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草原帝国

(法)勒内・格鲁塞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98年05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法)勒内・格鲁塞  

页数:

754  

译者:

蓝琪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他们的名字广为人知。西方的编年史家和中国的或者波斯的编年史家们对他们的叙述使他们名扬四海。这些伟大的野蛮人闯入了发达的历史文明地区,几年之内,他们使罗马、伊朗或者中国瞬间被夷为废墟。他们的到来、动机及消失似乎都是极难解释的,以致使今天的历史学家们还倾向于古代著作家们的结论,视他们为上帝之鞭,他们是被派来惩罚古代文明的。   然而,同这些人—样,人们也不是大地之子,更多的倒是他们所处环境的产物。不过,随着我们逐渐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动机就变得清楚了。他们敦实而灵活的身躯(由于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生存下来,因此是不可战胜的)是草原的产物。高原上凛冽的寒风和严寒酷热,勾画出他们的面貌:瞅起的眼睛,突出的颧骨,卷曲的头发,也练就了他们强壮的体格。逐牧草而作季节性迁徙的放牧生活的需要,决定了他们特有的游牧生活;游牧经济的迫切需要决定了他们与定居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胆怯地仿效和嗜血性的袭击交替出现所形成。   这三、四位伟大的亚洲游牧民划破了历史之网突然逼近我们,使我们感到十分意外,这仅仅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无知罢了。对于成为世界征服者惊人形象的这三个人来说,有多少个阿提拉,多少个成吉思汗失败了呢?失败,也就是说,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建立一个领土包括四分之一亚洲,疆域从西伯利亚到黄河、从阿尔泰山到波斯的有限的帝国——然而,人们必须承认,这是已经具有某种重要性的—项成就。我愿向你们介绍以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三位巨人统领的这支伟大的野蛮人——因为他们在历史上行进了10个世纪,他们的活动从中国边界抵达欧洲边境。   我们对野蛮人这一问题应该作出严格的定义。古典世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野蛮人,也就是说,被其邻居者如此命名的人民。对罗马人来说,在长时间内,克尔特人是野蛮人,正像日尔曼人对高卢人,以及斯拉夫世界对日尔曼地区一样。同样,以后被称为中国南部的地区,对中国人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来说,长期被视为蛮夷之地。但是,由于上述所有地区的地理条件使生活在这些地区内的居民采取了农耕生活的方式,他们摆脱了落后,逐渐与农耕生活融为一体,以致到中世纪后期,几乎整个欧洲、西亚、伊朗、印度和中国都达到了相同的物质文明阶段。   然而有一个重要的地带没有经历这一变化过程,即从中国东北边境到布达佩斯之间、沿欧亚大陆中部的北方伸展的一个辽阔地带。这是草原地带,西伯利亚森林从它的北缘穿过。草原上的地理条件只容许有很少几块耕地存在,因此,居民只得采取畜牧的游牧生活方式,正像几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其它人类的生活一样。其中的一些部落(即森林地带的那些部落)确实还停滞在马格德林狩猎者的文化阶段。因此,草原和森林地带仍处于野蛮状态——这儿不是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比其他地区的人低能,而是说,由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这儿长期保留了其他地区早已抛弃了的那种生活方式。   当亚洲的其余地区已步入先进的农业阶段时,这些畜牧民族残存下来,这一事实在历史剧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毗邻各族之间产生了一种时代的移位。公元前第2千纪的人们与公元12世纪的人们共存。游牧民族从一支到另一支,只要是从外蒙古南下的民族就到北京;或者是从吉尔吉斯草原来的就登上伊斯法罕。突变降临了,并且充满着危险。对于中国、伊朗和欧洲的定居民族来说,匈奴人、土库曼人和蒙古人确实是未开化的,他们被展示出来的武器所吓住,被玻璃球和封官赐爵所吸引,恭敬地与耕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游牧民的态度是容易想象的。这些可怜的突厥—蒙古牧民在干旱的岁月里越过一个又一个干涸的水沟,冒险穿过荒芜的草原,来到耕地边缘,在北其里(河北)或河中地区的大门边,吃惊地凝视着定居文明的奇迹:成熟的庄稼、堆满粮食的村庄和豪华的城镇。这一奇迹,或者说,它的秘密——维持人类的繁荣所需要的辛勤劳动——是匈奴人所不能理解的。如果他受到蛊惑,他就会像他的图腾“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他还怀有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的冲动。   幸存在农业公社旁边的牧猎公社,或者换一种说法,在可以看到和接触到那些仍处于畜牧阶段的各民族(他们忍受着在干旱时期草原所固有的骇人听闻的饥荒)的地区内,不断繁荣的农业公社在发展,它们之间不仅呈现出突出的经济悬殊差别,而且还呈现出更加残酷的社会差别。再说一遍,人类地理学上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相互态度,使我们回想起同处于一个现代城市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感情。耕耘着中国北部优质黄土地的农业公社,种植着伊朗的田园,或基辅的肥沃黑土地的那些农业公社,被一条贫瘠的牧地围住,牧地上常常是恶劣的气候条件,那儿十年一次的干旱,水源干枯,牧草枯萎,牲畜死亡,随之而来的是游牧民本身的死亡。   在这种条件下,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定期性推进成了一条自然规律。加之这些游牧民,无论是突厥人或者蒙古人,都属于理解力很强、头脑冷静和注重实际的人,由于所处环境的严酷现实的训练,他们随时准备服从命令。当定居公社,通常是处于衰败中的公社,在其猛攻下屈服时,他们进入了这个城市,在最初几小时的屠杀结束之后,他们不费大的周折就取代了被打败的统治者的地位,毫不害羞地亲自登上了像中国的大汗、波斯的国王、印度的皇帝和罗姆的苏丹这些历史悠久而受尊崇的王位,并采取适合于自己的相应的称号。在北京,他成了半个中国人,在伊斯法罕和剌夷,他成了半个波斯人。   草原与城市之间持久的调和是最终的结果吗?绝不是。人类地理学上不可抗拒的规律继续发生作用。即令中国化或伊朗化的可汗没有被一些本地区的反抗(无论是缓慢的,或是突发的)所推翻,那么,来自草原深处的新的游牧部落、即饥饿的部落,将会出现在他的边境上,把他们这位暴发的堂兄弟只看成是又一位塔吉克人或拓跋族人,即波斯人或中国人,他们重复着这种冒险,使他处于不利的地位。   这种冒险怎么大多都能成功呢?同一旋律怎么会在从匈奴进入洛阳到满人进入北京的整整13个世纪中反复发生呢?答案是:游牧者尽管在物质文化上发展缓慢些,但他一直有很大的军事优势。他是马上弓箭手。这一专门化兵种是由具有精湛的弓箭技术和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的骑兵组成,这一兵种,赋予了他胜过定居民族的巨大优势,就像火炮赋予近代欧洲胜过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势一样。事实上,中国人和伊朗人都没有忽视过这支骑兵。中国人从公元前3世纪起就采用了他们的骑马服装。波斯人从帕提亚时代起就领略了骑兵撤退时所射出的雨一般的箭的威力。但是,在这一领域里,中国人、伊朗人、罗斯人、波兰人和匈牙利人从未能与蒙古人相匹敌。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受到训练,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奔跑着追逐鹿子,习惯于耐心的潜步追踪和懂得捕捉猎物(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各种诡计,他们是不可战胜的。并不是说他们常常遇上敌人,相反,他在对他的敌人发动突然攻击之后,就消失了,然后又出现,紧紧追随敌人,而不让自己被捉住,像追逐猎物一样,他折磨对方,拖垮对方,直到他们的对手精疲力尽。这支骑兵蒙蔽人的灵活性和无处不在的假象,一经被成吉思汗的两员大将者别(哲别)和速不台所掌握,就赋予了它一种共同的智慧。普兰·迦尔宾和卢布鲁克曾亲眼目睹过战斗中的这支骑兵,他们被它决定性的技术优势所震惊。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都消亡了,因为它们产生于马其顿和罗马政体,它们是有组织的国家部署的产物,像所有国家一样,它们兴起、发展、消亡。而草原上的马上弓箭手们统治着欧亚达13个世纪之久,因为他们是大地的自然产物,是饥饿和欲望的产物,是熬过了饥荒岁月幸存下来的游牧民。当成吉思汗成功地征服了世界时,他是能够这样做的,因为当他还是一个被遗弃在克鲁伦草原上的孤儿时,就与弟弟老虎术赤一起每天带回了足够的野味,而没有被饿死。   对古代和中世纪来说,马上弓箭手们投射和飞驰的箭是一种不直接交锋的武器,在当时是具有战斗力和摧毁敌人士气的作用,几乎与今天枪手们的子弹的作用一样。   什么因素使这一优势结束了呢?16世纪以来游牧民族怎么不再任意地支配定居民族了呢?理由是后者用大炮来对付他们。于是,一夜之间,他们突然获得了压倒游牧民的人为的优势。长期以来的位置颠倒过来了。伊凡雷帝用炮声驱散了金帐汗国的最后一批继承者;中国的康熙皇帝用炮声吓倒了卡尔梅克人。大炮的隆隆声标志着一个世界历史时期的结束。军事优势第一次、也将是永远地变换了阵地,文明变得比野蛮强大。几小时之内,游牧民的传统优势已成为似乎是不真实的过去。在1807年的战场上,浪漫的沙皇亚历山大召集来打拿破仑的卡尔梅克弓箭手们,就像是马格德林时代的猎人一样过时了。   然而,自从这弓箭手们不再是世界征服者以来,仅仅才过了三个世纪。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勒内·格鲁塞 译者:蓝琪

书籍目录

前言序言导言第一编 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 第一章 草原的早期历史:斯基泰人与匈奴 1.上古时期的草原文明 2.斯基泰人 3.斯基泰艺术 4.萨尔马特人及西西伯利亚 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 6.匈奴的起源 7.匈奴艺术 8.匈奴的首次出击和月氏的迁徒 9.匈徒首次出击产生的影响和希腊在阿富汗地区统治的崩溃 10.匈奴与西汉的冲突和西匈的分裂 11.后汉(东汉)时期中国与匈奴的斗争:南匈奴的分裂 12.丝绸之路 13.班超对塔里木盆地的征服 14.上古末期和中世纪初期的塔里木绿洲文化 15.鲜卑人在蒙古帝国取代了北匈奴 16.公元4世纪的大入侵:匈奴和鲜卑对中国北部的征服 17.拓跋 突厥人的国家和柔然人的蒙古汗国 18.米努辛斯克后期文化 19.吠哒匈奴人 20.欧洲的匈人:阿提拉 第二章 中世纪初期:突厥、回鹘和契丹…… 第三章 13世纪前的突厥人与伊斯兰教 第四章 6至13世纪的南俄罗斯草原第二编 成吉思汗蒙古人 第五章 成吉思汗 第六章 成吉思汗的三位直接继承者 第七章 忽必烈与元朝 第八章 察合台家族统治下的突厥斯坦 第九章 蒙古人统治下的波斯和旭烈兀家族 第十章 钦察汗国 第十一章 帖木儿第三编 最后一批蒙古人 第十二章 罗斯的蒙古人 第十三章 昔班家族成员 第十四章 察合台王室的末代后裔 第十五章 15至18世纪蒙古境内的最后一批帝国索引译后记图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草原帝国 PDF格式下载



不用任何理由,就喜欢草原民族~


真抱歉,还没来得及看就要我评论,感觉是价钱其实不便宜,一本引为经典的关于神秘草原的书籍。我对内容还是很信任的,但是觉得当当还是卖得贵。拿到手你就知道了,所以我办了图书馆的卡,这类书籍不必收藏罢了。但是,我个人很感兴趣草原上的故事。


血液是喯出来留在大地上的.蒙古的历史全记录...


鸿篇巨制,非常详细,作者饱览群书,撷取总家之长,写出了这部史学巨著。唯一不足是语言不够有味,没有《全球通史》中的语言更能引人入胜,也许,他注意的仅仅是史学价值?


无论从历史还是思想上都是值的一读的书.


书很好,就是成书较早,有些内容有点旧


这是一本与《全球通史》一样的一本适合时常拿出来读的书,虽然专业性有些强,但是仔细阅读后还是会让你手不释卷。


好,很好,特别好............................


对于要获得对整个欧亚大陆北方游牧民族的变迁的读者有帮助


相当经典,很详细,很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草原历史。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历史研究,多沉迷于文献记载,或在所谓的正史当中推测。众所周知,我们那点史料不知已经经过多少加工,化妆了,可靠吗?真实吗?有意义吗?
对比一下,人家比较讲究结合考古,讲实证。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一下。


鸿篇巨制,非常详细,作者饱览群书,撷取总家之长,写出了这部史学巨著。


这么严谨的书居然是一个法国人写的,惭愧啊


不过不适合启蒙,应该算是晋阶类的,就我这样的看来有点过于学术了


史料价值大,但是语言枯燥


[...]2006-01-30历史的蝴蝶效应你是否能够设想,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最后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唐太宗消灭西突厥最后的后果是产生了奥斯曼土耳其?当然,还有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他间接地缔造了今天的俄罗斯。法国学者格鲁塞的这本《草原帝国》,从上古的匈奴人开始,以游牧民族在欧亚大草原上的迁徙为主线,串连起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画卷。那些马背上的弓箭手们,不停地兴起和衰落,改写着农耕文明的历史进程。正是通过匈奴、突厥、回鹘、蒙古这样的名字,欧亚大陆的各个帝国得以相互联系。而这些文明古国所孕育出的宗教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影响着这些马背上的征服者们。全书分为三编,以成吉思汗时期作为重点,描述了新石器时代到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为止这片广袤土地上无数征服者的历史。作者深入地发掘了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历史脉络以及地理、人种、语言特征,把分散的民族-国家史还原为一个不断互动的历史系统,使得分散的历史画卷得以在马与帐幕的流转之中,在掠夺与屠杀之间还原为一个有机整体。读罢此书,你会发现,所有的历史都是世界史。我们甚少将目光投向中亚,而恰恰是对中亚的无数次争夺,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我们惯于以汉民族的大中华视角省视的历史画...卷,原来牵连着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脉络,而那些在正统“”中华”观念中的蛮夷之邦,它们在不断的迁移流转之中,塑造出了今天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你还会惊讶的发现,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甚至曾经寻求和英法的君主结盟,而为唐室平定西域的,正是一名突厥将领。当然,作为一名欧洲史学家,作者对基督教有所偏爱而对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影响有所偏颇,但这并不能否定作者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具有一种“大历史观”的特性。也正是从这本书中,我们更能了解到历史的蝴蝶效应,那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感受。 阅读更多 ›


该书以一个整体看待欧亚大陆北部的草原带,从斯基泰人一直讲到清朝对准格尔部落的征服,重点叙述了突厥和成吉思汗蒙古史。对中亚或者对中国古代北部少数民族变迁史有兴趣的人建议一看。但是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略显简略了,在600多页的篇幅(原著只有五百多页)内来讲几千年诸多民族诸多王朝帝国的变迁显然不得不这样仅仅重点勾画。我想看更详实史料,准备看《突厥集史》和《中亚文明史》,希望能够帮助我理清这条草原走廊的变迁史和对南部西部农耕文明的影响。这本书在排版校对上有以下不足:1.部分译名不统一,显然校对有问题。譬如弗拉基米尔佐夫之类的,有时候写成符拉基米尔佐夫。2.地图距相关正文太远,真的很让人抓狂。譬如91页开始叙述柔然,100页开始叙述嚈哒匈奴,可是相应的地图放在第110页,以至于刚开始看时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地图。本来对中亚西亚的地理就没有什么概念,书中提到的地名很多都是古名,不能对照地图看这么久远前的历史就更加晕了。这些地图都是一整页的,如果放在和正文相应的地方根本就不会带来排版的问题,只能说商务的编辑太懒了。3.还有部分译文比较拗口,不通顺。不过从整天上来说翻译的还是不错的,而且很多地方译者作了注释,省却很多查看其它文献的时间。


平装本厚厚的一册,已经快被我翻得断脊了,马上就要散页,杯具!建议出精装本。书的内容没的说,相当全面翔实,但不得不说,校对还差些,有一些排印错误(比如年代标注里经常把公元前的“前”漏掉),希望再版时彻底修订。另外对于外国人的行文方式还是有些不适应,比如经常出现一些音译的生僻词汇,在第一次出现时作者并不解释,你要硬着头皮往后看,也许后几页就对这个词解释了几句,你才明白。


游牧民族通史三大经典之一,蒙古史四大经典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中亚史》的结构来源,至今研究古代史的框架基础之一,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历史的结构缔造。希特勒曾经屡次阻挠而不得。我可以看得懂文言文,不过我宁可读《草原帝国》这种经过两种语言翻译而来的生涩保守的外国著作——尽管我读《四书》感觉比《草原帝国》还要流畅。可能也是中华文明现实衰落和文化断裂的体现吧。在那个西方对于东方考古刚刚开始的年代,作者凭借粗浅的西方考古学家的杂志论文,结合少得可怜的实体文物,参考古希腊西罗多德近乎传说整理的《历史》记录,竟然预言了伊朗斯泰基人与中国天山塞人的同源,竟然预言了一万年前印欧白人东迁中国的历史希腊罗马对斯泰基人的记录,仅仅限于斯泰基人追击辛梅里安人而在西亚掀起第一次西方蛮族入侵,斯泰基人一支帕提亚人在伊朗建立帝国与罗马对抗几百年以及他们的北方游牧兄弟西徐亚人一次又一次支援帕提亚人的片段东方历史对于斯泰基人一无所知,仅仅记录了塞人在天山的只言片语。《草原帝国》预言了中国天山塞人与伊朗斯泰基人的同源这个大胆而肯定的预言,经历两次考古大发现的验证。沙皇俄国的冒险家在深入中亚的过程中不断盗墓出各种亚洲游牧民族的金银饰物,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将全...部文物收缴,史称“彼得宝藏”。这些宝藏,在苏联时代完成与伊朗斯泰基人文物的比较,属于同一风格另一个决定性发现,苏联在1970年代的中亚发现巨型斯泰基人王陵,完全与伊朗风格一致。这些发现证明,源自东伊朗的斯泰基人,在史前就统一了整个亚洲大草原,以部落联盟的形式扩展到新疆和蒙古草原,与更早到达的突厥祖先匈奴对峙。匈奴在与亚洲斯泰基人的交流,使匈奴青铜风格呈现希腊——波斯——巴比伦特点,而匈奴的风格导致中国战国青铜风格的大转变于是,整个世界文明史,被贯穿。更早,《草原帝国》预言了印欧白人游牧民族对亚洲草原的入侵。这些红发或金发的高大白人以东伊朗人为主,夹杂希腊人,在一万年前到达新疆和甘肃一带。可能同样被蒙古草原的蒙古和突厥族群挡住。瑞典伟大探险家斯文.赫定于上世纪初在新疆获得惊人发现,在小河墓地出土著名的“小河公主”干尸。198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在太阳谷发现“太阳墓地”,出土“楼兰美女“干尸。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发现小河墓地,发现小河公主。经过考古解剖和dna分析,楼兰美女是红发东伊朗人,小河公主是金发希腊白人。对小河墓地一百多干尸的分析显示,这些人大部分是印欧白人的东伊朗分支,夹杂古地中海人。男子身高在一米八五左右,显著高于商周中国人和蒙古——突厥人《草原帝国》成功预言了一万年前印欧白人游牧民族的向东迁徙。东方的匈奴成功阻挡了他们对蒙古草原的入侵,在西汉初年,开始第一次反向驱逐。匈奴冒顿和老上单于将白人大月氏驱赶到中亚,而大月氏驱赶了一部分亚洲斯泰基人——塞人和红发的乌孙部落西侵,开始西方和印度第二次蛮族入侵,消灭亚历山大帝国在中亚的势力,占领印度大部分。大月氏,在西方叫做吐火罗人,在印度叫做贵霜人。荡气回肠的亚欧历史被《草原帝国》连接起来一本二战时的书,依靠极其有限的东西方古文献,幼稚零散的早期西方考古论文,西方冒险家的盗墓式发现,将亚欧史前和远古历史,连接为一体。亚洲游牧民族,在《草原帝国》有了自己改写人类历史的一页。 阅读更多 ›


此书让我了解了之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很感动,推荐大家读读。


读史使人明智,非常地正确


这本历史名著,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一本了解成吉思汗帝国的一本好书。


水平不行 不太懂 将就看


才看三分之一,已叹为观止。八十年前的作品,仍然熠熠生辉。读了这本书,才能真正的了解中国历史,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其实一直遭受草原民族的侵袭,朝代的更迭跟草原帝国的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以前了解不多,读了这本书,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缘由。


喜欢这本书,好,非常好!


对比看看我们写的历史


放在书橱的地位,反映了它的地位。


中国人写不出来这种书,大师级别的。


非常重要的蒙古史著作,也是西方人写蒙古史较好的一种。商务品质保证。


关于游牧民族的剧组


这是一本书


系统的介绍了中亚游牧民族的发展史


很爱的书


关于蒙古帝国的经典书


追寻历史的足迹旅行


還行!!!!!!


同学推荐的,据说挺好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