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业经营与管理

刘强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刘强  

页数:

248  

前言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亿万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本书从我国农业和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着重介绍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政策和手段,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经营效益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以及农产品开发、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附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业承包合同范本等。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农类专业为农村和农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要求,全书在编写上突出了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力求准确适用;在教材形式结构上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力求通俗易学;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解读,以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的阐述,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战略等内容;在案例选择上突出农产品作为商品的特质,与农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来阐述相关内容,以促进学生对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本书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农类专业学生的教本,也可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农村干部的培训教材,以及广大农民的自学用书。  本书由安康学院刘强、乔永信担任主编。编写分工为:第l章、第2章常权记、刘强编写,第3章李丽编写,第4章、第5章常权记编写,第6章李万明、陈兴平编写,第7章、第8章李丽编写,第9章、第10章陈兴平编写,第11章、第12章、第13章乔永信、刘强编写,陈明根参加了第8章案例的选编,胡景香为本书撰写了案例。本书在完成初稿后,由刘强、乔永信负责统稿。  本书第二版主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霍学喜同志、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张志增同志,他们对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和利用了有关教材、论著、论文、报刊、网络的最新资料,谨在此向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该书的编写,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农业经营管理教材作了一些创新探索,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资料收集整理难免有所遗漏,不尽完善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使用后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日后完善。

内容概要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种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第2版)》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农业生产经营的新需求而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种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第2版)》分13章讲述,主要内容有: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经营效益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产品开发,农产品营销。全书多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种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第2版)》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园艺、养殖及畜牧兽医等专业主干课教材,也可作为乡镇干部农业经营管理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读本,适合农村经纪人、农村青年等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建设的人士阅读。《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种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第2版)》采用出版物短信防伪系统,同时配套学习卡资源。用封底右下方的防伪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种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第2版)》最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农业概述第一节 农业的含义、发展与作用一、农业的含义二、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本质、特点与概况一、农业生产的本质与特点二、中国农业概况三、世界农业概况第2章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一、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恢复时期(1949-1952年)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稳定发展时期(1953-1957年)三、人民公社化和农业生产的剧烈波动时期(1958-1965年)四、“文化大革命”和农业低速增长时期(1966-1978年)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农业高速增长时期(1979-1984年)六、农业在波动中增长时期(1985-1999年)七、新世纪农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新时期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二、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三、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处阶段、任务及措施第3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内涵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原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一、国外新农村建设实践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第4章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一、农户家庭经营型二、联合-协作经营型三、股份合作经营型四、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五、农科工贸-体化经营型第二节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一、农业规模化经营二、农业集约化经营三、农业企业化经营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农业生产社会化六、农业生产专业化第5章 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第一节 立体农业一、立体农业的含义二、立体农业的模式第二节 生态农业一、生态农业的含义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三、生态农业的模式四、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第三节 设施农业一、设施农业的含义二、设施农业的种类三、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第四节 观光农业一、观光农业的含义二、观光农业的形式三、观光农业园的组成四、发展观光农业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 都市农业一、都市农业的含义二、都市农业的特点三、都市农业的功能四、都市农业的形式第六节 农业科技园区一、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二、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方式第6章 农业宏观管理第一节 农业宏观管理及其职能一、农业宏观管理的含义与必要性二、农业宏观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能第二节 农业宏观管理手段一、计划手段二、经济手段三、法律手段四、行政手段第三节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组织一、农业部的职责和内设机构二、农业厅的职责和内设机构三、市农业局的职责和内设机构四、县农业局的职责和内设机构第7章 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一、农业生产资源的含义和特点二、农业生产资源的种类三、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原则第二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农业土地资源的含义和特点二、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配置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二、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四节 农业资金管理一、农业资金的含义和特点二、农业资金的筹集三、农业资金的管理第五节 农业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农业科技资源的含义和作用二、农业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第8章 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第一节 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及内容一、合同的含义和特点二、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三、农业经济合同的形式四、农业经济合同的内容第二节 农业经济合同的签订一、签订农业经济合同应遵循的原则二、签订农业经济合同的程序三、农业经济合同的生效第三节 农业经济合同的履行、担保和违约责任一、农业经济合同的履行二、农业经济合同的担保三、农业经济合同的违约责任第四节 农业经济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一、农业经济合同的变更二、农业经济合同的转让三、农业经济合同的终止第9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一、产品质量二、农产品质量管理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一、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宏观方法二、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微观方法第三节 我国关于农产品质量的相关法律法规一、界定农产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含义二、规定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三、规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四、规定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五、规定农产品生产者的义务六、规定农产品销售者的义务七、规定农产品消费者的权益八、规定违反农产品质量管理有关法律的法律责任第10章 农业经营效益管理第一节 农业中的成本与效益一、农业经营效益的含义二、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的关系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第二节 农业经济核算一、农业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二、农产品成本核算三、农产品盈利核算第三节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一、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二、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三、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步骤与方法第11章 农产品市场分析第一节 农产品市场一、市场、农产品市场的含义和特点二、农产品市场的职能与作用三、农产品市场的细分第二节 农产品需求与供给一、农产品的需求二、农产品市场供给第三节 市场调查概述一、市场调查的含义与作用二、市场调查的内容三、市场调查的步骤四、市场调查的方法第四节 市场预测概述一、市场预测的含义二、市场预测的种类三、市场预测的步骤四、市场预测的方法第12章 农产品开发第一节 农产品开发的含义与方法一、产品开发的含义二、农产品开发的方法第二节 产品定价一、产品价格的构成及影响因素二、产品定价方法三、产品定价策略第13章 农产品营销第一节 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组织与电子商务一、产品销售渠道二、产品销售组织三、电子商务简介第二节 产品的促销一、产品促销的策略与方法二、推销的技巧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摘录)附录3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摘录)附录4 农业承包合同:果园经营管理承包合同附录5 土地联产经营承包合同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土地的特殊重要性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其他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土地仅仅是劳动的场所。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场所,更是提供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因此,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位置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自然界中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虽然可以通过围海、围湖等工程增加土地面积,但这种增加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这些工程造价巨大,并难以预测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副作用。土地所处的经纬度、海拔高低决定了温、光、水、气等动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类型、方式和技术。  正因为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重要性,因此,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要求各地、各部门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切实保证不减少基本农田,同时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率。  2.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与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主要在广阔的田野上进行,加之农业生产又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现有动植物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产物,对其采取的人为措施首先必须适应自然环境,其次才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变局部小环境,以确保动植物生长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从而形成各地独特的动植物种类,以及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类型、耕作制度、栽培和饲养管理技术。因此,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不仅表现为生产过程的分工,更表现为生产地域的分工,即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区域化趋势。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布局,建立合理的农业区域生产结构,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反之,如果我们无视自然环境的影响,违背自然规律,不但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反而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业经营与管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