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剖学基础

王子彪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子彪 编  

页数:

263  

内容概要

由王子彪主编的《解剖学基础》在体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努力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素质,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练、实用”为特点编写。全书分理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和实验指导三部分,内容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第二章为细胞和基本组织,第十二章为人体胚胎学概要,其余十章按系统解剖学的常规顺序编写。《解剖学基础》图表丰富,图片精美,是一本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科学而实用的教材。
《解剖学基础》适合中等卫生学校护理、农村医学、助产、康复、影像技术、医学检验、药剂等专业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学习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人体的组成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第一节 细胞
一、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组织
四、神经组织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一、概述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三、颅骨及其连结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 骨骼肌
一、概述
二、头肌
三、颈肌
四、躯干肌
五、四肢肌
六、全身主要肌性标志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咽
四、食管
五、胃
六、小肠
七、大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第三节 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第二节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二、肺的体表投影
三、肺的微细结构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
二、纵隔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
二、肾的被膜
三、肾的构造
四、肾的微细结构
五、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位置与形态
二、膀胱壁的构造
第四节 尿道
第七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一、睾丸
二、附睾
三、输精管与射精管
四、附属腺
五、阴囊和阴茎
六、男性尿道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一、卵巢
二、输卵管
三、子宫
四、阴道
五、女阴
第三节 乳房和会阴
一、乳房
二、会阴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心
二、血管概述
三、肺循环的血管
四、体循环的动脉
五、体循环的静脉
第二节 淋巴系统
一、淋巴管道
二、淋巴器官
第九章 感觉器
第一节 视器
一、眼球
二、眼副器
三、眼的血管
第二节 前庭蜗器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内耳
第三节 皮肤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二、皮肤的附属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二、脑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二、脑神经
三、内脏神经
第三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
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
二、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
第三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
第四节 垂体
一、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二、垂体的微细结构
第五节 松果体
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成熟
一、精子的成熟
二、卵的成熟
第二节 胚胎的早期发育
一、受精和卵裂
二、胚泡、植入和蜕膜
三、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第三节 胎膜和胎盘
一、胎膜
二、胎盘
第四节 双胎和多胎
一、双胎
二、多胎
实验指导
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三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第六章 生殖系统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 绪论一、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解剖学(广义)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狭义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狭义解剖学又称大体解剖学,是以持刀切割尸体,凭借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结构的科学。按其研究和叙述的方法不同,通常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描述其形态结构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部位,由浅入深,逐层描述各部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组织学是借助切片技术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的科学,又称微体解剖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在发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科学。解剖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必要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以便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判断人体的正常与病理状态,更好地预防和诊断治疗疾病。因此,每个医学生都必须学好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二、学习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习解剖学必须掌握以下观点,才能正确理解人体形态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一)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亿万年来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人体的形态结构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与动物、尤其是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特征,如两侧对称的身体、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等。但人类在进化中,由于直立行走和生产劳动,使人类与动物已有本质的区别。例如,脑能进行思维、有交流思维活动的语言和进行生产劳动的双手,从而使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人类的形态结构形成后,仍然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一直处于新陈代谢、分化、发育的动态中,例如,血细胞的不断更新、组织和器官的年龄变化等。此外,不同的自然因素、社会生活和劳动条件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体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所以,人体结构在种族之间、地区和个体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二)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形态结构表现一定的功能。例如,细长的骨骼肌细胞具有能使细胞发生收缩的结构,因此,骨骼肌与人体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功能的改变,也可影响形态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如加强体育锻炼,可使骨骼肌细胞变粗,肌发达;长期卧床,可导致骨骼肌细胞细弱和肌萎缩。从种系进化上看,四足动物的前、后肢与人类的上、下肢是同源器官,四足动物的前、后肢,其形态结构基本相同,都能适应并保证行走功能的实现。人类由于直立行走和生产劳动,上、下肢有了分工,其形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上肢,尤其手的形态结构与劳动功能相适应;下肢及其足的形态则与直立行走功能相适应。所以,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理解这种辩证关系,对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三)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各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互相影响、彼此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学习解剖学虽从个别器官入手,但必须始终注意各个器官系统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和影响,注意器官系统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必须注意从整体的观点理解局部,由局部更深入地理解整体。这种认识对学好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以及其他医学课程,乃至培养合格的医护人才,都是很重要的。


编辑推荐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使用)》是为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贴近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潜心编写的教学改革教材。教材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适用于中等卫生学校护理、农村医学、助产、康复、影像技术、医学检验、药剂等专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解剖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图文并茂,描写细致,好!


还木有看过,不知道怎样!


虽然很簿,但编得很好


内容比较全,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