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田克勤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田克勤 编  

页数:

288  

字数:

34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的研究成果,原书名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予以新编,书名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次教材修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大纲为参考,对原有教材体系框架做了较大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教材框架重新进行编写,力求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基本内容,体现高师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兼顾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反映大学生思想实际。
本书既可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和其他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主编田克勤教授于2003年荣获“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作者简介

田克勤,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90年代以来,培养硕士生19名,博士生22名(含外籍1名),接受国内高级访问学者8人,还担任了本科生基础课的主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并应邀赴国内一些兄弟院校讲学,反响甚好。

书籍目录

总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四、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三、党的思想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四、党的思想路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一、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历史探索
二、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新探索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色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三、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统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三、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五、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一、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第二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三、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第九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周恩来等对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索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发展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的重大意义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其复杂性
二、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节 当代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凸显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军队和国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基础
二、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一、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以改革刨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三、着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后记

章节摘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后记

本教材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邓小平理论概论》、2003年出版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基础上修订和重新编写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是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部级立项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和体系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并作为《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于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获2007年吉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08年初,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与本书主编商定修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月,经主编与相关院校商定,组成教材修订编写课题组。4月,由主编提出修订方案、编写大纲。4月至6月,由各位作者按照分工分别完成修订编写任务并由各位副主编分别统稿。7月,由主编最后统定稿。本教材修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大纲为参考,力求充分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高师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兼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反映大学生思想实际。在修订过程中,对原有的教材体系框架作了较大的调整。撤销了原第四章、第八章,将其内容分别归入相关章节,把原第十一章“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分列为两章,增加了“改革开放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章,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的教材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重新进行编写。本书由田克勤主持编写,孙堂厚、牛玉峰、李安增作为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具体分工如下:总论,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第一章,陕西师范大学马启民教授;第二章,山东师范大学高继文教授;第三章,东北师范大学孙堂厚教授;第四章,曲阜师范大学李安增教授;第五章,东北师范大学李彩华教授;第六章,沈阳师范大学王虹教授;第七章,河北师范大学肖贵清教授;第八章,东北师范大学康秀云副教授;第九章,牡丹江师范学院董一冰教授;第十章,杭州师范大学牛玉峰教授;第十一章,安徽师范大学胡安全教授;第十二章,西南大学吴文华教授;全书PPT制作由康秀云副教授完成。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