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页数:

487  

字数:

7027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一部汉至六朝时期古墓葬资料汇编,书中收录有16篇发掘报告和简报,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浙江两汉、六朝时期墓葬的分布规律、营建方式、随葬器物等时代和地域特征。这是研究浙江地区两汉、六朝时期墓葬的第一手资料。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可供从事历史、考古、文物研究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相关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浙江汉六朝墓葬发掘回顾 胡继根湖州市杨家埠二十八号墩汉墓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仙坛庙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海盐县博物馆余杭石马兜汉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良渚管委会慈溪陈山汉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第二届文物考古培训班考古实习组龙游仪冢山汉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游县博物馆杭州大观山果园汉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马鞍汉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小塔山汉代砖室合葬墓发掘简报 湖州市博物馆长兴西峰坝汉画像石墓清理简报 长兴县博物馆湖州市白龙山汉六朝墓葬发掘报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州市博物馆奉化白杜南岙林场汉六朝墓葬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绍兴平水会稽村汉六朝墓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武义东山晋墓出土器物 武义县博物馆三门横山汉六朝古墓葬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门县博物馆瑞安六朝墓 瑞安市文物馆临安市牛上头谢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 临安市文物馆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A区:包括M10~M22、M27、M39~M43共19座墓葬,其中M19有墓圹而无埋葬痕迹,可能为废弃不用的墓圹。B区:包括M23~M26、M26~M38共15座墓葬。C区:包括M44~M51共8座墓葬。A、B两区墓葬分布在西侧的土丘上,而C区墓葬则位于东侧的土丘上。一、墓葬的形制与结构仪冢山汉墓均为竖穴土坑墓,按其平面形制,可分成凸字形带墓道墓和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无墓道墓两类。而后一类,根据它的埋葬方式,又可分为单葬墓和异穴合葬墓两种。(1)凸字形带墓道墓有4座:M10、M11、M12、M17,都分布在A区内。4座墓葬一端都配有墓道,墓道的方向基本一致,以北偏东为主。除了M11的墓道前端还有5级台阶,其余3座墓葬的墓道均为斜坡式结构。M11墓室近方形,长415、宽376、深300厘米。墓道位于墓室北端,前端有5级台阶,后段为斜坡,坡度约160。墓道尾端与墓室相连处高于墓室底部44厘米,墓道长455、宽208厘米。墓室内有明显的棺椁痕迹。椁呈不规则方形,南北长304、东西宽约312厘米。椁板已塌落,残漏的椁板板灰高度约80、板灰厚6-10厘米。棺在墓室的中央,据板灰痕迹测算,长约240,宽约166厘米。墓底还保留有木纹清晰可辨的棺板,墓室中部保留有南北向的三块棺板,而墓室南北各有一块东西向的棺板,其中南部的一块叠压在这三块棺板之上,北部的一块被这三块棺板叠压。墓底共发现7枚棺钉,从棺钉的分布分析,原墓内棺室至少可分为两厢,而据两厢内随葬品的差异推测,这两厢原先可能分别放置了棺木。所以,我们推测M11可能是一座合葬墓。M11共出土随葬品编号55件,随葬品从质料来看,有陶瓷器、铜器、铁器、石器、料器和漆器等。体量较大的陶瓷器、铜器等物件都放置在椁内棺外,主要集中椁内东西两侧。而棺内则以小件的陶瓷器、铜器、料器等随葬品为主。M11墓底南北两端有两条宽20、深12厘米的枕木沟,而对角又有交叉成“×”形,宽约30、深40厘米的蓄水沟。蓄水沟沟底铺设河卵石以利渗水。墓圹西北角挖一涵洞,与墓圹东侧100厘米处的一条墓外排水沟相连通,排水沟上宽100、下宽66、深264、长约1500厘米。排水沟底部铺设约50厘米厚的多层河卵石,在与涵洞衔接的前140厘米内,卵石上又盖两层巨型板瓦,用来防止泥土淤塞水流渗出。


编辑推荐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编辑推荐:相对于大型的史前聚落遗址而言,历史时期墓葬的发掘通常较为单纯。然而,配合基本建设工作的复杂性、工作难度,决定了考古队员的付出,并不比重要考古项目的负责人少。遗憾的是,浙江汉六朝墓葬,通常无精美的壁面装饰,又无精美的文物,若非显贵墓地,本身并不显眼。在个别人看来,这批墓葬“同质性”相对较高,从而更加乏人问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