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

罗二虎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罗二虎  

页数:

5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川滇青藏民族走廊区域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石棺葬从多视野的角度进行研究,既涉及石棺葬的年代、起源与演变、文化性质、文化与生态的关系、与西北地区早期文化的关系,又涉及石棺墓使用者的族群、生业形态、社会结构、观念信仰、迁徙游动等,力图立体地复原该区域这一时期的文化史和社会史。
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民族学等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发现简史
 第三节 研究回顾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岷江上游石棺葬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卡花类型
第三节 撮箕山文化
第四节 佳山文化
第五节 汉文化墓葬
第三章 青衣江上游石棺葬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宝兴瓦西沟墓地
第三节 汉塔山类型
第四节 老场类型
第五节 汉文化墓葬
第四章 东南青藏高原石棺葬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昌都热底垄石棺葬
第三节 卡莎湖文化
第四节 扎金顶文化
第五节 丹巴罕额依遗址与中路石棺墓
第五章 金沙江中下游石棺葬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大墩子文化
第三节 汉源大窑石棺葬
第四节 尔巴克苦类型
 第五节 石洞山类型
 第六节 老龙头类型
第六章 文化的解析
 第一节 文化分期与各期特征
 第二节 文化谱系分析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第四节 文化传播
 第五节 区域共同传统与黄河上游文化区
 第六节 边缘区与边缘文化
第七章 生态与生业
第一节 生态与近现代生业形态
第二节 早期生业形态
第三节 生业形态演变与游牧的导人
第四节 社会分工
第八章 社会结构与信仰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分层
 第二节 部落社会
 第三节 酋邦社会
 第四节 帝国统治下的社会
 第五节 观念与信仰
第九章 族群的分布与迁徙
第一节 族群探索的途径
第二节 考古资料中所见的族群
第三节 古文献资料中所见的族群
第四节 考古学文化共同体与古代族群的对应
第五节 人群的迁徙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997年,霍巍发表《关于岷江上游牟托石棺墓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①,认为从牟托石棺葬出土的器物来看,当不是一种单一的考古文化,而是一种复合文化,其中属于南方巴蜀与滇、滇西北系统的青铜文化因素,要远远胜于北方草原文化系统。关于牟托石棺墓和器物坑的年代,他认为定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前期较为适宜。1997年,宋治民发表《三叉格铜柄铁剑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文②,对西南地区和宁夏甘肃地区出土的铜柄铁剑进行了讨论。该文认为这种铜柄铁剑是由北向南传播。2001年,宋治民发表《四川茂县牟托1号石棺墓若干问题的初步分析》一文③,对该墓和3个器物坑出土主要随葬器物深入地进行了文化因素分析,认为除了有石棺葬文化的器物之外,还有巴蜀文化因素、中原文化系统因素、北方地区戎狄文化因素。他认为该墓的文化性质仍属于石棺葬文化,其他的文化因素只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并进一步推测其中与楚文化的交流有可能是通过汉水上游至甘肃南部、四川北部而到达岷江上游地区的。2002年,谢辉、江章华发表《岷江上游的石棺墓》一文④,对岷江上游的茂县撮箕山墓群、营盘山墓地、茂县牟托1号墓、茂县城关墓群、理县佳山墓群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分期.并对与周邻文化的关系和族属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2002年,郭继艳撰写《川滇地区石棺葬的区域类型》一文⑤,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论,从区域类型的角度将川滇地区汉及汉代以前的石棺葬分为七种类型,并就各种文化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甘青地区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外,这一时期发表的石棺葬考古报告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年代问题进行了讨论。


编辑推荐

《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川滇青藏民族走廊石棺葬研究(历史学类)》由四川大学“985”工程、“2011”工程建设项目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 PDF格式下载



从忆的结构看,搜罗资料\研究范式全面,值得细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