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

尹伊君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3-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尹伊君  

页数:

4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从法律视角解释社会变迁的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著作。作者从中国近代社会、法律转型的现实问题入手,在社会变迁和中西比较的背景下,对法律的概念、法律变革与法律传统的关系、法律秩序与法律规则、法律现代化与法律本土化以及法治等重大问题重新加以梳理和解释,提出了“双重社会”的理论模式。作者认为,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源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心智,是依各自的文化传统连续演进的。法治非建构之物。中国近代社会和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晚清以来在制度层面上移植了西方模式,而这一模式未能与中国固有社会融为一体。只靠移植西方制度解决中国社会和法律问题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社会与法律变迁应该更多地尊重中国传统,恢复并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秩序。

作者简介

尹伊君,满族,祖籍北京,1962年出生于陕西安康,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曾任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工作之余,致力于法学、红学、书法研究及清代法律文书的收藏与研究。著有《红楼梦的法律世界》 (商务印书馆200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读书》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我为什么研究社会变迁(代序)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西方社会理论的两大局限 三、中国问题与中国意识 四、法律研究的方法  五、比较与解释 六、开放的法律第一章 社会变迁要论 一、社会变迁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转型:文明的再生 三、连续抑或断裂 四、文明与文化的分离 五、进步的观念 六、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第二章 法律与理解 一、什么是法律 二、法律的社会基础 三、法律的文化意义 四、法律与进步 五、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第三章 法律变革与法律传统 一、法律变革与法律改革 二、法律变革的模式 三、变法与守常 四、法律传统的延续与转换 五、活着的传统第四章 社会变迁中的法律 一、法律自治与法律自主 二、法律变迁的三种形式 三、实质法领域的一些变化与差异 四、强制机制的形成与演变 五、始于法律终于法律第五章 秩序、规则与法律 一、从有序到无序 二、自然秩序与人造秩序 三、规则的形成与分类 四、双重社会模式理论 五、法律秩序与法律规则 六、自发秩序、市场秩序与法律第六章 现代、后现代及其法律 一、现代化:困境与幻象 二、法律的时代 三、法律移植与现代社会变迁 四、法律理想主义的危机 五、法律现代化与本土化 六、晚期资本主义的法律危机第七章 法治辨 一、什么是法治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治” 三、法治的社会文化条件 四、中国传统法律的社会文化条件 五、法治:理想与现实第八章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法律 一、挑战与回应 二、沈家本的移植西律运动 三、建构社会及其法律 四、社会、人生及对法律的三种不同需要 五、我的态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西方社会理论方法的局限,在于大多数西方社会理论都缺少一种历史的眼光,更准确地说,是缺少一种历史学的时间概念。这多少是西方学科严格分类所产生的弊端。作为晚近学科,自社会功能学派昌行以来,社会学把目光严格锁定在社会结构上,而把事件及其意义留给了历史学。因此,社会学和历史学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时间概念。在历史学家眼里,时间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概念,一切以时间为起点,又以时间为终结。而社会学的时间概念是片断的,它只是社会学家观察某一社会的特殊标尺,在这一特殊时间段内,社会呈现出一种没有运动的、凝滞的静态结构。社会学的这种研究方法招致了某些历史学家的严厉抨击,他们认为,社会学家不应该随意拦截时间、放过它或促使它运动。不错,社会学应该解释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建,但社会结构的这种破坏和重建应该通过时间来准确定位,历史学家关心的正是这些运动的交叉、相互作用和断裂点,而要记录这些只能使用历史学家的时间。①但社会学家似乎能坦然面对历史学家的挑战和诘难。在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看来,那种绵延不断的时间性历史倒很可能是某种文化局限下的产物,如果将历史撰写为社会变迁,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迁当成一回事。


编辑推荐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法学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 PDF格式下载



书比较沉重,适合慢慢品味发现其中的知识


真实一本很好的书,如果你真想理解中国法律,那么你必要读!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最后的部分写的有点虚了,显得有些江郎才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