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语文

张盛如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张盛如 编  

页数:

400  

内容概要

  本丛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高中起点升本、专科)》编写而成。  本丛书自198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全国各类成人高考考生的复习备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多年来,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广大读者学习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的多次修订,这套丛书也相应地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丛书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成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成人高考考生复习备考的主干教材,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专科)复习指导丛书》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大纲、内容翔实、叙述准确、重点突出,注重基础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题型与练习贴近考试实际,实用性、针对性强。  2.题型设计以及叙述方式等各个方面,注重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在注重学科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试水平的提高;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体系结构更加完善。  3.注重吸收新知识、新成果,丛书的时代感更加鲜明。

书籍目录

第一编 范文选读记叙文阅读概述第一单元一、荷塘月色二、故都的秋三、雨中登泰山四、石缝间的生命第二单元五、记念刘和珍君六、琐忆七、书桌八、相思正是吐黄时议论文阅读概述第三单元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十、拿来主义十一、历史的回声——汴京包公湖情思十二、请客第四单元十三、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十四、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十五、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十六、语言的演变说明文阅读概述第五单元十七、跨世纪的展望与思考十八、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十九、神奇的极光二十、眼睛与仿生学第六单元二十一、南州六月荔枝丹二十二、景泰蓝的制作二十三、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二十四、海洋与生命中外小说阅读概述第七单元二十五、药二十六、荷花淀二十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十八、项链文言文阅读概述第八单元二十九、烛之武退秦师三十、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十一、《孟子》二章三十二、劝学(节选)第九单元三十三、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四、师说三十五、石钟山记三十六、岳阳楼记古诗词阅读概述第十单元三十七、过故人庄三十八、山居秋暝三十九、登金陵风凰台四十、登高四十一、蜀道难四十二、兵车行四十三、琵琶行(并序)四十四、虞美人四十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四十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二编 考纲解读——考点精解精练一、语言知识及运用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点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考点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考点4:辨识并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点5: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考点6: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二、现代文阅读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考点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考点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点5: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考点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自然科学类阅读综合能力训练社会科学类阅读综合能力训练文学作品类阅读综合能力训练三、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一)浅易文言文的阅读(二)古代诗歌的初步鉴赏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训练古诗词阅读综合能力训练四、写作(一)应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异同(二)成人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三)把握应试作文的特征,练好应试作文(四)应试作文临场发挥琐议应用文基础知识及例文附录 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第一编 范文选读  记叙文阅读概述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来反映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文体。  因此,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景的记叙、描写来表现的。因而它具有形象生动、以情动人的特点。  2.记叙文反映现实生活有相对的“完整性”。因而它具有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在内的“六要素”的特点。  3.记叙文反映现实生活要求选择恰当的记叙角度,即记叙人称,因而它具有运用人称进行写作的特点。  记叙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极广,文类也多。常见的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参观记、访问记、游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日记。由此可见,学习记叙文不仅是生活的必需,也是工作的必需。另外,记叙还是议论、说明的基础,学好记叙文,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写作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记叙文的读、写教学,始终是个重点。  为帮助考生复习记叙文有关知识,掌握读、写记叙文的基本要领,现根据修订《大纲》的要求,我们按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方面,将它分为三类,分别说明在读、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为主要记叙对象的。它通过人物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或生活片段的叙述,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在这个环境中的具体活动,即他在做什么,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而分析这一切,又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肖像的描写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物活动的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写作这类文章,则应注意选择好表现人物的方法。在记叙文中,从写作角度看,表现人物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俗话说,“烈火炼真金”。在复杂的环境和尖锐的冲突中,最容易看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如《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通过3个女学生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斗争、互相救助来表现人物的。写这类文章,应该注意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选取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来表现人物。  2.在具有典型意义的平凡的生活中揭示人物的高贵品德。“伟大出自平凡”,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往往蕴涵着光辉的思想。因此,以小事显示人物的光辉思想,能做到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如《琐忆》,就是通过几件生活琐事,来揭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品格的。写这种文章(一般多是回忆、悼念之文),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并且熟悉人物,了解人物,对描写的人物怀有深厚的感情。否则,不可能通过几件小事,把人物写得光芒四射。另外,写这类文章,还要注意选取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典型情节和细节。《琐忆》如果没有鲁迅先生替青年补鞋的情节和模拟戴着防毒面具比画的细节,他那  爱憎分明的性格就不会如此鲜明,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不会这样强烈。  3.用对照和映衬的手法表现人物。这样写可使人物彼此之间互相辉映。不过用这种方法写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所写的几个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2)几个人之间应有内在联系;(3)写时要分主次详略,切忌平均使用笔墨。  4.应从作者感情认识的变化上表现人物,如《记念刘和珍君》。以这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文章,带有强烈的抒情性,一般多是纪念性的回忆录。  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事又是复杂、纷繁、富于变化的。因此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然后要认真分析事物转化的原因和意义,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本质。写这类文章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即六要素)交代清楚,使读者对事情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以前大家在中学学过的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2.选取恰当的线索,把复杂的事件、纷繁的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散而不乱。这种以线索结构篇章的方法,在记人、记事或写景抒情的记叙文中被普遍使用。如本单元中以“器物”为线索结构文章的有《书桌》,以诗句为线索结构文章的有《琐忆》,以游踪为线索结构文章的有《雨中登泰山》,以思想情感为线索结构文章的有《记念刘和珍君》,等等。  3.要选择合理的记叙顺序。在记叙文写作中,记叙顺序决定了文章的基本结构。而合理的顺序,则能体现事物内部的自然联系。  4.处理好写人与记事的关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同样需要写人。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事在人为”;在特殊环境中写好人,本身就是在记事。不注意这个问题,“见事不见人”,结果事无所依,就会缺乏感染力。  三、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是把景物作为作者记叙、描写的主要对象。在这类文章中,作者要对景物作细致生动的描写,还要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感情。阅读时,要认真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表现或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写作这类文章,除了注意一般记叙文写作要求外,还应当在写景和抒情上下工夫。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对“写景”的要求是:  1.要善于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如《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对月色中荷塘那宁静充满诗意的景物的描绘来表现诗人求得片刻安宁的心情。  2.要善于变换手法,写出景物变化。自然景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改变观察点,以静显动,可使景物描写变化无穷,如《雨中登泰山》,而《故都的秋》则是抓住北京秋景“清”、“静”、“悲凉”的特色,来体现作者的主观感受的。  写景常常是为抒情创造条件。通过写景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特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  1.直抒胸臆。即作者在一段景物描写后,通过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2.寓情于景。这是一种把作者感情融于具体景物描写之中的手法。  3.寓理于景。这是把作者的意识巧妙地引入客观景物的一种手法。  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掌握记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记叙文的一般读、写知识的要领,以提高这方面的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因此重点应放在研究范文和写作训练上。  第一单元  一、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语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