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2007-世界近现代史
2012-7
徐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7出版)
徐蓝 编
502
无
《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书在吸收近年来科研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注重人类自身的活动,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在叙事结构上,《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以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为开篇,然后以时序发展为经线,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殖民体系的建立、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五个方面为纬线,进行整体叙述。注重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长时段地勾勒人类历史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极化、走向进步的过程。《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可供高校历史、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及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之用,亦可成为广大史学爱好者的读物。
徐蓝,1947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研究领域为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出版专著5部(独著2部)、教材3种4部(合著)、译著3部(独译1部),发表论文80余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励。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执行局委员,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1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导言 第-编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 第一章相对隔绝的世界 第一节欧亚大陆的新发展 一、欧洲 1.西欧与地中海世界 2.东欧与俄罗斯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盛 1.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2.帝国的政治与经济 3.伊斯兰文化 三、印度 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 2.帝国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四、中国 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社会 2.对外交流的发展 五、日本 1.幕府与天皇 2.幕藩体制 第二节相对隔绝的大陆 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独特的社会与文化 2.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入与文明古国的发展 二、美洲 1.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 2.印第安人的文明中心 三、大洋洲土著人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世界初步连成一体 第一节新航路的开辟 一、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基础 二、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第二节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一、全球经济贸易网络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 2.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 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1.宗教的扩散 2.物种交换 三、西欧开始扩张 第二编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二、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 三、工场手工业 1.从分散到集中的手工工场 2.各国手工工场的不同特征 四、阶级关系的变化 1.资产阶级的产生 2.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与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五、专制王权与重商主义 1.专制王权实施重商主义 2.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第二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尼德兰革命 二、英国革命 三、美国革命 四、法国大革命 第二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散 3.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资本主义的初步完善 1.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 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3.美国内战和南部的重建 二、资本主义的地域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3.德国与意大利的统一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全球优势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二、竞争国际化 三、19世纪的社会政治思潮 1.自由主义 2.民族主义 3.保守主义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改革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深化 一、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与海外扩张 2.国际竞争加剧与一战的爆发 二、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经济大危机 2.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不同选择与“二战”的爆发 第二节战后资本主义的改革与发展 一、战后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科技革命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1.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认识的深化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职能的发展与调整 2.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3.社会福利制度 4.资本主义国际协调的加强 …… 第三编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四编殖民体系的建立、瓦解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第五编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第六编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2.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 全球经济关系的形成推动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和一些日常用品,而西欧出口手工艺制品。这种劳动分工是以残酷的剥削为代价的。巴西、西印度群岛及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的种植园经济为世界市场提供大宗原料品,但是这些原料品的生产是建立在黑人奴隶制上的。东欧地主为了出口粮食牟利,普遍强化了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劳役地租,东欧国家也通过法律一步一步地限制农民移动的自由,最终将农民完全束缚在土地上。西欧是世界贸易的主要受益者。从贸易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他们支持。全球贸易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途径,不断扩大的海外市场对于欧洲制造品的需要持续增长,推动了欧洲的生产技术革新,西欧率先开始工业化的历程。 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1.宗教的扩散 人员和物资的全球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交流,基督教在新大陆的传播是近代早期宗教扩散最突出表现。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达到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但基督教未能完全取代印第安人传统的信仰,尽管印第安人信奉的神的名称被取消了,但印第安人还是把这些神的特性加到圣母玛丽亚及圣徒身上。比如他们相信天主教的万神殿上的神像能治病,能左右天气,能保祜人们免灾,因为过去他们相信印第安人的神就是如此神通广大。在北美洲,欧洲的宗教传统也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在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这种混合宗教把非洲神灵和基督教圣徒相联系,信仰神灵和超自然的力量,依赖非洲的传统仪式,如鼓点、舞蹈、宰牲祭祀等,但使用基督教的宗教道具,如圣水、蜡烛和圣像等。
《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可供高校历史、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及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之用,亦可成为广大史学爱好者的读物。
无
徐蓝教授编写的书 赞一个 首先书的设计风格很喜欢啊~~ 里面的纸写起来也很舒服 不是很白 也不伤眼 字似乎是有点小 但是这个厚度 容纳这么多历史 字再大一点。。那真是没法想了 如果是时间紧 任务重 想快速看看这段历史 这不错 毕竟是压缩的 都很简略 但是所有的重点都是涵盖的 可以重点看第五编 毕竟徐蓝教授的主要方向是这个 我也认为第五编最不错
简洁,精确,快速入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