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理念在中国

王冀生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王冀生  

页数:

179  

内容概要

  《大学理念在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近年来胡锦涛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遵循教育和大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从宏观的高度、历史的轨迹和文化的视角认真总结了两千多年来,特别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开创中国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大学理念在中国》主要内容包括对大学理念进行再认识;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儒学教育理想;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竞争中建设若干所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组织的文化个性;当代中国强烈呼唤新一代教育家群体的崛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对大学理念进行再认识一、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三、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四、大学必须与学术和社会协调发展五、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六、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精神和使命的确立七、国家的兴衰与大学的兴衰紧密相关八、大学应有的文化品位、独立精神和价值追求第二章 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一、早期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二、德国“自由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崭新理念三、美国“融人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四、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五、“注重理性”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六、“象牙塔”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七、著名学府是西方大学精神的杰出代表八、西方大学理念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儒学教育理想一、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二、孔子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中国历史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五、我国先秦时期的“大学之道”六、《中庸》的教育学意义七、中国的科举制度和书院教育八、发展中国大学理念和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第四章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一、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二、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价值观三、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四、梁启超、梅贻琦和清华大学五、严修、张伯苓和南开大学六、竺可桢和浙江大学七、我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基础的奠定八、西南联大精神永存第五章 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确立教育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四、教育必须与社会需求和环境协调发展五、坚持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七、建设若干所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八、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第六章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一、中国大学百年还是四千年?二、中国大学理念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三、大学理念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四、文化变革与政权更迭五、宗法人伦与自由文化六、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七、探索和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理念八、时代强烈呼唤文化觉醒和制度创新第七章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二、确立“文化育人”的科学理念三、“有社会主义觉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四、“有文化”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点五、“劳动者”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六、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七、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九、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十、构筑高品位和富有活力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第八章 在竞争中建设若干所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国际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二、关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争鸣三、世界一流大学有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四、建设若干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五、建立“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大学格局六、坚守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基本精神七、引领社会文化前进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八、探索建立科学的大学学术评价体系第九章 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组织的文化个性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二、官僚化的行政体制对我国大学的侵袭严重三、变“权力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四、坚持大学组织的文化个性五、在微观搞活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七、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委对大学的领导与监督八、教育事业应当交予教育家第十章 时代强烈呼唤中国新一代教育家群体的崛起一、铸造大学的灵魂,坚持办学的根本二、大学之大在于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大学精神的精髓四、大学应当以智力优异和造就杰出人才为己任五、大学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人文过程六、创新和丰富大学文化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七、坚定不移地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八、大学创新之魂:开放、多样、共享、引领九、“学术语境场”的培育及其对“学术兴校”的意义十、对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的展望参考文献附录 作者有关论著


编辑推荐

  《大学理念在中国》可供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和政府教育官员以及广大大学教师、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和培训大学校长、教育管理干部、政府教育官员的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理念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