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
2012-8
吴建清、 徐国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8出版)
吴建清,徐国成 编
256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为绪论、上肢、下肢、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头部、颈部和脊柱区9个部分。编写内容突出研究正常人体局部的结构、层次和毗邻的特色,尽量删减了与系统解剖学教材重复及五年制医学教育太深太繁琐的内容,增加了重点解剖学名词中英文对照及索引。全书插图200余幅,线条清晰,结构形象、逼真。每章后附有临床解剖要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配有局部解剖学数字课程,课程构思新颖,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是学生和教师很好的配套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主要适用于医学五年制临床、基础、预防、口腔、影像、麻醉等专业教学使用。
绪论/1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1 二、人体局部分区及基本结构/1 (一)皮肤/1 (二)浅筋膜/1 (三)深筋膜/2 (四)肌/2 (五)血管/2 (六)淋巴管与淋巴结/2 (七)神经/2 三、解剖技术简介/2 (一)常用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2 (二)解剖操作基本技术/4 四、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5 第一章上肢/6 第一节概述/6 一、境界与分区/6 二、表面解剖/6 (一)体表标志/6 (二)上肢的轴线与提携角/7 (三)体表投影/7 第二节胸前、外侧壁与腋区/8 一、胸前、外侧壁/8 二、腋区/9 (一)腋腔的构成/9 (二)腋腔的内容/11 第三节臂前区、肘前区与前臂前区,14 一、浅层结构/14 (一)皮肤与浅筋膜/14 (二)浅静脉/14 (三)肘浅淋巴结/15 (四)皮神经/15 二、臂前区深层结构/16 (一)臂筋膜/16 (二)肌层/16 (三)血管和神经/16 三、肘前区/17 (一)肘窝境界/17 (二)肘窝内容/17 四、前臂前区深层结构/18 (一)前臂筋膜/18 (二)前臂肌前群/18 (三)血管神经束/18 (四)前臂屈肌后间隙/20 第四节三角肌区及肩胛区/21 一、三角肌区/21 (一)浅层结构/21 (二)深层结构/21 二、肩胛区/21 (一)浅层结构/21 (二)深层结构/22 三、肌腱袖/22 四、肩关节动脉网/22 第五节臂后区、肘后区与前臂后区/24 一、浅层结构/24 (一)皮肤与浅筋膜/24 (二)浅静脉/24 (三)皮神经/24 二、深层结构/25 (一)臂后区深层结构/25 (二)肘后区深层结构/26 (三)前臂后区深层结构/26 第六节腕和手部/27 一、腕/28 (一)腕前区/28 (二)腕后区/29 二、手掌/30 (一)浅层结构/30 (二)深层结构/30 三、手背/33 (一)浅层结构/33 (二)深层结构/34 四、手指/35 (一)浅层结构/35 (二)深层结构/35 【附】临床解剖要点/38 第二章下肢/39 第一节概述/39 一、境界与分区/39 二、表面解剖/39 (一)体表标志/39 (二)对比关系/40 (三)颈干角和膝外翻角 /40 (四)体表投影/41 第二节股前内侧区/41 一、浅层结构/42 (一)浅筋膜/42 (二)大隐静脉/42 (三)浅动脉/42 (四)腹股沟浅淋巴结/42 (五)皮神经/42 二、深层结构/43 (一)深筋膜/43 (二)肌腔隙与血管腔隙/45 (三)股三角 /47 (四)收肌管/49 (五)闭孔血管和神经/49 第三节臀部/51 一、浅层结构/51 二、深层结构/52 (一)深筋膜/52 (二)臀肌/52 (三)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结构/52 (四)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的结构/53 (五)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髋周围动脉网/53 第四节股后区及膝后区/55 一、股后区/55 (一)浅层结构/55 (二)深层结构/56 二、膝后区/56 (一)浅层结构/57 (二)深层结构/58 第五节小腿后区/60 (一)浅层结构/60 (二)深层结构/60 第六节膝前区及d、腿前外侧区,62 一、膝前区/62 (一)浅层结构/62 (二)深层结构/62 二、小腿前外侧区/64 (一)浅层结构/64 (二)深层结构/64 第七节踝与足部/66 一、踝前区与足背/66 (一)浅层结构/66 (二)深层结构/66 二、踝后区/68 (一)浅层结构/68 (二)深层结构/68 三、足底/70 (一)浅层结构/70 (二)深层结构/70 (三)足弓 /70 【附】临床解剖要点,73 第三章胸部,75 第一节概述/75 一、境界与分区/75 (一)境界/75 (二)分区/75 二、表面解剖/75 (一)体表标志/75 (二)标志线/76 第二节胸壁,77 一、浅层结构/77 (一)皮肤/77 (二)浅筋膜/77 (三)乳房/78 二、深层结构/79 (一)深筋膜/79 (二)胸廓外肌层/79 (三)胸廓和肋间隙/79 (四)胸廓内血管和淋巴结/81 (五)胸横肌和胸内筋膜/82 第三节膈/83 一、位置和分部/83 (一)位置/83 (二)分部/83 二、裂孔/83 (一)腔静脉孔/83 (二)食管裂孔/84 (三)主动脉裂孔/84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84 (一)血管/84 (二)淋巴/84 (三)神经/84 第四节胸膜和胸膜腔/85 一、胸膜,85 二、胸膜腔/85 三、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86 (一)胸膜前界/86 (二)胸膜下界/86 四、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87 (一)血管/87 (二)淋巴/87 (三)神经/87 第五节肺/87 一、位置和体表投影/87 (一)位置/87 (二)体表投影/87 二、形态与结构/88 (一)形态/88 (二)肺门和肺根/88 (三)支气管树和支气管肺段/89 (四)血管、淋巴和神经/90 三、毗邻/91 第六节纵隔,91 一、概述/91 (一)位置与境界/91 (二)分区/92 (三)整体观/92 二、上纵隔/92 (一)胸腺/92 (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93 (三)主动脉弓 /95 (四)动脉韧带及动脉导管三角/95 (五)膈神经/95 (六)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96 三、下纵隔/96 (一)前纵隔/96 (二)中纵隔/96 (三)后纵隔/99 四、纵隔间隙/101 五、纵隔内淋巴结/101 【附】临床解剖要点/102 第四章腹部/105 第一节概述/105 一、境界与分区/105 (一)境界/105 (二)分区/105 二、表面解剖/106 (一)体表标志/106 (二)体表投影/106 第二节腹前外侧壁/107 一、浅层结构/107 (一)皮肤/107 (二)浅筋膜和皮神经、血管/107 二、深层结构/1 09 (一)深筋膜/109 (二)腹外斜肌及其形成的结构/109 (三)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及其形成的结构/109 (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111 (五)腹直肌、腹直肌鞘及相关结构/112 (六)腹横筋膜及其形成的有关结构/114 (七)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114 三、腹股沟区/115 第三节腹膜和腹膜腔/116 一、概述/116 二、形成的结构/117 (一)韧带/117 (二)系膜/119 (三)网膜/120 (四)皱襞、隐窝和陷凹/122 三、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123 (一)结肠上区/123 (二)结肠下区/123 第四节腹腔的血管/124 一、动脉/124 (一)壁支/124 (二)脏支/125 二、肝门静脉系/130 (一)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130 (二)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130 (三)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支/132 第五节结肠上区的器官/133 一、食管腹部/133 二、胃/133 (一)位置与毗邻/133 (二)血管、淋巴和神经/134 三、十二指肠/136 (一)分部与毗邻/136 (二)血管、淋巴和神经/137 四、肝/139 (一)位置与毗邻/139 (二)体表投影/140 (三)肝门与肝蒂/140 (四)肝的分叶与分段/141 (五)血管、淋巴和神经/143 五、肝外胆道/143 (一)胆囊/143 (二)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144 六、胰/146 (一)位置与体表投影/146 (二)分部与毗邻/146 (三)胰管与副胰管/146 (四)血管、淋巴和神经/146 七、脾/147 (一)位置与体表投影/147 (二)形态与毗邻/147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147 (四)副脾/148 第六节结肠下区/149 一、空肠及回肠/149 (一)位置与形态/149 (二)血管、淋巴及神经/150 二、盲肠和阑尾/150 (一)盲肠的位置和形态/150 (二)阑尾的位置、形态和体表投影/151 (三)结肠的分部、位置和毗邻/152 (四)血管/152 第七节腹膜后隙/1 53 一、概述/153 二、肾/154 (一)位置、毗邻及被膜/154 (二)肾门、肾窦和肾蒂/156 (三)肾血管与肾段/156 (四)淋巴及神经/157 三、输尿管腹部/157 (一)行程/157 (二)体表投影/157 (三)狭窄/157 (四)毗邻/158 (五)血供/158 四、肾上腺/158 (一)位置与毗邻/158 (二)血管与淋巴/158 五、腹主动脉/158 (一)脏支/158 (二)壁支/159 六、下腔静脉/159 七、腰交感干/161 八、乳糜池/161 【附】临床解剖要点/161 第五章盆部与会阴/164 第一节概述/164 一、境界与分区/164 二、表面解剖/164 (一)体表标志/164 (二)体表投影/164 第二节盆部/165 一、骨盆整体观/165 二、盆壁肌/165 (一)闭孔内肌/165 (二)梨状肌/165 三、盆底肌与盆膈/166 (一)盆底肌/166 (二)盆膈/167 四、盆筋膜/167 (一)盆壁筋膜/167 (二)盆脏筋膜/167 (三)盆膈筋膜/167 五、盆筋膜间隙/167 (一)耻骨后隙/168 (二)直肠旁隙/168 (三)直肠后隙/168 六、盆部的血管、淋巴和神经/168 (一)动脉/168 (二)静脉/168 (三)淋巴/169 (四)神经/169 七、盆腔脏器/169 (一)直肠/169 (二)膀胱/170 (三)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170 (四)前列腺/171 (五)输精管盆部、射精管及精囊/173 (六)子宫/173 (七)卵巢/174 (八)输卵管/174 (九)阴道/175 第三节会阴/177 一、肛区/178 (一)肛管/178 (二)坐骨直肠窝/178 二、男性尿生殖区/181 (一)层次结构/181 (二)阴囊与精索下部/182 (三)阴茎/183 (四)男性尿道/185 三、女性尿生殖区/185 (一)层次结构/185 (二)女性尿道/185 (三)女性外生殖器/185 (四)会阴中心腱/186 【附】临床解剖要点/1 87 第六章头部/191 第一节概述/191 一、境界与分区/191 二、表面解剖/191 (一)体表标志/191 (二)体表投影/193 第二节面部/193 一、面部浅层结构/193 (一)皮肤与浅筋膜/193 (二)面肌/194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194 二、面侧区/195 (一)腮腺咬肌区/195 (二)面侧深区/197 三、面部的间隙/199 (一)咬肌间隙/200 (二)翼下颌间隙/200 (三)舌下间隙/200 第三节颅部/201 一、颅顶/201 (一)额顶枕区/201 (二)颞区/203 二、颅底内面/204 (一)颅前窝/204 (二)颅中窝/204 (三)颅后窝/206 【附】临床解剖要点/207 第七章颈部/209 第一节概述/209 一、境界和分区/209 (一)境界/209 (二)分区/209 二、表面解剖/209 (一)体表标志/209 (二)体表投影/210 第二节颈部的层次结构/211 一、浅层结构/211 (一)浅静脉/211 (二)神经/211 二、颈筋膜及其间隙/212 (一)颈筋膜/212 (二)颈筋膜间隙/214 第三节颈前区/21 5 一、舌骨上区/215 (一)颏下三角 /215 (二)下颌下三角 /215 二、舌骨下区/216 (一)颈动脉三角 /216 (二)肌三角 /217 第四节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220 一、胸锁乳突肌区/220 (一)境界/220 (二)内容/220 二、颈外侧区/220 (一)枕三角/220 (二)锁骨上三角 /221 第五节颈根部/223 一、境界/223 二、内容/223 (一)胸膜顶/223 (二)锁骨下动、静脉/226 (三)淋巴导管/226 (四)迷走神经和膈神经/226 (五)椎动脉三角/226 【附】临床解剖要点/227 第八童脊柱区/229 第一节概述/229 一、境界与分区/229 二、表面解剖/229 第二节层次结构/230 一、浅层结构/230 (一)皮肤/230 (二)浅筋膜/230 (三)皮神经、浅血管和淋巴结/230 二、深筋膜/232 (一)项筋膜/232 (二)胸腰筋膜/232 三、肌层/233 (一)背阔肌/233 (二)斜方肌/234 (三)头夹肌和头半棘肌/234 (四)竖脊肌/234 四、深部血管和神经/237 (一)血管/237 (二)神经/238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239 (一)椎管/239 (二)椎管内容物/239 【附】临床解剖要点/243 中英名词对照及索引/244 参考文献/256
版权页: 插图: (5)腹股沟深淋巴结deep inguinal lymph nodes在股静脉上部附近及股管内,有3-46。收纳下肢和会阴部的深、浅淋巴,其输出淋巴管注入髂外淋巴结。 (6)股神经femoral nerve起于腰丛,沿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内侧部进入股三角。主干粗短,发出肌支分布至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皮支有股神经中间皮支和内侧皮支,分布至股前内侧区皮肤。其中最长的皮神经为隐神经saphenous nerve,在股三角内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入收肌管,在收肌管下端穿大收肌腱板,行于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在膝关节内侧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行,分支分布于髌骨下方、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 (四)收肌管 收肌管adductor canal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呈三棱形的管状间隙,长15-17 cm。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adductortendinous opening,通胭窝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称股胭管。股三角或胭窝的炎症可借此互相蔓延。收肌管内的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股动脉在管下段发出膝降动脉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又称膝最上动脉)。 (五)闭孔血管和神经 闭孔血管神经束经闭膜管出盆腔至股内侧区。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起于髂内动脉,与同名静脉、神经伴行至股内侧分前、后两支,分布别于短收肌前、后方,营养内收肌群、髋关节和股方肌,并与旋股内侧动脉吻合。闭孔静脉0bturator vein回流至髂内静脉。闭孔神经0bturator nerve起于腰丛,伴闭孔血管出闭膜管后亦分两支,前支行于短收肌前面,分支支配内收肌群大部及膝关节,后支行于短收肌后面,分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闭孔神经皮支由其前支发出,分布于股前内侧上份的皮肤。 解剖与观察 1.皮肤切口与剥皮 (1)上切口 自髂前上棘沿腹股沟切至耻骨结节。再自耻骨结节绕外阴部向后下切至股沟。 (2)下切口 于胫骨粗隆高度水平从小腿上端内侧横行向外切至腓骨头上端处。 (3)由上切口中点向下沿大腿前面作纵切口直达下切口。 (4)将皮肤剥离并翻向大腿两侧,显露浅筋膜。 2.浅筋膜的解剖观察 (1)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于髌骨内侧缘后方约1 cm处的浅筋膜内剥离寻认大隐静脉,向上追踪大隐静脉至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 cm处,可见该静脉穿股部深筋膜注入股静脉,沿途收纳一些属支,注意保留沿该静脉末段排列的淋巴结。仔细观察大隐静脉末段与股静脉之间是否有阴部外动脉通过,该动脉在临床常作为寻找大隐静脉根部的标志。查寻大隐静脉末段的五条属支:①旋髂浅静脉,起自髂前上棘附近浅层的小静脉。②腹壁浅静脉,起自脐以下腹壁浅层的小静脉。③阴部外静脉,起自外生殖器浅层的小静脉,上述三条浅静脉均有同名浅动脉伴行,可一并修洁追踪至穿深筋膜处;待解剖出股动脉时,便可看清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动脉的起点。这三支动脉细小,可单独起自股动脉或两支共干、三支共干起于股动脉。④股内侧浅静脉。⑤股外侧浅静脉,分别起自股内、外侧份浅层的静脉。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供临床、基础、预防、口腔、影像、麻醉等专业用)》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并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供临床、基础、预防、口腔、影像、麻醉等专业用)》配有局部解剖学数字课程,课程构思新颖,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是学生和教师很好的配套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供临床、基础、预防、口腔、影像、麻醉等专业用)》主要适用于医学五年制临床、基础、预防、口腔、影像、麻醉等专业教学使用。
书的质量很好,虽说我买错了,不过书不错
书本看起来质量不错,
是正版的,很喜欢!纸质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