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
2007-1
第1版 (2007年1月1日)
方创琳
360
无
纵观世界百年和中国五十年区域规划动态嬗变的历史进程,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国际规划运动中,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的政府干预手段,一直被当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工具,自始至终被世界各国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功用。特定历史时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由于如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编制并实施着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战略地位由此亦不可替代。区域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和空间约束性规划,既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确定重点开发地区、优化整合地区、自然保护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并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空间的最主要手段,又是政府实施空间管治、强化区域调控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虽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但仍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区域发展的全过程中去,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统筹区域问题,化解区域冲突,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根治区域病理,促进区域繁荣。基于这种迫切需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自“十一五”起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认为促进中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强化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这是我国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为了加强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透明性、广泛的公众参与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对“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的研究。 作为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我有幸以“中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点及模式研究”为题,成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期间立项开展研究的56项中标课题之一。在开展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本书框架正是以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分9章共41节内容,按照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理论基础、进展评估、基本原理、嬗变格局、分区分级、重点地区、制度建设、跨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这样一条主线编写完成的。可以认为,本书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大方面:一是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中标项目研究成果的凝练与总结;二是来源于本人近10年来先后主持完成或专题主持完成的北京、深圳、厦门、焦作、石家庄、菏泽、东营、咸宁、克拉玛依等数十个城市以及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数十个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尺度区域规划的实战经验总结;三是来源于本人先后到数十个城市作有关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演讲报告和参与规划评审心得体会的总结。笔者在长期探索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理论内涵和参与规划实践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国家政府开展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工作献计献策,先后通过组织程序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提交了“以流域为主线进行中国经济区域划分及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期间加大我国三类空间规划协调力度的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焦作市区段的若干建议”等7份相关的重要咨询报告,幸运地全部被采纳,其中6份还得到了总理、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这充分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书的绝大部分研究与写作任务由作者本人完成,同时也吸收了部分研究生的写作内容。具体编写分工为:方创琳编写前言,第一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鲍超编写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九章第三节;乔标编写第一章第五节、第六节;李铭编写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宋吉涛协助编写第四章。在第八章、第九章案例部分编写过程中,吸收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有关内容。全书最后由方创琳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先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胡序威教授、毛汉英教授的悉心指导,得到了黄金川博士后、张蔷老师在资料收集、观点凝练和总体协调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得到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课题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课题组、焦作市区域总体规划课题组、菏泽市区域总体规划课题组、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课题组、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课题组全体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我的博士后王炜教授、郐艳丽博士,我的博士生鲍超、乔标、李铭、宋吉涛、班茂盛、孙心亮、刘海燕在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观点讨论、计算机制图、数据模拟等方面给予的大力协助。在此,谨向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商务印书馆李平博士和田文祝博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才疏学浅,时间仓促,书中缺点在所难免,恳求广大同仁批评指正。本书在成文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著或科研成果,对引用部分文中都一一作了注明,但仍恐有挂一漏万之处,诚请多加包涵,让我们共同为维护科学工作者的知识产权而努力。竭诚渴望阅读这本书的同仁们、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本人将万分感激!
第一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内涵 一、对区域规划含义的种种认识 二、管治概念及内涵 三、空间管治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进程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 一、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理论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理论与区域规划及管治 第四节 人地关系和谐理论 一、人地和谐关系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二、人地和谐关系的基本理论 三、人地和谐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与展望 第五节 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由来与理论内涵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与基本模式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第六节 环境伦理学理论 一、环境伦理观的由来与主要原则 二、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 三、区域规划与管治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四、区域规划与管治中的环境伦理责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进展评估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国际进展 一、德国的区域规划体系 二、美国的区域规划体系 三、法国的区域规划体系 四、英国的区域规划体系 五、加拿大的区域规划体系 六、奥地利的区域规划体系 七、日本的区域规划体系 第二节 空间管治的国际进展 一、空间管治内涵的研究进展 二、城市管治的研究进展 三、城镇群体发展地区的空间管治研究进展 四、大都市区空间管治的研究进展 五、区域管治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空间管治的国内进展 一、城市管治 二、城市边缘区管治 三、都市圈区域管治 四、区域多中心管治 五、生态型区域管治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区域规划对中国区域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二、国外空间管治对中国空间管治的借鉴与启示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总体评价 一、区域规划的总体评价 二、空间管治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一、区域发展格局的合理化重组迫切需要区域规划和管治来实现 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落实到空间 三、国家宏观调控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从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 四、近50年来积淀的种种空间失控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化解 五、日益严重的空间剥夺行为亟待区域规划与管治消减 六、京津冀都市圈等城市群起飞急需区域规划提供持续动力源 七、长江三角洲疾呼突破行政界限推出整体性区域规划 八、珠江三角洲面临的区域发展问题急需区域规划与管治出台良药 九、渝蜀联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极急需区域规划先行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层次类型 一、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横向层次与纵向层次 二、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导则与重点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区域规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目标 三、空间管治的基本导则 四、空间管治的重点内容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功能 一、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 二、找准区域定位,明晰产业方向 三、化解区域冲突,达成共生默契 四、统筹区域问题,促进区域繁荣 五、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 六、根治城市病理,寻求区域途径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模式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模式 二、空间管治的基本模式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嬗变格局 第一节 大经济地带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一、20世纪50年代的“沿海、内地”两大经济地带 二、20世纪60年代的“一线、二线、三线”三大经济地带 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沿海、内地、边疆”三大经济地带 四、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五、21世纪初期新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第二节 大经济区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一、20世纪5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二、20世纪6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三、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四、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五、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 第三节 21世纪初期的区域规划与管治新格局 一、七大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 二、八大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 三、十大综合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 四、十一大经济区的规划与管治新格局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演变的规律性分析 一、规划与管治对象由开发整治全部区域转变为管治“问题区域” 二、规划与管治范围由宏观为主转变为宏微观并重,由全覆盖非重叠型转变为与全覆盖重叠型并存 三、规划与管治动力由政治驱动力为主逐渐转向以市场驱动力为主 四、规划与管治重点由梯度发展转向城市网络化发展 五、规划与管治类型及性质由简单变复杂,由行政经济区变为区域经济区 六、规划与管治原则由重视国防与民族原则转向注重经济与生态原则 七、区域政策对区域规划与管治起着战略影响和巨大作用 第五节 区域规划与管治格局演变的政策效应 一、沿海与内地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 二、大经济协作区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 三、“三线”建设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 四、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格局的政策效应 五、经济特区与开发区建设格局的政策效应 六、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 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效应 八、中部崛起的政策效应 第六节 区域规划与管治新区的催生与发展 一、以流域为主线新经济地带的形成与发展 二、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都市圈的新生与发展 四、“泛”宇型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五、CEPA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区分级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分区的基本出发点 一、首要出发点:突出以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线 二、第二出发点:突出以互补互惠互利市场经济联系为纽带 三、第三出发点:突出以城市群或都市圈为核心 四、第四出发点:兼顾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和省级行政区划完整性 五、第五出发点:适当照顾经济区域划分的连续性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区方案 一、总体方案 二、流域经济带与经济区划及管治的具体方案 三、分区规划与管治方案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分区的综合比较分析 一、经济区经济总量的比较分析 二、经济区在全国中的经济地位比较分析 三、经济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分析 四、经济区经济结构的比较分析 五、经济区经济运行质量的比较分析 六、经济区经济集聚效应的比较分析 七、经济区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八、经济区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级方案 一、中国经济区内部空间的政策分区管治 二、中国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分级管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点地区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地区的选择 一、城市群结构体系作为规划与管治重点地区的研究进展 二、城市群结构体系作为规划与管治重点地区的战略定位 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空间组织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地区的分级培育 一、城市群分级指标的确定与计算 二、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的计算 三、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分级方案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地区的区域分异特征 一、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发育具有阶段性 二、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空间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三、城市群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呈现出空间的不均衡性 四、城市群的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具有空间的分异性 五、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分化性 六、城市群的投资强度与产出强度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七、城市群内部集聚程度呈现出空间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一、我国三类空间规划存在着日益突出的不协调问题 二、加大三类空间规划协调力度,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第二节 整合的区域一体化建设 一、推进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 二、推进区域市场建设一体化 三、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一体化 五、推进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 六、推行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追踪一体化 第三节 自主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战略地位 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有效途径 三、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四节 顶层的区域规划协调与管治机构建设 一、成立国家区域规划工作委员会 二、建立互利互律互动的区域治理结构 三、把调整行政区划,化区际问题为区内问题作为临时性权宜之计 第五节 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立法及执业制度建设 一、提高区域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发挥“共鸣箱”的作用 二、加强区域规划与管治的法制及执业制度建设 第六节 规范的区域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一、制定规范的区域政策 二、避免滥用区域政策一哄而上,脱离实际催生都市圈和城市群 三、围绕区域政策目标建立规范的双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七节 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系统集成模型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互补对接应用 二、加强3S+3D+VR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互补对接应用 三、加强合理的区域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跨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第一节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概况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要点 三、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管治要点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一、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地位 二、武汉城市圈区域规划要点 三、武汉城市圈空间管治要点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第一节 焦作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一、焦作市区域规划的背景条件与迫切性分析 二、焦作市区域规划要点 三、焦作市空间管治要点 第二节 菏泽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一、菏泽市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与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菏泽市区域规划要点 三、菏泽市空间管治要点 第三节 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 一、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 二、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原则 三、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内容及重点 四、石家庄市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分区方案 参考文献
无
本书的内容和体系都还可以.但使用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