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2002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昌倬主编
396
无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专升本)》为教育部师范司组编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历史专业必修课教材。全书由关于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法的“导论”、“考古学概论”(上编)和“古器物与考古专题”(下编)三部分构成:上编主要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重大文物考古发现,重点分析和探讨各类文物的内涵及在史学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史料价值;下编则介绍了我国主要文物研究的状况,系统讲授古建筑、陶瓷、青铜器、玉器、钱币等文物的基础知识。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专升本)》既可作为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学生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导论 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法 一、文物的定义 二、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 三、文物保护管理的基本方法 上编 考古学概论 第一章 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考古学简史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地层学与类型学 四、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五、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人类的起源 二、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 二、史前社会形态研究 三、文明起源研究 第四章 夏商周考古 一、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甲骨文、金文与盟书 三、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简述 第五章 战国秦汉考古 一、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简牍与帛书 第六章 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 一、魏晋南北朝考古概况 二、隋唐五代考古概况 三、宋元明清考古概况 下编 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七章 宗教遗迹与石窟寺 一、宗教遗迹 二、石窟寺院建筑 三、石窟寺造像、壁画内容 四、石窟寺的分区与分期 第八章 古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组合与布局形式 第九章 古陶瓷器 一、陶瓷器的定义 二、陶器 三、瓷器 四、陶瓷器的鉴定 第十章 古玉器 一、玉与玉器 二、玉器的种类 三、玉器的起源与分期 第十一章 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定义 二、青铜器的分类 三、青铜器的纹饰 四、青铜器的铭文 五、青铜器的分期 六、青铜器的辨伪 第十二章 古钱币 一、钱币的起源 二、先秦货币 三、秦汉货币 四、三国至隋代货币 五、唐、五代货币 六、宋元明清货币
版权页: 插图: 旧石器时代晚期,除有选择地居住洞穴外,还在旷野由人工营造临时性住所,这是史前社会物质文化的一大进步,在狩猎采集经济条件下出现了非定居性聚落。如哈尔滨市阎家岗遗址,发现相邻两处用二三百块动物骨骼有序地垒叠和排列的椭圆形、半圆形围圈遗迹。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猎人在旷野修建窝棚作为营地的一种现象,表现了人们在此的季节性生活。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为生存而与自然界进行的各种斗争中,已认识到群体的力量。随着血亲观念的产生,女性在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群体的组合在血缘家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血亲的凝聚力意识不断增加。群体组合就是聚落的出现。人类社会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聚落社会时期。 2.聚落社会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早期约自公元前1万年甚至更早开始。由群体组合形成的聚落社会,实行以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为特征的族外婚姻制度,对定居生活的要求日渐强烈,以小规模形式发展。 徐水南庄头遗址地处古代潮沼之滨。地层的花粉分析发现有较多的禾本科植物。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和直口罐等夹砂陶器,还有猪、狗的骨骼,可能已属家畜。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0~前8700年。这是华北地区目前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很可能已初步出现了辅助性的农业生产。
《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教材: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专升本)(专科起点)》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是教育部师范司组编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历史专业必修课教材。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教材: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专升本)(专科起点)》既可作为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学生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