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网络学习及其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

张剑平,陈仕品,张家华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剑平,陈仕品,张家华 著  

页数:

261  

字数:

32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时空界限已经被打破,网络学习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传统的学习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突破。为了迎接教育改革的新挑战,深入分析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为更有效地开展网络学习奠定基础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书对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信息加工特征和人机交互过程,试图通过对影响网络学习效果中的关键要素的分析与研究,为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这对于网络学习活动和支持系统的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课题编号BCA070053)的成果。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杂志》等权威刊物和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4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EI收录;开发了具有独立著作权的软件1个;完成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5篇。本书是在上述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内容由两个部分共9章组成。第1部分为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由5章组成。第1章网络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内容涉及网络学习的概念与特征、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研究述评、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第2章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内容涉及网络信息机制与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型的演变、网络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第3章知识可视化及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内容涉及工作记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可视化技术改善工作记忆;第4章网络课程界面与学习交互研究,内容涉及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研究、网络学习过程的交互分析;第5章学习策略与课程设计,内容涉及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认知负荷与网络课程设计策略。第2部分为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由4章组成。第6章适应性学习及其支持系统,内容涉及适应性学习及其特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及其组成、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第7章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学生模型,内容涉及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学生模型概述、基于认知状态和学习风格的学生模型、基于学生模型的学习内容组织;第8章学习能力评估与适应性测试,内容涉及适应性测试及其模型、适应性测试模块的设计;第9章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原型设计,内容涉及典型的开源平台及其扩展、原型系统的基本架构等。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内容聚焦于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两个方面,试图通过对影响网络学习效果关键要素的分析与研究,为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提供模型和方法上的依据。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网络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知识可视化及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网络课程界面与学习交互研究、学习策略与课程设计、适应性学习及其支持系统、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学生模型、学习能力评估与适应性测试、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原型设计。本书中的相关模型和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均以作者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应用背景。 本书可供网络教育、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剑平,博士、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组学科专家,是浙江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关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智能教学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网络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教育问题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及其教学设计研究、网络型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等。主持有“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20部,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1部分 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1 网络学习及其影响因素  1.1 网络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1.1.1 网络学习的相关概念  1.1.2 网络学习的基本特征  1.2 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1.2.1 国外的典型研究  1.2.2 国内的典型研究  1.2.3 当前研究的局限  1.3 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  1.3.1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1.3.2 模型的基本结构与意义  1.3.3 网络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2 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   2.1 网络学习机制与信息加工理论  2.1.1 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  2.1.2 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  2.1.3 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  2.2 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型的演变  2.2.1 信息加工模型的发展历程  2.2.2 信息加工模型的研究趋势   2.3 基于生态观的信息加工模型  2.3.1 模型的理论基础   2.3.2 模型的基本结构  2.3.3 模型的特点及意义 3 知识可视化及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3.1 工作记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3.1.1 工作记忆及其模型  3.1.2 视觉工作记忆及其机制   3.1.3 影响工作记忆的主要因素   3.2 利用可视化技术改善工作记忆   3.2.1 知识可视化及其工具  3.2.2 利用可视化降低工作记忆的负荷  3.2.3 利用可视化增加工作记忆的容量 4 网络课程界面与学习交互研究  4.1 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研究  4.1.1 视线追踪技术及其应用   4.1.2 内容呈现方式的对比实验  4.1.3 三分屏界面的眼动实验  4.1.4 文本标记效应的眼动实验  4.2 网络学习过程的交互分析   4.2.1 网络学习交互研究及其现状  4.2.2 课程交互的内容分析 5 学习策略与课程设计   5.1 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  5.1.1 学习风格及其内涵  5.1.2 学习风格的测量工具  5.1.3 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   5.2 认知负荷与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5.2.1 认知负荷理论的主要观点  5.2.2 基于内在认知负荷的设计策略  5.2.3 基于外在认知负荷的设计策略  5.2.4 基于关联认知负荷的设计策略第2部分 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 6 适应性学习及其支持系统  6.1 适应性学习及其特征  6.1.1 适应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6.1.2 适应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6.1.3 远程学习的双向适应   6.2 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及其组成  6.2.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智能化历程  6.2.2 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概念与特征  6.2.3 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现状与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本课题研究成果

章节摘录

插图:1.1.1.3网络学习的本质有学者认为,网络学习的本质表现为4个方面②:①网络学习不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使学习更有可能成为兴趣,可以增强师生、同学之间的交互,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②网络学习不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对信息的理解与运用,获取信息并不是网络学习的主要目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并运用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③网络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学习,更是一种社会性学习,网络学习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以及对个体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知识生产和知识消费之间、社会实体和网络虚拟团体之间的流动;④网络学习不仅是一种“虚拟学习”,更是一种“真实学习”,网络学习中,虚拟是工具和手段,现实则是目标和着眼点,利用虚拟来扩大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以知识为媒介,同生存于现实社会的人们沟通、共享知识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网络学习及其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网络学习及其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只是太贵。


书不错,就是太贵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