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岱考古(第5辑)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2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页数:

425  

字数:

63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及研究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
本书为此丛书的第五辑,收录了9篇调查、发掘报告和6篇研究论文。
公布了荣成河口、章丘西河、昌乐后于刘等遗址的发掘资料,为山东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尤其是后李文化研究补充了新的材料。研究论文涉及大遗址探掘的实践和方法、史前文化特征及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海岱考古(第5辑)》适合从事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和美术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山东一批旧石器地点调查报告
荣成市河口遗址发掘报告
章丘市西河遗址2008年考古发掘报告
临淄桐林遗址聚落形态研究考古报告
昌乐县后于刘遗址发掘报告
青州杨姑桥遗址调查报告
新泰市西南关东周制陶作坊遗址发掘简报
龙口市台上李家墓群发掘简报
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勘探与试掘报告
大遗址探掘:实践与方法论
大汶口文化特殊习俗管见
考古发现与薛史辑征
古代煮盐“豆浆提纯工艺”解析
浅谈漆器的分类及夹贮胎漆器的特点
山东大武元墓的相关问题探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黑龙潭遗址是山东省较为重要的旧石器遗址,自1982年开始,调查及发掘工作相对较多,并发表相关报道。发掘者认为该遗址性质属于含有细石器因素的旧石器晚期文化。2001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对黑龙潭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获得石制品778件,发掘确认含石制品的三个文化层中,上部两层均为次生堆积,下层为原生文化层,原生文化层中没有细石核和细石叶。因此,有学者在分析黑龙潭遗址石制品的石料、形态、技术之后,将其区分为两个特征迥异的工艺传统——出土于原生地层的石片—石核工艺与次生堆积的细石叶石核工艺,认为细石叶石核工艺的石品应是附近马陵山高地因受侵蚀而下落至此的,而此区域石制品不论从打片技术还是石料选择上均与之差异很大。可以说这种意见是符合实际的,此次采集的石制品数量很少,石料均为脉石英,且都是锤击石片、断块、废片类,不见细石器因素,很可能是当地连续发展的文化。 郯城大官庄地点之前没有报道,本文介绍的是此次调查所获的新材料。采集的石制品数量不多,但类型较为丰富,尤其是发现了较为典型的细石器工艺的石制品。石料包括石英岩、石英砂岩、泥质板岩、脉石英及燧石。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细石核、断块、石器诸类型。打片方法为锤击法和砸击法两种,修理技术侧重锤击法和压制法。石制品中包含细石核剥片面更新打片技术,这种技术是船形石核剥制过程中用来调整剥片面状况的。细石核包括船形和楔形两种,其中的船形石核与冀东淳泗涧遗址中所出极为相似,与苏北地区的船形石核也甚为接近。同时,此次采集到的楔形石核与泥河湾盆地的马鞍山、籍箕滩等遗址的同类标本在工艺与形态方面均极为接近,只是个体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核体所处阶段不同或受石料性质限制,与河北油坊、山西下川遗址中的楔形石核有较大差异。 郯城地区发现的遗址中见诸报道的有望海楼和小麦城,其中小麦城发现的打制石制品包括锤击石核和砸击石核,不见细石器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前后对望海楼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采集到大量细石器、石片与废片等。2001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考古队再次在此地区开展工作,通过调查发现了原生地层,出土7件细石核、3件细石器及石片工具,与之前采集到的石制品在石料选材、剥片技术等方面均极为相近。石制品组合特征介于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工艺传统之间,其中前者所占比重较大。此次也采集到较多的石制品,包括较为典型的细石核和石片。就大官庄和望海楼两地点比较来说,其中细石器传统中的船形石核一类,二者颇为接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岱考古(第5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