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罗国勋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蓝色畅想)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蓝色畅想)  

作者:

罗国勋 编  

页数:

469  

Tag标签:

无  

前言

  工业工程(IE)是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工程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和吉尔布雷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是工业工程的“奠基学说”,对工业工程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运筹学、工业生理学、工业心理学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工程的发展。运筹学方法的引入,使工业工程从经验的、较为定性的研究转为科学的、定量的研究;基于工业生理学、工业心理学的人因工程,使早期工业工程的将人看作机器,转为研究人怎样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形成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特点。20世纪60年代的质量革命,从效率和成本至上,转为效率、成本和质量并重,将效益的含义从企业内延伸到企业外,从经济效益拓展到社会效益。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使得原本无法求解的大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有效优化;对包含人在内的工业工程系统的仿真,可用于研究、判断及评价不同方案的影响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等,几乎所有有组织的社会化生产活动都成为现代工业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工程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均与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其工业工程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长跨过劳动力驱动和资本驱动两个阶段,进入到知识驱动的发展阶段。在美国。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计算机工程、航空工程并称七大工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工程技术是对特定的技术领域而言的,主要解决与产品相关的技术问题,惟独工业工程直接面向生产运作或服务过程。因此,它不仅与各种工程技术有关,而且还与数学、人因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工业工程致力于系统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工业工程的研究永远强调关注整个系统从泰勒时代研究动作的经济性和流程经济性,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业管理。研究整个作业系统的优化,到如今研究如何使整个供应链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运作。

内容概要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从质量理论、质量设计、控制、诊断、改进与保证等方面系统讨论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书注重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的系统性,在介绍质量管理常用方法与技术时既强调理论基础,又突出应用,特别注重在现代质量工程中有重要地位的SPC、SPD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并且介绍了相应的软件包和通用的计算机软件在质量管理、设计、控制与诊断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较成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质量工程的最新进展。本书可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管理类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质量的定义 第二节 质量管理 第三节 企业的质量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 案例第二章 质量检验 第一节 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节 抽样检验 第三节 抽样方案的分类 第四节 计数抽样方案 第五节 计量抽样方案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 案例第三章 质量成本分析 第一节 质量成本 第二节 质量成本的计算 第三节 质量成本的分析 第四节 质量成本的控制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 案例第四章 质量管理的法规与标准化 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法律和法规简介 第二节 ISO 9000族标准简介 第三节 TS 16949与ISO 14000标准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五章 新产品开发与设计 第一节 新产品的开发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设计的质量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六章 三次设计 第一节 正交试验设计 第二节 三次设计概述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 附录正交多项式第七章 SPC 第一节 SPC概述 第二节 控制图原理 第三节 控制图的判断 第四节 均值极差图 第五节 其他控制图 第六节 标准化控制图 第七节 控制图的统计仿真试验 第八节 控制图的经济性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 案例第八章 SPD 第一节 两种质量诊断 第二节 两种控制图诊断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过程能力 第四节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九章 质量改进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因果图 第二节 排列图 第三节 直方图 第四节 散布图……第十章 质量机能展开第十一章 6σ管理第十二章 可靠性概述第十三章 可靠性设计附表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PDF格式下载



质量是强国之路上最重要的一个关卡


教科书,比学校的便宜


内容挺全,感觉不是很实用,跟目前国内工厂现状有些差距


书名中的“送教师课件”像是噱头,要学校盖章证明采用它做教材再寄去才可能行。还不知道后来会怎样。看来,大多数读者是享受不到了。想想最近网上的国外公开课,而且现在老师的课件在学生那里一般都是到处copy的。这样做似乎小家子气了。何况有些老师可能不用它做教材,而用它做主要参考书呢。
内容粗看起来比较翔实,还没仔细看。
寄来的这本书有褶皱,显得旧一些。


本希望通过本书来与我们团队交流与共享相关知识的,因此比较看重其中的“送教师课件”的课件。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显然不能实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