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

王善迈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善迈  

页数:

458  

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公共教育财政理论与制度框架。我国公共财政和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设起步不久,急需对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及其框架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在对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职能论述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产品理论界定了公共教育的性质为准公共产品,分析了公共教育服务在供给上的政府与市场,以及各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和分工。按教育财政制度功能,规范了教育财政制度中各项具体制度,即筹资制度、分配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学费与学生资助制度等。
  第二部分: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我们重点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并对相应的变迁予以评价;从教育财政视角以大量数据分析了义务教育在城乡间、区域间和学校间差异的现状及原因;透析了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按因素法测量义务教育经费缺口的方案;最后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正在加快普及,但高中教育财政制度在学术研究上罕见,在制度政策安排上正在建立。为此,我们在对高中阶段教育性质界定的基础上,对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的构成做了探讨,着重从充足与公平两个维度,依据官方统计,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财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第四部分: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我国高教财政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们首先对我国高教财政制度的变迁进行了概述,对高教扩招十年来的高教财政进行了统计和计量分析,然后着重探讨了高教拨款制度改革,提出了学科生均拨款的模式,提出了会计调整法测量高教成本的方法,以成本函数法计量分析了我国高教的成本与效率,并探讨了高教学生资助制度中贫困生界定的方法,以及高校社会捐赠的激励制度。
  第五部分:中国教育财政制度的评价与改革。作为全书总结,对我国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做了概括,从充足、公平、效率三个维度对财政制度进行了评价,提出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公共教育财政理论与制度框架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与职能
  第二节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
 第二章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构成
  第一节 教育筹资制度
  第二节 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 政府间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四节 学费制度
  第五节 学生资助制度
第二部分 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第三章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农村税费改革前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第三节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发展研究
  第一节 义务教育财政县级间差异分析
  第二节 义务教育财政城乡间差异分析
  第三节 义务教育财政校际间差异分析
 第五章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第一节 现行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二节 义务教育经费标准需求的测算
  第三节 义务教育经费供给能力的测算
  第四节 义务教育经费缺口的测算
  第五节 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
 第六章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理论、政策、实践与改革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负担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负担的中央政策与地方模式
  第四节 现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负担政策的问题
  第五节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负担政策的改革
第三部分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
 第七章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理论与制度分析
  第一节 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及政府的财政责任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
 第八章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的充足性分析
  第一节 充足与公平: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财政的两大主题
  第二节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充足性的衡量指标
  第三节 高中阶段政府投入比例分析
  第四节 生均经费指数分析
  第五节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析
  第六节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九章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的公平性分析
  第一节 普通高中校际差异分析
  第二节 公立普通高中择校问题分析
  第三节 高中阶段学生资助问题分析
  第四节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历史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
  第二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收入与支出的变化特征及解释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研究
  第一节 现代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框架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五节 总结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成本研究
  第一节 高等学校成本分析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基于会计调整法的高等学校成本计量
  第三节 高等学校成本与效率分析:成本函数的应用
 第十三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
  第一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践及研究
  第三节 采用非收入变量估计大学生家庭收入的研究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四章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
  第一节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发展现状
  第二节 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基本模型分析
  第三节 高校社会捐赠宏观激励机制模型
  第四节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税收激励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第五部分 中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评价与改革
 第十五章 中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评价与改革
  第一节 中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与教育财政充足
  第三节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与教育财政公平
  第四节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与教育财政效率
  第五节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生均经费指数来看:自1996年以来,我国高中阶段各种类型学校的生均经费指数和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数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的生均经费指数在25~40之间,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数在15~20之间。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生均经费指数与发达国家接近,高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数据,难以进行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数的国际比较,但鉴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高中阶段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偏低,因此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数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应该是偏低的。 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来看:2004年之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40%左右徘徊,此后迅速提高,2007年达到66%。国际比较分析表明,2006年及以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2007年则已经达到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值。这似乎表明提供高中阶段教育服务的数量已经比较充足了。但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生均经费指数逐年下降,说明教育投入的充足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否则即便入学率提高了,也未必能够保证学生可以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难以真正实现政府提供充足的教育服务的财政责任。 二、致力于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充足性的政策建议 (一)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制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 2006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国际平均值,2007年达到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国际平均值,而2008年则已经超过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国际平均值。这说明近些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巨大,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的目标;《纲要》则提出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人学率达到9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根据我们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当人均GNI达到5 000美元(2006年价格)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仅为75%左右。可以预见,2010年我国人均GNI离5 000美元还将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尽管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实现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的目杯完全没有问题(2009年已达到79.2%)。


编辑推荐

《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是对我国公共教育财政和财政制度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不刻意追求严密的逻辑体系。《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的各部分是由子课题负责人分头撰写的,在写作风格上也不尽相同。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无论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收获不大啊,读完发现什么也没记住


很不错的书,介绍了各级各类教育的财政问题,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