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文化前沿探索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科学文化前沿探索》分为对科学的人文理解、科学文化史、科学与价值和科学文化与社会四个部分,力图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审视科学,揭示科学的文化本性,阐明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探讨科学文化对社会的诸多影响,进而以建设性的态度多角度阐释科学文化以及同其他文化的深刻关联,促进科学文化同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与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文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哲学领域最富创新意义和最具现实意义,因而也最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简介

孟建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科学技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郝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书籍目录

丛书弁言 序 第一部 对科学的人文理解 经典·科学·文化 关于科学的文化学构想与论证 科学与人文精神 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张力 心理学主体生存论 思想考古学视域下的心理学 尼采透视主义的真理观 逻辑冰峰上的人文主义 第二部 科学文化史 科学的人文根源 科学的人文动力 科学的人文目的 西方科学的人文背景 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宗教对科学思想的促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与科学启蒙 第三部 科学与价值 “科学蕴涵价值”辨析 科学与价值关系研究述评 科学与价值之间的裂隙 科学与反科学的认知分歧 科学的悖谬与合法化危机 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 在自主论与从属论之间 亚当·斯密的科学观 医学观的转变 第四部 科学文化与社会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与环境保护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阿伦特现代性反思视域中的自然破坏 医学工程化的人文困惑及其消解 科学战对文化研究的启示 媒体、文本与文化工业 强国象征与公众幻象 主题索引 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阐明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而系统地揭示了科学精神丰富而深邃的意蕴。大体上讲,自然科学家所做的科学传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内容。 第一,澄清科学的概念,彰显科学与形而下的技术以及形而上的哲学之间的区别,使科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和知识体系。“五四”之前对科学的理解,或者将其与技术混淆,或者负载过多的形而上的意蕴。针对中国近代对科学的种种误解,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家明确提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的概念。任鸿隽在《科学》杂志首期的第一篇文章中指出:“科学者,知识而有统系者之大名。就广义言之,凡知识之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井然独绎一事物者,皆得谓之科学,自狭义言之,则知识之关于某一现象,其推理重实验,其察物有条贯,而又能分别关联抽举其大例者谓之科学。”他进一步指出:“今世普遍之所谓科学,狭义之科学也。” 可以看出,首先,无论是广义的科学还是狭义的科学,科学主要是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知识,而不是技术,才是科学的根本。其次,科学概念以及由之形成的科学理论,是逻辑地构造起来。科学揭示的是概念与事物之间逻辑的关系,而非形而上的比附。最后,既然科学主要指狭义的科学,而狭义的科学概念强调科学推理需要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予以证实,这就将没有经验基础的思辨概念和理论从科学中清除出去。任鸿隽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代表着中国科学社成员的普遍看法。正是通过这批科学家利用《科学》杂志做的科学传播,科学在中国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编辑推荐

《科学文化前沿探索》编辑推荐:话题深入,讨论广泛,不仅对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传播和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师生及科技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文化前沿探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