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
2002-3
彭光芒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3出版)
彭光芒 编
393
无
《大学国文》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国文》改变了大学语文教材以单篇作品选读为主或按主题分类,并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充塞一体的做法,而是“以史带文”,只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拓展并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与文史知识,让学生深入领会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深入领会作家作品的思想内蕴与艺术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质。全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农林医理工各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也可作一般社会读者学习国文的参考书。
第一章 先秦国文第一节 先秦历史概说一、先秦历史二、先秦文化第二节 先秦文学一、上古神话与上古歌谣二、《诗经》三、先秦散文四、《楚辞》与屈原第三节 先秦国文选读《诗经》三首将仲子采薇丰年《易经》二章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齐宣王见颜斶(《战国策》)《道德经》六章 (《老子》)《论语》五则《孟子》二则大同与小康(《礼记》)马蹄(《庄子》)湘君(屈原)宋人有酤酒者(《韩非子》)专题论述先秦文学别论(杨政)新中国出土的先秦重要典籍(王贵元)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两汉国文第一节 两汉历史概说一、两汉政治二、两汉社会经济三、两汉民族和文化第二节 两汉文学一、两汉散文二、司马迁与《史记》三、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四、汉赋第三节 两汉国文选读论贵粟疏(晁错)《史记》二篇(司马迁)管晏列传循吏列传乐府民歌三首战城南(《鼓吹曲辞》)孤儿行(《相和歌辞》)悲歌(《杂曲歌辞》)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子虚赋(司马相如)专题论述道家思想与汉代文学(李生龙)司马相如与司马迁(鲁迅)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国文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历史概说一、魏晋南北朝政治二、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三、魏晋南北朝民族与文化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诗歌二、魏晋南北朝小说三、魏晋南北朝散文和文论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国文选读蒿里行(曹操)杂诗(曹植)七哀诗(王粲)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陶渊明)三王墓(干宝)岁暮(谢灵运)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谢眺)《世说新语》二篇(刘义庆)过江诸人王子猷居山阴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北朝民歌)《哀江南赋》序(庾信)文心雕龙·风骨(刘勰)专题论述乱世风流——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神采与文采(李达五)骈文与对偶(曳尘)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隋唐五代国文第一节 隋唐五代历史概说一、隋唐五代政治二、隋唐五代社会经济三、隋唐五代民族与文化第二节 隋唐五代文学一、隋及初唐文学二、盛唐诗歌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四、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五、白居易和中唐诗歌六、晚唐五代诗歌七、唐代散文和小说第三节 隋唐五代国文选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王维诗二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辛夷坞七哀诗(王粲)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陶渊明)三王墓(干宝)岁暮(谢灵运)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谢眺)《世说新语》二篇(刘义庆)过江诸人王子猷居山阴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北朝民歌)《哀江南赋》序(庾信)文心雕龙·风骨(刘勰)专题论述乱世风流——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神采与文采(李达五)骈文与对偶(曳尘)思考与练习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李白诗三首梁甫吟长相思月下独酌杜甫诗四首羌村梦李白绝句漫兴(两首)白居易诗二首长恨歌轻肥韩愈诗文二篇听颖师弹琴张中丞传后序柳宗元诗文二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送薛存义”序秋词(刘禹锡)李娃传(白行简)梦天(李贺)赠别(杜牧)无题(李商隐)更漏子(温庭筠)清平乐(李煜)专题论述唐代文化精神是人性人道精神(邓小军)写诗初阶:诗律(毕耕)思考与练习第五章 宋辽金国文第一节 宋辽金历史概说一、宋辽金政治二、宋辽金社会经济三、宋辽金民族与文化第二节 宋辽金文学一、北宋文学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三、天才的文学家苏轼四、南宋文学五、杰出的文学家陆游六、辛弃疾与豪放词七、宋代小说与文学批评八、辽金文学第三节 宋辽金国文选读渔家傲(范仲淹)蝶恋花(晏殊)望海潮(柳永)欧阳修诗文三篇画眉鸟踏莎行朋党论王安石诗文二篇北陂杏花祭欧阳文忠公文苏轼诗文三篇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江城子后赤壁赋寄黄几复(黄庭坚)八六子(秦观)解连环(周邦彦)李清照词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陆游诗文三篇沈园入蜀记关山月州桥(范成大)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辛弃疾词三首青玉案摸鱼儿鹧鸪天风入松(吴文英)暗香(姜夔)张二姐(洪迈)歧阳(元好问)专题论述苏轼的意义(李泽厚)填词初阶:词律(毕耕)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元明清及近代国文第一节 元明清及近代历史概说一、元明清及近代政治二、元明清社会经济三、元明清民族与文化第二节 元明清及近代文学一、元代文学二、明代文学三、明代长篇小说四、清代文学五、旷世杰作《红楼梦》六、近代文学第三节 元明清及近代国文选读早发黄河即事(萨都刺)寿阳曲(马致远)西厢记(节选)(王实甫)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李贽)满井游记(袁宏道)牡丹亭(节选)(汤显祖)廉耻(顾炎武)后园居诗(赵翼)长相思(纳兰性德)秦淮杂诗(王士祯)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马嵬(袁枚)游媚笔泉记(姚鼐)青凤(蒲松龄)己亥杂诗(龚自珍)忧国与爱国(梁启超)专题论述说说八股文(彭光芒)元曲常识(兰霞)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现代国文第一节 现代历史概说一、现代政治二、近现代社会经济三、近现代民族与文化第二节 现代文学一、新文化运动二、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三、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四、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第三节 现代国文选读鸽子(胡适)祝土匪(林语堂)苦雨(周作人)浴海(郭沫若)鲁迅作品三篇在酒楼上灯下漫笔夜颂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往事(二)(冰心)死水(闻一多)雨巷(戴望舒)祈愿(郁达夫)我有一个恋爱(徐志摩)雪晚归船(俞平伯)街(沈从文)冬天(茅盾)老字号(老舍)我爱这土地(艾青)雅舍(梁实秋)窗(钱钟书)夜(丁玲)废园外(巴金)专题论述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西方对30年代中国散文的影响([美]恩斯特·沃尔夫)思考与练习参考书目后记
举行“践土之盟”,晋文公成为中原盟主。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改革政治,国势日盛,曾派人向周王问九鼎之重,吞并天下之心昭然若揭。公元前597年。楚晋“郄之战”,晋军大败,中原各国纷纷归楚。秦国则在与晋国“殽之战”后,向西发展,称霸西戎;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则在江淮下游相继称霸。春秋中后期,随着各国王室日趋衰弱,出现了大夫专政的局面。晋国政权逐渐为赵、韩、魏、知、范、中行六大卿族即“六卿”所控制。以后赵、韩、魏联合消灭了其他三卿,形成“三家分晋”的局势,公元前376年“三家分晋”毕,晋亡。战国初期中国只有十几个国家,其中大国有秦、齐、楚、燕、韩、赵、魏,史称“战国七雄”。为了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生产关系的变动,各国相继变法,对政治、军事到社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著名的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变革的结果是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在中央实行从国君以下的将相管理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改革使各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凭借强盛国力,“战国七雄”图谋称霸九州,统一天下,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合纵”或“连横”的活剧。最终,秦国占据了舞台中心,揭开了统一中国的大幕。(三)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战国初期,六国的改革大都不够彻底,惟独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以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使统一成为必然。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亲政,诛嫪毐,逐吕不韦,重用李斯。在整顿了国内政治后,秦王对六国展开了凌厉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灭韩至前221年灭齐,以摧枯拉朽之势,仅用十年时间就统一了海内,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国的强大,得益于商鞅变法。商鞅前后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取消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授予爵位;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定“连坐”之法。这些变法措施为秦富国强兵奠定了政治基础。秦统一后,进一步推行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政治制度。秦王改名号为“皇帝”,赢政称“始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治体制也有重大改革: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长)、太尉(掌管兵权)、御史大夫(辅佐丞相监察百官),“九卿”掌管各种国家事务。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设四十郡,郡下设县、乡、亭、里,形成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为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销毁民间兵器,修筑长城,北拒匈奴。法律制度方面实行严刑峻法。
本教材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程的成果之一。适用于理工农医类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大学语文课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以来,在全国理工农医类院校和非文科专业广泛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20多年来,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很少变化,以作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三大板块)为主,兼顾语文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写作知识。随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加强和改革,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仅精学了数百篇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而且学习了与之相关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逐渐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求知愿望,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改革尝试,改变大学语文课以讲解单篇作品为主的习惯做法,实行文学史与作品并重,“以史带文”。我们根据这一思路编写过大学语文教材,在全国30多所院校使用。在参加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工程有关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对5 000多名本科生进行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调查测试,并运用计算机对结果作了分析,据此设计了大学语文改革方案,在10多所院校进行了4年的多周期教改试验。1999年我们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了出版本教材的申请,得到批准,并被列入农林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规划,定于2000年秋季出版,各参编者也都按期完成了初稿。这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语文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录。新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全面超越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也超越了现行的绝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我们于2000年7月在昆明理工大学召开了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决定对初稿进行根本性修改,必要时重新编写。根据昆明会议的精神,我们对《大学国文》初稿的结构、内容、篇目、专题、练习等进行了全面重大的修改,修改篇幅超过原稿的三分之二。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01年春。定稿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知识整合。中小学语文的内容体系是分类体系,它着重于知识点的揭示和归纳,而不向学生提供知识的逻辑线索。本教材则着重于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将中小学阶段讲过的有关中国文学,特别是传统中国文学的知识点。
《大学国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