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鲍桑葵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95-1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鲍桑葵  

页数:

326  

译者:

汪淑钧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对我所认为的真正社会哲学的基本观念加以说明。书中评述并阐释了某些著名思想家的学说,只是为了把这些观念最清楚地呈现出来。这就是本书的全部目的;而且除了作为例证外,我有意避免涉及实际应用方面。我确信,对基本原则的较深刻的理解确实会大大有助于更合理地处理实际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要获得较深刻的理解,只有撇开那些引起激烈宗派争论的实际问题,彻底检验一下有关的观念才能办到。我还认为,这些观念对实际讨论?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使这种讨论脱离哲学理论。我提出的原则可以消除许多宗派偏见,使人们注意掌握许多了解事实的线索,从而把一些实际“社会”问题看作只能通过深入体验并采用适应其微妙性的方法加以处理的生活问题和精神问题。结果,这种讨论就会更加受到重视——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并会获得与其重要性相称的独立性和彻底性。不应当把社会改革家的工作看作只是附属于社会学说的,就像不应当把医生的工作看作只是附属于生理学的那样。这样的分工当然不妨碍事实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变换。恰恰相反,它往往可以通过增加对两方的?充和改善两方之间的理性沟通而促进这种变换。
  哲学界的读者会看到,这里提出的理论的实质不仅可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找到,而且可以在很多现代著作家特别是黑格尔、T.H.格林、布雷德利“和华莱士e的著作中找到。现在由一个不可能超越这些前辈的人按照同样的方法写出另一本书来,读者对这样做的正当性是可以持怀疑态度的。
  对这一点,我想简要说明一下。首先,不言而喻,对任何一代人谈问题都需要使用当代的语言;我甚至还可以说,一种传统的伟大性理应及时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但是,特别是关于格林,虽然我有许多论点是紧跟他的,却有两个特殊的原因使我想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一是我试图把新近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国家强制论和真实意志或公共意志论,并说明社会哲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对于模仿论——这是本书的目的不允许在此论述的——我会在即将由《精神》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里简要地加以论述。
  另一个原因是,我确信像格林那样小心谨慎地估量国家对其成员的重要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在本书的正文中(第10章)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想强调一点,即我相信我们对社会各“阶级”日益增多的经验证明了幸福和品格的实质在整个社会统一体中都是一样的。对这一点怀疑,我认为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有一点似乎确实值得注意,即现在对影响国民中较贫困阶级的种种不利因素已受到应有的重视,使之有可能得到补救,然而这却引起了严重的混乱。倡导者的热心已将他引向诋毁他要保护的人。当他证明在某些条件下“穷人”的品格不好是不足为奇的时候,他却忽略了这一点:一般说来,“穷人”和其他的人事实上是一样好的。贫困的家庭和不道德的家庭之间的非常重要的区别被忽略了。而且有一点看来是可能的,即若把一定的犯罪地区略去不计,穷人中不道德的家庭并不比富人中的多。有人装作熟悉情况的样子,对一些住有成千上万值得尊重的公民的地区任意使用“贼窝”和“贫民窟”之类的名称。我们的民主时代竟会使相信穷人品德的悠久传统变得模糊起来,这将使我们的后代感到惊讶。在较早的学说中无疑有一些假话,但还不像今天的与之相反的假话那样远离事实;现在是应该使其中所含的真理重新显现出来的时候了。
  我必须一再声明,我讲这些并不是想引起争论。在这些说法中并没有任何一派严肃的学者所不能接受的东西。我只是想维护我的看法,即真实意志与大我(the
greater
Self)的自由是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不仅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所抱的希望和幻想。诚然,尽管一个学生如果轻视文化教育就会变得没有教养,但绝不要忘记,就今天的情况来说,一些靠手艺谋生的公民却具有文化阶层基本上不具备的可贵的智育因素。因此我认为,无论本书怎么不完备,也绝不会缺少其主题与各国人民的普通生活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者应当避免单纯的乐观,但不应害怕充分重视他所研究的对象。那些半实际的目标造成了一个不幸后果:它们很自然地影响了社会哲学家们,使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总倾向于采取一种如果不是敌视也是冷淡的态度。他们不像植物学家相信植物或生物学家相信生命过程那样相信现实的社会。因此,社会学说取得的成就不佳。没有一个学者能够真正对他往往要为之辩护的研究对象作出正确的评价。除黑格尔和布雷德利外,所有主要的著作家都或多或少地持这种态度。因此我敢说,他们都不能完全从最普通的实际生活各方面去把握生活的伟大和完美。有些人则采取不同的态度,这不意味着要搞蒙昧主义,也并非想阻挡一种真正的社会逻辑的发展。他们确信,一个实际存在的社会是比一台蒸汽机、一株植物或一个动物更加高级得无法计量的一个创造物;而且认为就是把他们最好的思想用来分析这个社会也不过分。对研究实际社会不热心的人,即使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社会,也不会热心去研究它的。“你们的美国就在此地,不在他乡。”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导言
一 三种评论
 (一)“太狭隘和太刻板”
  1.“太狭隘”
  2.“太刻板”
 (二)“太消极”
  1.康德的原则
  2.对现代国家的巨大期望
  3.忽视“社会性”本身的错误
   (1)使它从属于“个人”
   (2)要求国家具有它的魅力
  4.纠正这个错误我们就能理解国家的消极面
   (1)宗教信仰和道德是不能强制推行的;这一点的重要性;道德上“公正”的不公正性
   (2)间接促进高尚精神的国家活动的性质
   (3)社会发明基本上不属于国家活动的范围
   (4)最佳国家行为的性质
  (三)“太强调理性的作用”
  1.大运动加大谬误。欧洲的运动。人间和天国
  2.谬误。认为理性的原则是同义反复
  3.把生命看作物自体。新的不可知论。对有组织的观念表示的悲观主义
  4.有组织的观念的真实性质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
 二 1919年国家理论?情况
  1.“那时所有古老的东西都是正确的。
  2.国家与战争
  3.国家与多元论
  4.国家与国际联盟
  5.关于《新国家》的两点保留意见
第一章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兴起与条件
 (一)“哲学理论”的含义
 (二)哲学与“国家”
  1.希腊的城邦
  2.它所包含的精神模式
  3.它所提示的政治哲学模式
 (三)从城邦过渡到民族国家。 自然法
 (四)民族国家和现代政治哲学的兴起。 卢梭
第二章 社会学理论与哲学理论相比较
 (一)社会物理学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二)受到一些专门学科影响的社会学说
  1.数学
  2.生物学
  3.经济学
  4.法学和权利学说
   (1)作为“理想的论据”的法律
   (2)对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5.关于“法律精神”的观念或各个民族的精神;最广义的人类学
  6.心理学
  7.各种观点和各种事实的关联
 (三)心理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相比较
第三章 政治义务的悖论:自治
 (一)自治的概念
 (二)边沁论法律与自由
 (三)考查穆勒?《论自由》
 ……
第四章 对政治义务问题较激进的看法
第五章 “真实”意志的概念
第六章 以上论述中的自由观
第七章 对真实意志或公共意志概念的心理学阐释
第八章 国家目的的性质和随之而来的对国家行动的限制
第九章 把卢梭的理论应用于现代国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第十章 对现代国家的分析 黑格尔的《权利哲学》
第十一章 作为道德观念的制度
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PDF格式下载



英国观念论是观念论的第二故乡,鲍桑葵是其代表人物之一,英国观念论的研究迄今仍无进展,国内的观念论研究者似乎认为只有德国的观念论是正统,而忽视了这一派的发展。英国观念论尽管师从德国观念论,但却为我们更为清晰地揭示了观念论的思想如何在一个文化上完全异质的国家生根发芽。英国观念论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具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英国19世纪晚期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观念论研究除了进一步搞清德国观念论的脉络之外,还有必要追溯英国观念论的发展。


中国的每一门学派都有国家哲学的应用,哲学离开自身领域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也很大,喜欢这方面的读者可以好好看一看


非常好的政治哲学著作了,值得购买!


经典著作 没啥说的


书质量很好,内容很不错


对于黑格尔国家观的阐述,很不错的。建议和《形而上学的国家观》一书一起阅读,两本书是争锋相对的两种观点的碰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