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质量工程年度进展报告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页数:

736  

前言

  新学期伊始,我们召开“质量工程”启动会议,部署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目的在于动员各地方和高等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1.把握形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世纪之交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平凡的时期,发展气势恢弘,改革波澜壮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招生108万人的5倍;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到2500万人,是1998年的4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有力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性一步。在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贡献力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等学校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局面,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放眼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高等教育在这几年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内容概要

  《质量工程年度进展报告》介绍了“质量工程”2007年度立项情况、各建设项目的实施及进展情况,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项目、“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项目、“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教学评什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库”项目、“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项目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质量工程”年度进展概况一、“质量工程”建设背景及现实意义(一)跨越发展成就奠定“质量工程”建设的坚实基础(二)人才强国战略凸显“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机遇(三)教育质量差距揭示了“质量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四)质量提升战略掀开了“质量工程”建设的新篇章二、“质量工程”建设理念及指导思想(一)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质量优先(二)坚持以教学工作为核心才能保障教育质量(三)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才能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四)加强教学管理必须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五)和谐发展要求缩小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差距(六)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七)统筹协调“质量工程”项目系统多方关系三、“质量工程”的总体设计及初步进展(一)“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及保障(二)“质量工程”建设任务及要求(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及内容(四)“质量工程”2007年度立项情况四、“质量工程”的积极影响及社会反映(一)质量提升战略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共识(二)“质量工程”建设获得地方和高校的积极响应(三)“质量工程”各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并初见成效(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还将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第二部分 “质量工程”各建设项目的实施及进展第一章 “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项目实施及进展一、“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项目背景及意义二、“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规划与进展情况(一)“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特点及建设目标(二)“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内容及基本要求(三)“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任务和预期成果三、“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项目规划与进展情况(一)项目建设目的任务及实施步骤(二)案例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实施情况(三)案例二:医学教育认证及其实施情况四、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规划及年度进展情况(一)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内容及要求(三)特色专业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四)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评审情况(五)第一类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内容分析(六)第二类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内容分析附表一2007年度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共707项)附表二2007年度第二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共420项)第二章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项目实施及进展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年度进展情况(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申报与管理方法(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基础及发展情况(五)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情况(六)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情况(七)努力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的年度进展情况(一)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的立项背景(二)万种新教材项目建设的基本任务(三)万种新教材项目建设规划及申报(四)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申报情况分析(五)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评审标准及进展(六)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三、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年度进展情况(一)“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背景及总体设计(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三)“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立项申报及进展(四)“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实效及影响附表一2007年度本科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共411项,以学科为序)附表二2007年度高职高专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共172项,以专业类为序)附表三2007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共49项)第三章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实施及进展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年度进展情况(一)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背景及意义(二)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的目标及要求(三)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内容及特色(四)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基础与发展(五)2007年实验示范中心项目规划及申报(六)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七)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案例分析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年度进展情况(一)创新计划项目背景、意义及指导思想(二)创新计划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及要求(三)创新计划项目资助、运行及管理办法(四)创新计划项目特色、基础及预期成果(五)2007年创新计划项目申报评审情况(六)2007年创新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七)2007年创新计划项目案例分析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年度进展情况(一)创新实验区项目背景及指导思想(二)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任务及要求(三)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四)创新实验区项目年度申报情况(五)2007年度创新实验区项目评审情况(六)创新实验区项目案例分析四、资助大学生竞赛项目年度进展情况(一)资助大学生竞赛项目实施背景及意义(二)资助大学生竞赛项目目标及指导思想(三)资助大学生竞赛项目建设内容及特色(四)2007年获资助竞赛项目的基础与保障(五)2007年大学生竞赛项目实施情况分析(六)大学生竞赛项目与教学改革案例分析附表一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单(共220个)附表二2007年度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单(共80个)第四章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施及进展第五章 “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库”项目实施及进展第六章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项目实施及进展第三部分 “质量工程”建设文件附录及附表附录有关“质量工程”建设的政策文献文件附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情况概览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抉择,凸显了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战略有利地位,纷纷把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目标。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给高等学校提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要求,反映出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发生重大变化。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在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人文情怀、具有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具有充分实践基础的创新能力。创新性人才是所有高等学校共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必须在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高水平大学担负着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重任,尤其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示范和表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质量工程年度进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