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余岗楚墓(上、下册)

王志刚 主编,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志刚 主编,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页数:

8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湖北襄阳古邓城遗址外围的一处大型墓地,2004-2005年,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城市建设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64座,其中179座楚墓集中、有序地分布在墓地的中北部。本报告对这批楚墓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报道。
  余岗楚墓埋葬时间起于春秋中期晚段,终于战国中期前段,其间无缺环,而这一时段正是楚文化的成熟和繁盛期。因此对研究楚文化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繁荣的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可供文物考古学、历史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区域地理环境概述
  第二节 区域考古学楚文化概述
  第三节 墓地概况
  第四节 墓地发掘经过
  第五节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第二章 墓葬综述
  第一节 墓葬分布
  第二节 墓葬分类
  (一)甲类墓
  1.甲a类墓
  2.甲b类墓
  (二)乙类墓
  (三)丙类墓
  1.丙a类墓
  2.丙b类墓
  3.丙c类墓
 第三章 随葬品介绍与分析
  第一节 陶器
  第二节 铜器
  (一)礼器
  (二)兵器
  (三)车马、杂器
  第三节 漆木、竹器
  (一)容器
  (二)乐器
  (三)兵器
  (四)生活杂器
  (五)丧葬用器
  第四节 玉石器
 第四章 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墓葬分期
  (一)随葬品分类组合型式及序列
  1.A类(铜、陶礼器、陶日用器)组合型式及序列
  2.B类(陶礼器、日用器)组合型式及序列
  3.C类(陶日用器)组合型式及序列
  (二)各类组合序列的横向对应关系
  (三)综合分期
  第二节 相对年代
 第五章 墓葬实录
下册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余岗楚墓的等级性质,
  第二节 余岗楚墓的埋葬规律
  第三节 余岗楚墓考古学文化特征综述
  (一)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特征
  (二)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特征
  第四节 余岗楚墓的文化因素分析
 附表
  附表一 余岗楚墓甲a类(窄坑一椁一棺随葬礼器)墓统计表
  附表二 余岗楚墓甲b类(宽坑一椁一棺)墓统计表
  附表三 余岗楚墓乙类(一椁一棺无礼器或无随葬品)墓统计表
  附表四 余岗楚墓丙a类(窄坑单棺)墓统计表
  附表五 余岗丙b类(窄坑单棺设壁龛)墓统计表
  附表六 余岗楚墓丙c类(窄坑单棺无随葬品)墓统计表
  附表七 余岗楚墓分类分期总表
  附录一 襄阳余岗墓地楚式青铜礼器分期研究
  附录二 湖北省襄阳市余岗墓地送检玉器的无损分析检测报告
  附录三 襄阳余岗出土部分文物检测报告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概述余岗,汉水中游北岸的自然低岗,大致呈南北走向,岗地相对高差1~2米。地理坐标东经112°07′19.91″,北纬32°05′22.49″,海拔69米。行政区划现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山镇余岗村(图一)。襄阳市(原襄樊市,以下同)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东邻随州市、河南桐柏县,南界荆门、宜昌两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淅川县、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城区位于东经112°00′~112°14′,北纬31°54′~32°10′,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城区,出城东即向南而去。城区包括江南的襄城区,江北的樊城区、襄州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市除城区外,辖枣阳、宜城、老河口市和谷城、南漳、保康县三市三县。第一节 区域地理环境概述襄阳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地带,西高东低,其地势具有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在西部山区与东部低山丘陵之间,属岗地平原。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中部多为岗地平原,介于桐柏山与武当山之间。岗地主要分布在老河口市全部及枣阳市、襄州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部分乡镇。西部为高山,海拔多在400米以上。全市有知名常流河817条,多为山区性河流。其中流域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3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境内流长216公里,流域面积17313.1平方公里。汉水在境内河段多属游荡性与分汊性河道。襄阳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具有南北过渡型特征。襄阳市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和植被类型多样,受气候及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土壤。余岗所处区域(老河口、枣阳、襄州北部)为岗地土壤,基本为黄褐土的各土种和红砂岩的各土种。汉水及其支流两岸的冲积平原和河谷小平原土壤组合为潮土各土属,耕地土壤尤其是水稻土比重较大。图一 余岗墓地与相关遗址、墓地位置示意图第二节 区域考古学楚文化概述襄阳市考古学楚文化分布以汉水为界,根据不同的人文地理单元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汉水以西的襄宜平原区域;汉水以南的荆山区域;汉水以东的随枣走廊区域;汉水以北的襄北岗地区域。襄宜平原区域包括襄城区东南部和宜城市,该区域楚文化遗址、墓地分布较密集。以襄城真武山遗址[1]、宜城楚皇城遗址[2]、宜城郭家岗遗址[3]、襄城岘山墓地[4]、宜城罗岗墓地[5]等为代表。荆山区域包括南漳县、保康县和谷城县。该区域已发现的楚文化遗存为数不少,但所做的考古工作有限,目前经发掘的遗址、墓地有:保康西坪遗址[6]、谷城新店墓地[7]、谷城过山墓地[8]等。随枣走廊区域包括襄州区东部和枣阳市。楚文化遗存以枣阳周台遗址[9]、襄阳程坡遗址、楚墓群[10]和枣阳九连墩楚墓群[11]为代表。襄北岗地区域包括樊城区、高新区、襄州区西北部以及老河口市。该区域楚文化遗存十分密集,特别是以邓城遗址为核心的邓城楚文化圈,更是襄阳市楚文化考古的重点区。邓城楚文化圈的遗存分布是以邓城遗址为中心,呈环形向周围展开。余岗墓地即处在邓城核心区外的第二环形圈上,西距邓城遗址约1.5公里。邓城遗址位于高新区团山镇邓城村,城垣及护城河基本保存完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60万平方米。据调查,城址的时代为春秋早期至南北朝时期。在邓城外围的第一环形圈上分布着大量具有相当规模的聚落遗址,称为邓城附属遗址。这些遗址包括东南的周家岗遗址[12]、南侧的王家巷遗址[13]、东北侧的卞营遗址[14]以及北侧的韩岗遗址[15]。在第二环形圈上则分布着大批中低级贵族及平民的公共墓地,这批墓地的墓葬规格不是很高,但数量密集、规模庞大。包括东侧的余岗墓地[16]、沈岗墓地[17]、卞营墓地[18],北侧的贾庄墓地[19]。在第三环形圈上除分布着一般规模的遗址及其附属墓地,如黄家村遗址、墓地[20]、彭岗遗址、墓地[21]等外,还有一批规格相对较高的贵族墓地,如团山墓地[22]、蔡坡墓地[23]、王坡墓地[24]、宋家闸墓地[25]等。这些遗址、墓地的时代涵盖春秋早期楚灭邓(公元前678年)至战国晚期楚灭于秦的各个期段,几无缺环,是研究楚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第三节 墓地概况余岗村位于樊城区北部,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余岗经过世代耕种和历史上的几次土地平整运动,已显得较为平坦。余岗南北长约700、东西宽约200米,中间相对较高,两侧较低。岗地中南部被余岗村6组(余岗自然村)的村庄所占据,北部为农田。岗地的北部区域在当地被称为“墓子地”,这表明当地村民对余岗墓地的存在是有所知晓的。1995年,余岗墓地被襄阳市文物普查办公室收至《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本报告所述余岗墓地之余岗,系指自然岗地名,非余岗自然村或行政村名。此前发表的一些考古发掘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文章中所指余岗墓地,定名较宽泛,有指余岗自然村,有指余岗行政村。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尚有余岗公社,所辖范围更广,以至于有将距余岗约3公里之遥的襄阳山湾、蔡坡两个墓地归为余岗墓地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墓地名称混淆和墓地区域范围模糊不清的现象,不利于学术研究,特此说明。2005年余岗墓地第三次发掘田野工作完成之后,即对该次发掘所获资料展开了整理工作。由于本次发掘的墓葬数量较多,年代跨东周、秦、汉、唐、宋等各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墓葬179座,是本墓地的主体,遂先着手整理东周墓。根据整理情况,确定这批东周墓时代为春秋中期晚段至战国中期前段,是典型楚系墓葬,因此将报告定名为《余岗楚墓》。首先面对的困难是漆木器整理。余岗墓地大量漆木器的出土,在襄阳市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显得十分珍贵。但是这批漆木器保存状况很差,部分器物的木质已严重腐朽,拼接工作十分困难。在对这批漆木器进行了简单清洗和处理之后,以墓葬为单位,分批进行拼接、复原,并对器物的原始及复原后的状况进行了拍照、绘图、制卡,尽力保证资料的完备。漆木器的基础整理工作完成后,于2008年3月,由湖北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对这批漆木器进行了筛选,挑出其中75件运往省文保中心进行脱水处理。此后相继完成了800余件陶器、20余件铜器的修复以及所有器物的绘图、照相、制卡工作。同时我们还对部分出土文物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2007年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选取了部分铜鼎的附属物质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2008年将一批玉器送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进行了无损分析质地的检测,并由光机所出具了分析检测报告。铜器修复由襄阳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易泽林、陈小飞等完成。陶器修复由曾萍、黄宏涛、张贵耀、刘九红、魏霞等完成。器物绘图由詹世清、王先福、符德明、袁晓林、付强等完成,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线图主要由曾令斌、李天智、符德明描绘。铜器拓片由曾宪敏完成。摄影杨力。在后期的资料汇总阶段,李富平、宋杨参与了统计、制表等工作,李富平还参与了所有线图、照片的排版工作。


编辑推荐

《余岗楚墓(套装上下册)》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余岗楚墓(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买了写论文了,关于传统文化方面,很专业的书籍,借鉴下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