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设计概论新编

赵农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赵农  

页数:

166  

Tag标签:

无  

前言

云涌风起,物显事昭。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的进步,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接纳了西方现代文化的诸多回哲学、艺术、思想的激荡,逐渐形成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文化姿态,亦愈来愈融入国际潮流的轨道之中,并开始有了自己响亮的声音。艺术设计学科是以工业化为背景的生产劳作方式。在中国当代又缘于个人的工作方式的自由选择,逐渐形成了群体与个人的多重结构,也为更多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机缘,以及发展的希望。大量的高等学校增加艺术设计专业,并扩大招生,这种以一种职业而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变化,说明了设计文化的无限创造性,以至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影响着中国当代社会的文明形态。艺术设计是一种工业化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现代文化象征。尤其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根本认同,这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人、尊重道德、尊重法制等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自觉行为,而以人为本,决不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因此,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现代意义的学科,只有建立在和平、民主、自由、科学的人文精神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2000年我编写的《设计概论》出版后,承蒙艺术设计界的好评,随后的修订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被许多院校所采用,对我个人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如今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我的《设计概论新编》又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我既高兴,又有压力,于是开始制定提纲,积极收集资料。如果仅仅是一种修订,还会陷入以往的思路上。于是另起炉灶,重新撰写,试图建构新的设计文化理念,加入新的学术思考。事实上,近年随着对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西方艺术设计知识的不断引进,已经出现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内容概要

  《设计概论新编》分为引论、设计形态论、设计创意论、设计文化论、设计市场论、结语等几部分内容,进行了相关的艺术设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设计概论新编》在论述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设计成果中,对艺术设计的文化发展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针对艺术设计史论的基础研究环节的薄弱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理论观点,在关注国际艺术设计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设计经验的探索,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中国当代经济市场中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  《设计概论新编》图文并茂,在文字阅读之余,能够通过丰富生动的图形增加深刻印象,获得对艺术设计理论的深度理解。  《设计概论新编》也可供热爱艺术设计事业的人们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赵农,1962年7月出生于西安,1987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专著《设计概论》获得200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专著《设计概论》(修订版)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专著《中国艺术设计史》获得2004年第十三届北方优秀图书金牛奖一等奖,并获得200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还出版《园冶图说》等多种著述。多篇论文获得省级教学、科研奖励。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章 设计形态论 第一节 艺术设计家  一、生存价值  二、知识范围  三、个人行为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  一、基本特征  二、传达理念  三、制作方法 第三节 公共艺术设计  一、基本特,正  二、合理耐用  三、区域影响 第四节 工业产品设计  一、基本特征  二、适用功能  三、技术流程第二章 设计创意论 第一节 图形与创造  一、图形确定  二、符号运用  三、形式构成 第二节 材料与美感  一、材质选择  二、物化意义  三、视觉审美 第三节 功能与生态  一、人体工学  二、人与自然  三、人与人性 第四节 精神与道德  一、造物观念  二、知识产权  三、道德价值第三章 设计文化论 第一节 历史与文明  一、人类文明的衍生  二、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三、西方艺术设计的回顾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  一、手工艺技术  二、大机器生产  三、计算机应用 第三节 批评与美学  一、美学立场  二、批评意识  三、文化责任 第四节 本土化与现代化  一、区域范围  二、经济活动  三、政治目的第四章 设计市场论第一节 契约与法律 一、契约保护 二、设计权益 三、理性生存第二节 信息与客户 一、媒介拓展 二、客户需求 三、商业品牌第三节 协作与利益 一、协作关系 二、动态设计 三、经济利益第四节 竞争与自由 一、竞争方式 二、设计管理 三、文化产业结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设计形态论经纶天下,衣被苍生。艺术设计中由于技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形成了细致的职业分工。这种分工的完善,导致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亦繁衍着人类新的文明体系。设计文化的规范,正是建立在艺术设计形态的基础上,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往往体现着艺术设计形态的本质特征。第一节 艺术设计家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人类社会需要艺术设计家。随着历史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合理与细致,以产业化为背景的艺术设计家,成为了一种高尚的职业,艺术设计家的职业存在,便是一种社会的迫切需求,他们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勤于思考,敬业自励,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并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艺术设计家,应是一群富于激情且具有理性的劳动者。一、生存价值生存需求艺术设计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的积极选择。随着日常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明的生产方式,导引着人们进入高尚的生活空间。因此,艺术设计家负有时代的责任。对于艺术设计家个人来说,生存意识的萌生,是自身觉悟成熟的表现。生存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环境所产生的忧患意识,常常伴随着一种危机感,这种感情是产生艺术设计家的重要因素,也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需求,证明着艺术设计家与时代同步的文化使命。人类对于造物的需求,往往是从粗糙到精细,从简易到复:杂的过程,艺术设计家对于造物的技术认识,往往超越于一般的人们,于是创造设计大量的生活器物,提供给社会大众以选择。器物的物理属性,常常会因为材质的改变,而出现大量新的样式,一个成功的艺术设计家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经验,能够迅速抓住机遇,为社会各界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最新产品,影响着时代的潮流,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这既是物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过程。器物的材质、造型、功能的递进,是一种由最初的实用到心理审美的变化过程。即人们的最初选择是器物的功用价值,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的依赖和审美的需求,这种由于物化而带来的文化演变,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的结果。

后记

少年时读“人生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时,不甚理解古人的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事人生的体察,才发现自己没有想通解决的问题,别人也同样存在,慢慢地就有了同情心。我的少年时期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中渡过的,缺少图书,更缺少食品,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饥饿,导致了营养的匮乏,加之家庭背景的沉重,使少年的思想有着异常的压力。那时读鲁迅,读《红楼梦》,是带着切身的体味来理解的。后来上大学,读尼采,读康德,读卢梭,更是一种敬畏的心情。改革开放后书是越来越多,知识也是不断地更新,忧患的心绪并没有减轻,亦常常是“冷寂相从孤灯下,一人独作万古思”。  我有时想,人生的阶段大约可以用“金、木、水、火、土”五字来做一形容,童年是“金”,金色童年,天真烂漫;少年如“木”,风华正茂,茁壮成长;青年如“水”,才华横溢,青春荡漾;中年如“火”,春蚕丝尽,蜡炬成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年如“土”,深厚含蓄,智硕沉稳。这种演变伴随着心智的成长,每~个时期都有人生遭遇的问题,仰观俯察,近思远行,最终应是一种递进与收获。于是有一天在笔记本中写出:富贵是太阳的光辉,贫穷是深夜的饥寒;英雄是清晨的事件,哲人是黄昏的沉思。悲剧的力量之所以感人,亦是因为大多数人共有的。  此回为完成这本书,又度过了许多回的不眠之夜。心里总生感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事业仍是无限的。后来再读古人的边塞诗,常常感怀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的惨烈。渐知百年人事,又何其的困苦与艰辛。  我以前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读到周秦汉唐的时候就会比较自豪,读到宋元明清的时候就有点低头哀叹的感觉,这么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为什么会在近代史上衰落呢?


编辑推荐

《设计概论新编》在论述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设计成果中,对艺术设计的文化发展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针对艺术设计史论的基础研究环节的薄弱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理论观点,在关注国际艺术设计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设计经验的探索,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中国当代经济市场中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 《设计概论新编》可供热爱艺术设计事业的人们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设计概论新编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挺不错的,肯定是正版图书,内容还没看,里面图片帮你较多


设计概论新编(附光盘)赵农 送过来没有用硬纸合包住,导致光盘压坏无法用.望回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