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易伯鲁文集

可仪,可静,可风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可仪,可静,可风 编  

页数:

580  

内容概要

易伯鲁先生毕生从事鱼类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足迹遍布祖国东北、西南、华东、华中的江河湖泊,发现了1个新属、5个新种、4个新亚种,并将鱼类生态学研究成果用于解决水利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可仪、可静、可锋编著的《易伯鲁文集》摘选了他的各类文章,分9个部分编排。研究论文篇幅较大,其中湖北梁子湖、黑龙江和长江是易先生在野外考察中有代表性的江湖,因而将相关的内容分别单立篇章。文集还包括了易先生有关渔业和水利建设的论著、推广科普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文章,以及散文和自传等。
《易伯鲁文集》的编撰历时多年,始于先生生前,完成于先生逝世两周年后。文集可对从事鱼类学科研和教学、渔业生产和管理,以及水利建设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可对不同年龄的人们思考人生有所启迪。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梁子湖鱼类考察研究论著(1955—1956、1975—2000)
关于鲂鱼(平胸鳊)种类的新资料
湖北梁子湖鱼类名录
关于武昌鱼
团头鲂和武昌鱼
武昌鱼考
第二部分 黑龙江流域鱼类考察研究论著(1956—1960)
1957年黑龙江流域渔业考察报告
黑龙江流域水产资源的现状和黑龙江中上游径流调节后的渔业利用
餐条属鱼类和黑龙江流域餐条属鱼类的初步生态调查
黑龙江流域鲤鱼的繁殖、食性和生长
黑龙江流域鳊鱼的种内变异及其生活习性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
黑龙江流域渔业现状及其发展途径
第三部分 长江流域鱼类考察研究论著(1959—1966、1984—2003)
1960年长江草、青、鲢、鳙产卵场调查总报告
1961年宜昌家鱼产卵场调查总结报告
长江家鱼产卵场的自然条件和促使产卵的主要外界因素
对当前长江鱼类资源研究的看法
长江家鱼鱼苗数量变动研究计划
长江草青鲢鳙及其他产漂流性鱼卵鱼类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铜鱼和圆口铜鱼的早期发育
长江干流和汉江的鳃鱼繁殖习性及其胚胎发育
《葛洲坝水利枢纽与长江四大家鱼》专集前言
长江干流草、青、鲢、鳙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分布、规模和自然条件
长江草、青、鲢、鳙四大家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长江干流草青鲢鳙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分布、规模和自然条件(缩写篇)
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研究经过
长江干流水系中鱼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因素的关系(英、中文)
长江、珠江鲸鱼的产卵场和早期发育(英文)
第四部分 其他研究论著(1945—2006)
滇池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研究
麦穗鱼(罗汉鱼)的生活史(英文)
刺鳅的呼吸(英文)
黄鳝的侧线系统(英文)
胭脂鱼的鱼苗以及随年龄而发生的外部性状变化(英文)
鱼苗捕捞和鱼种饲养
中国的鲔属和红鲔属鱼类的研究
我国的淡水鱼类资源
鳊鱼亚科Abramidinae
希夏邦马峰地区的鱼类
微生物酶制剂情况调查和开展酶制剂工作的初步意见
关于陕西“渭南地区水产工作站”鱼种池的情况调查和意见
鱼类的资源调查和鱼群数量变动问题
黄黝鱼属的种类及其两性异形
谈谈鱼类的移殖驯化
关于当前鱼类生态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几点看法
青菱湖的水生生物和鱼类增殖措施的研究
湖北咸宁地区的鱼类区系及渔业利用
圆尾斗鱼的繁殖、生长和对蚊幼虫的摄食量
中国的四大“家鱼”
第五部分 渔业与水利建设论著(1958—1984)
淡水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
对繁殖保护淡水鱼类资源的意见
从鱼类生态学看淡水鱼类资源的繁殖和保护
淡水鱼和渔业
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建设与渔业问题的意见
遵循自然规律发展淡水渔业
美国的鲟鱼养殖(译文)
谈谈长江的鱼类、渔业和水利枢纽建设
关于长江葛洲坝工程不必附建过鱼设施的意见
关于长江鱼类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和补救措施——简要情况介绍和建议
关于维护长江中下游江湖渔业生态系统发展淡水渔业的建议
第六部分 鱼类科普文章(1952—2000)
鱼的饮食习性
市上的鱼是怎样来的
医治鱼病——记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鱼病工作站
养鱼
谈谈武昌鱼
武昌鱼
《淡水鱼类种群生态学》序言
《中国商品大辞典》辞目:团头鲂
对“鲐鱼类的研究”的意见
《鲟鱼人工养殖技术》序言
第七部分 学科建设与教书育人(1971—2005)
农业部培训班教材——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和渔业
水产院校教材《鱼类学》绪论
水产院校教材《鱼类生态学》绪言及目录
水产院校教材《水生生物学》绪言和第二章
关于教学和实验基地建设的初步方案
为毕业学生的题词
湖泊水生生物调查教学录像片
与学生漫谈学习和工作
养殖函授班专题讲座
培养研究生小结
接受学生记者采访在“文革”中曲折发展的水产系——专访易伯鲁教授
第八部分 散文随笔(1958—2008)
哀悼母亲
“我没有政治问题”
一把椅子
发挥我市渔业生产潜力
在武汉市政协为“四化”服务交流会议上的发言
对《湖北省水产发展战略设想(初稿)》的看法
在华中农业大学基层民主党派会议上的讲话
鱼米之乡话鱼菜
难忘的记忆——恭祝饶钦止老人九十寿辰
长江抒怀
在纪念九三学社成立4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忆“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
健康、体育及其他——我的体育运动生活
球迷和拉拉队
追忆良师益友周家炽I
随想
一个很好的纪念
第九部分 自传(2006、2008)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武昌鱼”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属性,有人认为它应是湖北鄂城樊口镇产的鳊、鲂鱼(鄂城在三国吴初时曾称武昌县),并联系到清光绪十一年重修的武昌县志中有“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的说法,以及《三国志》中记述的公元二世纪时陆凯上疏吴主孙皓所引用的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说“武昌鱼”“早在三国时代即已誉满江南”。这一说法没有考虑到“武昌鱼”除了在诗文、民谣中出现多次外,在我国古代有关鱼类的书籍中,并不存在有称为“武昌鱼”的鱼。发表团头鲂分类新种时的1955年,我也不知道“武昌鱼”这一名称,不可能把团头鲂和“武昌鱼”联系在一起。到了1964年前后,团头鲂在我国池塘养殖业中成为一个优良养殖新品种,成为一些大城市淡水鱼市场上的主角之一,社会上便流行“武昌鱼”就是团头鲂的说法。1965年7月,广州《羊城晚报》约我写有关“武昌鱼”的文章,我便顺应当时的潮流,写了题为“谈谈武昌鱼”的短文,介绍了团头鲂的特点,排除了“武昌鱼”是包括二鲂一鳊三种樊口鳊的说法,主要是考虑到“武昌鱼”名称具有明显的地区属性,与只产于鄂州梁子湖中的团头鲂较为吻合,而三角鲂和长春鳊两种鱼是广泛分布于全国江湖中的,不宜在名字上冠以“武昌”字样。不久,《羊城晚报》的读者又写文补充,提到现在的鄂州在三国吴初时称武昌县,1914年才改为今名,而现在的武昌县在隋代称江夏县,1912年才改为今名。到了七十年代,“武昌鱼”名称在社会上进一步脍炙人口,报刊上仍出现一些谈论和介绍“武昌鱼”的短文,多数是重复过去的说法,少有新意,除仍有人主张“武昌鱼”是指二鲂一鳊的通称外,团头鲂应是“武昌鱼”专用名称已渐成共识。1974年夏,我应北京科学教育制片厂之邀,一起前往梁子湖现场拍摄团头鲂的科教电影,那片名就称“武昌鱼”。影片曾在全国放映。《遗传与育种》杂志在1975年第三期上写文介绍团头鲂,说梁子湖野生的团头鲂已家养成功,是“变野生为家养的一曲凯歌”。1979年新版《辞海》和《辞源》上,也都在“武昌鱼”的条目中采用了“武昌鱼”就是团头鲂的观点。八十年代出版的报刊书籍中,仍断续有一些介绍“武昌鱼”的文章,一般皆根据已有论点,认可“武昌鱼”就是指团头鲂。1985年7月,杜世中查阅了大量古今资料后,在《中国烹饪》上发表了“武昌鱼考”一文,倾向于把“武昌鱼”名归团头鲂所专有。并认为此说起于1965年7月。武汉电视台还录制了新片“武昌鱼”,内容也是描述团头鲂的渊源和特征,以及被称为“武昌鱼”的由来。有的介绍者不察诗词中的“武昌鱼”多是文学语言,不明团头鲂是1955年定立的新鱼种,仅根据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武昌县志》中有句“樊口鳊鱼甲天下”的说法,说鳊鱼中就包括了团头鲂,“当地群众为了把这种鱼区别于其他鳊鱼,特冠以地名,‘武昌鱼’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有的还笼统地说:“樊口鳊就是‘武昌鱼”’。不提包含有二鲂一鳊三个种,反把事情弄模糊了。梁子湖有一通往长江干流的长几十里的长港流经鄂城县属小镇樊口镇,民初在那里建有节制水闸“民信闸”。在五十年代以前,梁子湖的鱼产有一部分用木帆船经长港运往樊口,然后陆路运销武汉等地,樊口遂成了湖鱼的集散地,鱼市上的鳊、鲂鱼是很多的,特别是渔民在长港用撑篙网作业,在闸门附近、捕获的降河洄游的鳊鱼,鲜度极高。通称的樊口鳊鱼在鱼市上实包括湖中的鲂鱼,在省内曾有过一点名气。但六十年代以来,梁子湖通长港的磨刀矶一带,因水利改造和民信闸的改建,以及养殖的兴起和鲜鱼运销手段的发展,樊口已失去鲜鱼集散地的地位,“甲天下的樊口鳊”已消声灭迹了。由于鳊鱼在全国各地都有,武昌县志中所指的“天下”,范围是很小的,限于江汉平原及以南一带。《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的鳊鱼著名产地,还包括辽东、襄阳、太湖、龙溪等地。


编辑推荐

《易伯鲁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易伯鲁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