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

尚九玉 编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尚九玉 编  

页数:

464  

字数:

570000  

前言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两课”)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神圣的使命,对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无疑,“两课”教育教学是成功的,多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两课”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不够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造成“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方面来看,主要是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对理论不感兴趣,而是对讲授理论的方式不满意。所以,要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目前,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两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书就是我们对于“两课”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所作的探索和尝试。本书作为“两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案例式教学参考书,主要是为“两课”教师提供案例资料,所以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全国普通高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科本)的章节来安排和组织案例资料的,但在编写中也体现了我们关于“两课”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些想法。例如,在案例资料的选择上,本书不仅选择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实际案例,也选择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不同的许多观点作为理论案例。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继承传统哲学、与其他哲学不断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与其他哲学的观点相比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分析批判其他哲学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内容概要

本书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体系,结合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 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科本)的基本章节,选取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并在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彩点评的基础k,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和命题列举了相关的哲学观点,供在教学活动中分析批判。本书的主要特色是案例的丰富多彩,在每个专题列举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观点,特别是列举了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正反对照,便于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是教学参考书,,主要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人员参考使用,对于一般喜欢哲学的读者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现时代精神的凝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专题 什么是哲学 第二专题 什么是马克主义哲学  第三专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第四专题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 在茫茫的宇宙中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专题 什么是物质 第二专题 物质与运动  第三专题 什么是实践 第四专题 人的意识  第五专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三章 辩证法魅力的诠释——联系、发展的规律及其范畴 第一专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二专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三专题 质量互变规律  第四专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五专题 什么是矛盾 第六专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七专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八专题 现象与本质 第九专题 内容与形式 第十专题 偶然与必然 第十一专题 可能与现实 第十二专题 原因与结果 第四章 对真理世界的不懈探求——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一专题 认识的本质  第二专题 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专题 真理的客观性 第四专题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五专题 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六专题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五章 人类历史之谜的探究——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本质特征 第一专题 何谓唯物史观 第二专题 人类是自然之子 第三专题 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专题 人类社会物质基础  第五专题 交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第六专题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 第六章 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第一专题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第二专题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第三专题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第四专题 文明进步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第七章 历史演进规律的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第一专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规律  第二专题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规律  第三专题 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专题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第五专题 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六专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第七专题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八章 人类理想王国的永恒追求——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一专题 人类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第二专题 人的本质  第三专题 人的价值 第四专题 人的自由后记

章节摘录

他们在作出这些武断的规定后还十分自信地写道:“中央坚决的相信:各级党部必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百分之百地把这些紧急任务完成起来!”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在30年代初还留在国民党统治区,他们的“左”倾错误推行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四中全会后派往中央苏区的中央代表团主持下,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议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对右倾”。同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随后,选出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当时各个苏区仍处于被分割的状态。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苏区和各部分红军的统一指挥。然而,中共临时中央的着眼点,是基于共产国际的指示,片面地强调苏维埃政权同国民党政权的对立,急于要求“把分散的苏区打成一片”,“联系成整个苏区”,似乎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近在眼前,这种估计是不切实际的。中共临时中央起草并为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中,规定了一些过左的政策,如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等,对根据地的发展是有害的。从1930年下半年起,中共苏区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曾出现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采取“逼供信”的手段,把一些忠实于革命的干部和战士当作AB团、社会民主党等而杀害了。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后记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的策划应当主要归功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雷编辑。马雷同志首先提出了本书的选题,由编者提出体例、写出样稿,报高教社审查,获得通过。经过八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张新峰编辑的认真负责令编者深受感动。初稿完成后,责任编辑王婷同志为本书的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各位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的编写中,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的王琪萍、赵慧洁、檀芳、翟玮、刘海静等同学做了部分案例资料搜集工作和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在此也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案例解析 PDF格式下载



对上课有帮助


帮同事买的,上课用,应该不错


理论性较强,案例不多。对于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


上课的话可以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