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形而上学导论

沈顺福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沈顺福  

页数:

231  

字数:

2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道。而道,在《庄子》看来:分为四个层次,即“未始有物”、“有物”、“有封”和“有是非”。这四个方面分别体现了事物的四个层面:本体、现象、陈述(知识)和价值。因此,对道的研究也就变成了对本体、现象、陈述与价值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一种关于道的哲学理论》即是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立场、方法,以及相关范畴,对哲学领域的诸多问题,比如本体的特点、现象的属性、知识的结构、价值的内容与性质等,分别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的一些角度与结论,或许能为人们认识世界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供一些帮助。
该书适合于哲学专业工作者与哲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沈顺福,男,1967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1986年7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校英语专业。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安徽大学哲学系学习,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9月至1996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冯契、杨国荣,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至2003年9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到韩国高丽大学哲学系访问研究。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及领域:中国古代哲学(含儒释道)、道德哲学及知识论,著有《儒家道德哲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另在《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文史哲》、《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 什么是形而上学?
一、存在的本体与是、道
二、存在的事实与是、道
1.现象与存在
2.语言与存在
3.价值与存在
4.结论:形而上学是关于道或是的理论学说
三、形而上学是一种在世方式
小结与补充
第1章 道是物:对现象的形而上学研究
一、世界有什么?——唯识论的立场
二、物是什么?——现象的特点分析
1.物是“得
2.所得不真
3.现象的建构
4.现象是成相:相对确定性
三、坏相:现象是相对的
四、物的本体意义:现象是存在的事实本体
小结与补充
第2章 道是有:对本体的形而上学研究
一、经验形而上学
1.纯粹本体是天
2.道是
3.道是性
4.道是命
5.道即形:生生不息的在
6.道是德:自由与道德本体
7.本体之绝对与无限
8.道是无
二、宗教形而上学
1.道与神:从神秘到神圣
2.信仰与本体
3.信仰与价值
4.权威与敬畏
三、体验:会通本体
1.洞察本体
2.经验与体验
3.审美与传神
小结与补充
第3章 道是理:对陈述的形而上学研究
一、知识与科学
1.科学是体系化知识
2.知识与现象
二、语言与现象
1.语言是一种言说、行为
2.语言是一种符号、现象
3.记号再现现象
三、知识陈述现象
1.我们认识、陈述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
2.人的先天性的整体性感知模式具体为因果性、时间、空间等
3.现象、知识与关系
四、知识的形态与结构
1.概念和命题
2.从定义的形成看人类感知与思维的先天性
五、知识、偏见与真理
1.命题与陈述的真
2.真理与否定
3.知识与超越
六、现象与知识的增长
1.现象、场景与主观建构
2.科学革命与发现现象
3.建构现象与主观心灵
七、知识、智慧与价值
1.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
2.从智慧到知识
3.知识的价值
小结与补充
第4章 道是善、美:对价值的形而上学研究
一、价值与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二、价值判断的对象:故意与现象
三、价值:私意与成见
1.私意与合理性
2.价值是成见
四、价值何以可能?
五、价值是美德、美名
1.权威的树立
2.名不副实:言说与超越
小结与补充
第5章 道是人:对实践的形而上学研究
一、从理论到实践
1.本体即实践
2.现象:假借与解构
3.知识:偏见与还原
4.价值:成见与虚心
二、形而上学的方法
1.持敬与接受
2.教化成人与文化决定论
3.主体的自然:明诚与诚明
4.工夫与德性的自证
5.止观:佛教道德实践法
小结与补充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2.所得不真人们一般认为:显示在我们面前的东西是一个物体。这是实在的。那么,这个所谓的“实在”物体是什么?人们会说,物体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个东西。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了它。那个东西是真的么?甚至人们用来看的眼睛就一定真么?眼睛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呢?我们说眼睛是由肌肉、神经、皮肤等组成的,肌肉等又是由细胞等构成,细胞等又是由分子等构成,等等。五官是某种物体、质料的建构。它本身不是独立的实有。所以某个东西不是实有。不是实有的存在,佛教叫做尘。所谓尘,仅仅是从物体的对象性来说的,它好比构成某种物体的质料、素材。我们以一个瓷器瓶子为例。它是独立的、绝对的东西么?人们通常会说,当然是了。我们拿着这个普通的瓷器瓶子来到比萨斜塔,然后将它扔下去,我们会发现:瓶子碎了。如果它是独立的、‘绝对的东西,它怎么会碎呢?它被摔碎了,原因在于它承受不了一定的撞击力,也就是说,这个瓶子之所以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完整的瓶子样子,必须有一些条件。此时的条件是在正常的压力,即在一定的压力下,瓶子才能够保持瓶子的样子。一旦超出了这个正常的压力,这个瓶子就不是瓶子了。将瓶子拿到深海里,也许会发生同样的事情:瓶子会碎。所以,这个现实中的瓶子之所以存在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用《庄子》的话来说,是“有待”,就像影子一样。其次,瓶子碎了,仔细一看,原来是泥与水组合而成的。所以,瓶子原来是泥和水的产物。如果拿走这些构成要素,瓶子也就不是瓶子了。水与泥是构成瓶子的基本要素。一块正方形的木块是由两个等腰三角形构成(当然还有其他分法)。我们锯掉其中的一个三角块,原来的正方形的木块立刻就变成了一块三角形的木块。所以,正方形木块是不能够保证自己的绝对性、确定性的。自身的确定性、绝对性,佛教称之为自体、自性。那两块构成正方形的三角形木块是独立实有的么?这里有两个维度。第一,就正方形木块而言,正方形的真正构成部分是三角形木块,所以,相对于正方形木块而言,两个三角形木块的组合才是正方形木块的真正。第二,就三角形木块而言,和正方形木块一样,那也是可以分割的,因此,它也不具备绝对性。我们说它是绝对的,仅仅是相对于正方形木块而言。


编辑推荐

《形而上学导论:一种关于道的哲学理论》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形而上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内容还不错&;hellip;值得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