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卷-大学美育

兰翠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兰翠 著  

页数:

261  

前言

  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美育研究所所长于文书教授欲出版系列大学美育教材,让我写序。我欣然应允。  美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只有知识不等于高素质人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在我国近代,蔡元培先生率先提出了“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在很长时期里,我们只讲“德、智、体”三育并举,美育成了学校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学校美育不被人们所重视,美育教育被忽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从而也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内容概要

  对文学与美育的关系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较全面论述。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诗歌、散文、小说与戏曲,共十六章。每部分从其流变发展、美育价值、审美实践等方面进行编写。在流变发展的编写中,注重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兼及现当代文学成就,突出民族特色;在审美价值的编写中,注重发掘不同体裁文学各自的美育作用,突出原创性;在审美实践的编写中,注重总结各类文体的审美特点对大学生审美的化育,突出开放性。同时在每章的后面附有思考题,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参与过程。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校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专业教材和高校各类学科的素质教育教材,也适合美学、文艺、文化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一般爱好者进行研究和知识性阅读。

书籍目录

诗歌卷第一章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歌流变概貌第一节 先秦汉魏六朝诗第二节 唐诗第三节 宋诗第四节 元明清及近代诗第五节 现当代诗歌第六节 古代词第七节 古代散曲第二章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诗歌的美育价值第一节 诗歌的美育价值第二节 诗歌的音乐美第三节 诗歌的意境美第四节 诗歌的意蕴美第三章 多元并存争奇斗妍——诗歌的分体赏读第一节 自由酣畅的古体诗第二节 齐整精练的格律诗第三节 倚声填词的词曲第四节 通俗易懂的现当代诗歌第四章 探幽选胜精品荟萃——诗歌的分题赏读第一节 感天动地的爱情诗第二节 清新静逸的山水田园诗第三节 慷慨奇伟的边塞诗第四节 感慨古今的怀古咏史诗第五节 托物言志的咏物诗第六节 意味隽永的哲理诗散文卷第一章 鉴古知今溯本推源——散文流变概貌第一节 先秦散文第二节 两汉散文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第四节 唐宋散文第五节 元明清及近代散文第六节 现当代散文第二章 弘扬国粹陶冶情志——散文的美育价值第一节 政论散文经世致用的博大胸怀第二节 传记散文扬善抑恶的审美倾向第三节 哲理散文智慧情韵的渗透交融第四节 抒情散文陶冶性灵的审美情境第三章 博学多文经世致用——论说散文欣赏第一节 家国情怀的政论散文及名篇第二节 明古鉴今的史论散文及名篇第三节 循循善诱的教育类散文及名篇第四节 哲理思辨的哲理散文及名篇第四章 含英咀华感悟人生——文学散文欣赏第一节 传主风采的传记类散文及名篇第二节 启示感悟的寓言类散文及名篇第三节 陶冶性灵的游记类散文及名篇第四节 真情体悟的世情类散文及名篇小说卷第一章 从“稗官之言”到“为社会人生”——小说流变概貌第一节 上古神话第二节 志人志怪小说第三节 唐传奇第四节 宋元话本第五节 明清小说第二章 坚守传统修养身心——小说的美育价值第一节 中国小说的崇高美第二节 中国小说的道德美第三节 中国小说的情爱美第三章 百花盛开各呈娇艳——小说分类欣赏第一节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类小说第二节 神魔鬼怪与妖仙狐媚类小说第三节 市井细民与世态人情类小说第四节 侠义与公案类小说第四章 纵览群书品味经典——小说名篇赏析第一节 缘史通志,谱写史诗:读《三国演义》第二节 乱世啸聚,激扬忠义:读《水浒传》第三节 苦历千山,赞颂英雄:读《西游记》第四节 末世悲剧,理想光辉:读《红楼梦》第五节 启蒙革命,呐喊彷徨:读鲁迅小说戏曲卷第一章 杂剧传奇粉墨登场——戏曲流变概貌第一节 戏曲的起源第二节 宋元南戏第三节 元明清杂剧第四节 明清传奇第五节 当代戏曲第二章 东方之花傲然独秀——戏曲的美育价值第一节 忠义剧爱国情操的陶冶第二节 伦理剧扬善去恶的启迪第三节 爱情剧婚恋观念的引导第四节 写意化表演的审美体验第三章 家国兴亡时代心声——曹操名剧欣赏第一节 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忠义剧第二节 廉洁正直、为民请命的清官剧第三节 忧国忧民、讥奸刺虐的时事剧第四节 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豪侠剧第五节 忠贞孝慈、善恶有报的伦理剧第四章 儿女相思风花雪月——情感名剧欣赏第一节 自择佳偶、终成眷属的爱情喜剧第二节 同心绾结、生死与共的爱情悲剧第三节 欲说还休、遗恨千年的婚变悲剧第四节 儿女情长、风云沧桑的政治爱情剧第五节 壮志柔情、聪慧机智的奇女婚恋剧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南北朝诗歌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辞》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画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谢眺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齐梁两代的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的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融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相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卷-大学美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