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周德群,查冬兰,周鹏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周德群,查冬兰,周鹏 著  

页数:

207  

字数:

280000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研究能源效率,主要围绕什么是能源效率、为什么研究能源效率、如何测度能源效率、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理论与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理论篇对能源效率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要素替代关系、回弹效应、常用分析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实证篇则通过中国的实际数据,对能源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建模与政策模拟,揭示中国能源效率的种种表现与深层次的因素,为能源效率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本书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对能源效率问题进行研究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政府决策部门、能源政策制定部门、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的研究人员,以及关心中国能源发展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术参考书。

作者简介

周德群,1963年8月生,江苏盐城人,工学博士。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能源经济学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兼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系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能源软科学、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二十余项,在Energy
Policy、Energy
Economics、《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四部,研究成果被同行引用四百余次。提交的多份决策咨询报告得到中央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查冬兰,1983年1月生,江苏江阴人,管理学博士。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能源环境系统分析与建模。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Energy
Policy、Applied Energ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管理评论》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担任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周鹏,1978年12月生,山东诸城人,2008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效率分析。已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应急项目,目前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获得ProSPER.Net-Scopus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入选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在SSCI/SCI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被国际期刊引用三百余次,同时担任国际期刊Energy
Ec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ng的编委。

书籍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1章 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1.1 能源的概念
  1.2 能源效率的概念
  1.3 能源效率的分类
  1.4 能源效率功能
  1.5 能源强度
 第2章 能源效率测度
  2.1 效率的测度
  2.2 生产率的测度
  2.3 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
  2.4 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
 第3章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3.1 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
  3.2 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3.3 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
  3.4 产品价格与政府管制
  3.5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
 第4章 能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关系
  4.1 能源与其他要素替代关系的理论解释
  4.2 能源与其他要素替代关系的计算方法
  4.3 能源与其他要素替代关系的经验研究
  4.4 能源与其他要素替代关系差异性的原因
 第5章 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理论
  5.1 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定义与分类
  5.2 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理论假说
  5.3 能源效率回弹效应表现形式
  5.4 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的测算
  5.5 能源效率回弹效应解决措施
 第6章 能源效率分析方法
  6.1 指数分解方法
  6.2 参数方法
  6.3 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方法
  6.4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实证篇
 第7章 我国能源效率的总体特征
  7.1 我国能源效率的总体特征
  7.2 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
  7.3 我国不同部门的能源效率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
  8.1 能源消费国际比较
  8.2 宏观能源强度国际比较
  8.3 工业能源强度国际比较
  8.4 运输能源强度国际比较
  8.5 家庭能源强度国际比较
  8.6 主要高耗能产品国际比较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研究
  9.1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性表现
  9.2 中国地区节能潜力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中国能源强度指数分解
  10.1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研究现状
  10.2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模型构建
  10.3 模型求解和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
  11.1 中国能源效率CGE模型构建
  11.2 基础数据和参数估计
  11.3 CGE模型程序的表示和求解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12.1 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模型
  12.2 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12.3 广义技术进步的分解
  12.4 广义技术进步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国际贸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13.1 国际贸易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13.2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省区能源效率的影响
  13.3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能源效率政策选择
  14.1 国际能源效率政策现状和实施障碍
  14.2 中国能源效率政策现状和实施障碍
  14.3 中国能源效率政策选择
  1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2 中国分解SAM表(2002年)
  附录3 CGE GAMS部分程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PDF格式下载



需要好好研究,实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