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杨春贵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杨春贵 编  

页数:

2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依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的。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题组的全体同志参加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编写工作。为了交流对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精神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这里首先谈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供使用这本教材的高校师生们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系统?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节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三、上层建筑系统 四、人口系统 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三节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一、社会有机体 二、经济社会形态 三、技术社会形态 第四节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二、结构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与问题 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四、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第三节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二、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第二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三、“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它表明了人们对生产资料是否具有拥有和支配的地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生产关系类型的根本标志。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不同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在各种生产活动和生产部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生产组织和生产活动的不同岗位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由于分工的不同人们在生产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相互之间存在着交换活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指的是社会产品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既要用于个人的生活消费,又要用于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还要用于社会的公共需要,从而分配关系包括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初次分配,以及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会范围内所作的二次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系统的三个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又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例如在生产资料归氏族共有的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合作关系;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剥削者手里,广大被剥削的劳动者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生产资料,因而生产的指挥权、管理权掌握在少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手中。


编辑推荐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DF格式下载



还不错 研究生学习用的


还不错吧还不错,就是这本书本身就是存在的不必要的最大体现


考试不怕没内容写,不过脉络不那么清晰,有点重复啰嗦,弄得我考试的有一题的答案找错了地方,只好重新做了一遍,差点就没做完卷子


书还挺好,商品物超所值


买了书 就开始跷课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