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护理学

刘桂英,马秋平 主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桂英,马秋平 主编  

页数:

191  

前言

  《中医护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是在对既往同类教材进行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具体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初始接触中医学知识,仍需对中医学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中医学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教材比较重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编写,并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两者之间尽可能进行合理、有机的结合,更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  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对中医护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开展,使中医护理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临床中医护理方法的运用也提高了现代护理的质量。如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以其他技能方法等辨证施护方法,内容丰富、有效、实用,易于学习掌握,实现了培养实用护理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本教材的编写还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块内容——在编写体例方面,通过临床典型疾病案例、拓展相关知识点的趣味链接及临床情景化任务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本课程成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祖国传统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重要课程。  同时本教材还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中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也能为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参考书目,得到科学出版社和各参编单位领导以及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教材是全体参编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我们水平的限制,难免存有诸多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共分12章,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防治原则、方药基础、中医辨证护理、中医传统疗法、中医护理与养生等内容。主要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中医学关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法、疾病防治、辨证护理、护理养生等知识和技能;内容简洁生动,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每章节都有学习重点和目标测评(选择题配有参考答案)。书后附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可供使用者作教学参考。在编写体例方面,通过临床典型疾病案例、拓展相关知识点的趣味链接及临床情景化任务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另配有PPr课件,可在科学出版社网站下载,方便教学。 中医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普通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康复、医学美容技术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临床培训作为教材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的主要特点第1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1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2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第2章 藏象 第1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的基本特点 三、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第2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第3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二、腑与腑的关系 三、脏与腑的关系第3章 气血津液 第1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来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气的分类 五、气的功能 第2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3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4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第4章 经络 第1节 经络学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2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第3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功能第5章 病因病机 第1节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第2节 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津液失常第6章 诊法 第1节 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第2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3节 问诊 一、问诊的方法 二、问诊的内容 第4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第7章 预防与治则 第1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2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与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第8章 方药基础 第1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的用法 三、常用中药 第2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二、方剂的剂型 三、常用方剂 第3节 方药应用护理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 二、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三、中药外用法与护理 四、中草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护理第9章 中医辨证护理 第1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二、寒热辨证与护理 三、虚实辨证与护理 四、阴阳辨证与护理 第2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 一、心病辨证与护理 二、肺病辨证与护理 三、肝病辨证与护理 四、脾、胃病辨证与护理 五、肾、膀胱病辨证与护理 六、脏腑兼病辨证与护理第10章 中医传统疗法 第1节 针灸 一、腧穴概述 二、针法 三、灸法 第2节 推拿 一、推拿疗法概述 二、常用推拿手法 第3节 其他传统疗法 一、拔罐 二、刮痧 三、针灸治疗第11章 中医护理与养生 第1节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 一、生活起居护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生活起居护理养生的基本方法 第2节 情志护理与养生 一、情志护理的原则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第3节 饮食调护与养生 一、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二、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三、饮食调护的基本方法 四、饮食宜忌 五、饮食调护的种类 第4节 运动与养生 一、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气功

章节摘录

  由于证候只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只能反映疾病某一阶段和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故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与辨病都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出为依据,区别是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  病,即疾病,是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疾病的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如麻疹、感冒、痢疾等都属于疾病的概念。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有内在联系、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或体征组成。证候揭示的是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故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等都属于证候的概念。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患者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发热、恶心呕吐等,也可以是医生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同一症状可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孤立的症状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此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是由症状和体征构成。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在一起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得出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因证立法,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辨明病属风寒感冒,则立辛温解表法;辨明病属风热感冒则立辛凉解表法。  (2)依法选方。即依据确立的治法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或措施,并予以处方。


编辑推荐

  案例教学,突出技能:教材延续我社独创案例版州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紧扣大纲,直通执考: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相关教材正文中凡是涉及执考考点的段落,均做了考点提示。“目标检测”采用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及高仿真模拟试题,搭建执业证书绿色通道。  链接互动,彩色印刷:涉及形态学的科目及《基础护理技术》等科目采用全彩色印刷,另有部分科目采用双色印刷,版面新颖、活泼,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适应学生阅读习惯。增设“链接”,提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配套课件,教学相长:全部教材配套PPT教学课件,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护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