年历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沿革,并重点从国情背景、基本实践、目标模式、总体思路及其与相关制度之间、制度体系内部各项目之间在改革中的联动关系、逻辑顺序、临界速度和依托条件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第二部分为第3章,主要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运行中的基本理论范畴,如公平与效率、效率与产权、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的构造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第三部分为第4、第5、第6、第7章。主要研究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类项目。在章节结构方面,遵循各个项目的理论依据、结构功能、管理流程及其实务等逻辑递进关系进行阐释,力求做到理论、政策与管理业务的统一。
本书第一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以平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社会保障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剖析了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基于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展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历程和最新实践。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备有内容完善的教学课件。 本书适合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材和研究生考试教材,也适合作为大学本科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专业的社会保障通识教育教材,同时也适用于上述专业成人教育(函授夜大、自修)学生。另外,本书适合财政部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工会系统选做干部培训教材。
前言 第1章 社会保障体系 1.1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制度特征 1.2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 1.3 社会保障的制度主体 1.4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 1.5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6 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定位与功能 本章讨论题第2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法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 2.3 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及其历史和理论背景 2.4 福利国家的兴起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 2.5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阶段 2.6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7 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本章讨论题第3章 社会保障基本的分析范畴 3.1 公平、效率与产权 3.2 政府与市场 3.3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本章讨论题第4章 养老保险 4.1 养老模式的分类与家庭生产理论 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4.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4.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及费率水平 4.5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与计发办法 4.6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 4.7 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4.8 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本章讨论题第5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5.1 失业概述 5.2 失业保险的类型与特征 5.3 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 5.4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与管理 5.5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本章讨论题第6章 医疗保险 6.1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与复合功能 6.2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6.3 社会医疗保险的范围 6.4 医疗保险的供求趋势与基本医疗保险界定 6.5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机制 6.6 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制度 6.7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 本章讨论题第7章 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 7.1 工伤保险的内涵与功能 7.2 工伤归责的发展阶段与社会工伤保险的产生 7.3 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与有关的国际公约 7.4 工伤保险的范围与工伤认定 7.5 工伤保险基金 7.6 工伤的劳动能力鉴定与工伤待遇 7.7 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 7.8 生育保险 本章讨论题第8章 社会救助 8.1 社会救助概述 8.2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8.3 社会救助体系 8.4 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8.5 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 8.6 社会救助管理 本章讨论题第9章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9.1 社会福利 9.2 社会优抚 本章讨论题第10章 农村社会保障 10.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原则 10.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0.4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0.5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10.6 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本章讨论题第11章 企业年金 11.1 企业年金与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11.2 企业年金的制度结构 11.3 政府对企业年金的调控和干预 11.4 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框架 本章讨论题第12章 社会保障基金运行 12.1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 12.2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机制与代际赡养关系 12.3 社会保障待遇支付方式 12.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与保值增值 12.5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政策目标 12.6 社会保障基金监督 本章讨论题第13章 社会保障基金与其他经济变量的联动效应 13.1 社会保障与税收 13.2 社会保障基金与储蓄 13.3 社会保障与工资 本章讨论题参考文献
五个支柱应对不同的特定风险。“零支柱”应对的是终身的贫困风险和流动性约束风险。“第一支柱”应对的是个人短视的风险、低收入的风险,由预期不确定和金融市场导致的计划目标不当的风险,但它容易受到老龄化和政治风险的影响。“第二支柱”应对的主要是短视风险,而且设计合理与运行有效的“第二支柱”可以使个人免受政治风险的影响。“第三支柱”可以补偿其他支柱设计的僵化缺陷,但它可能产生由私人管理资产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和代理风险。① “三支柱”与“五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并无本质的区别,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拓展。在“三支柱”体制中,世界银行尤其推崇其中的“第二支柱”,认为这一私营管理、积累式的企业年金计划能够进行市场化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虽然世界银行也认为应该给老年人提供较好的生活保障,但是,其更强调的是养老保障制度的经济功能。 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养老金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应对老龄化风险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这个管理的架构包括:制度设计与工具执行的风险源头与风险特征;处理自然风险或人为风险时的三种策略(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克服风险)和三种制度安排(非正规制度、市场制度、公共制度);不同群体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对不同群体进行有效区分。② 风险管理通过制度要素的多元化来实现与风险相关的预期收益的匹配。“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潜在优势在于,它由来自政府的强制性、来自企业的补充性和来自个人以及家庭的追加性等不同的要素所构成,在获得个人福利和社会收益的同时力图将相关风险最小化。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单一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都无法实现养老保障体系整体功能达到最优。比如,对于极度贫困的人来说,抵御残障、疾病等短期风险可能比抵御老龄风险等长期风险更为重要。不能因为为几十年以后的养老保障缴费而加剧穷人眼前的贫困,因此,如果强制性地将极度贫困的人口纳入到收入关联的养老金计划,反而会降低他们的福利。而应为他们建立非缴费的、社会救助性质的残障与老年津贴制度。当然,要根据不同风险(老年、疾病、工伤、失业)的性质,设计出国民可以依赖的抵御各种风险的保障混合体并非易事。③
《社会保障》编写特色: ◆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社会保障》在保证科学性、准确性和学术规范的前提下,采用“读者友好型”的写作风格,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适用于各专业本科生通识教育,也适用于干部培训,便于课题教学与自学。 ◆追踪前沿,与时俱进。《社会保障》紧密追踪国内外社会保障理论的最新进展,把握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新动向,立足于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特色。 ◆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社会保障》内容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各个项目以及若干专题。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实用性强。 ◆生动活泼,风格清新。在正文中或每章之后穿插数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专栏文章讨论等内容,展现社会保障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问题,引导读者积极思考。
不错的 质量很好
很好,只不过我买错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