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0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页数:

414  

译者:

张咏白 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历史学家克罗契夫斯基对俄国历史研究的观点集中反映在他的4卷本《俄国历史教程》中,该书分析透彻,描绘人物栩栩如生,富于艺术性。他重视地理殖民化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他不局限于政治史的研究,注意分析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以人们参加经济生活的种类不同,作为区分各个社会集团的基础。他认为由于地理条件和游牧民族的侵袭,俄国历史和西欧各国的历史有很大区别,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没有封建主义。

作者简介

作者:(俄国)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译者:张咏白 郝建恒 高文风

书籍目录

第五十九讲第六十讲第六十一讲第六十二讲第六十三讲第六十四讲第六十五讲第六十六讲第六十七讲第六十八讲第六十九讲第七十讲第七十一讲第七十二讲第七十三讲第七十四讲注释 人名索引地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六十一讲彼得大帝的对外政策和改革——对外政策的任务——欧洲的国际关系——北方战争的开始——战争的进程——战争对改革的影响——改革的过程和联系——研究的顺序——军事改革——正规军的组建——波罗的海舰队——军事预算。对外政策彼得1的改革究竟是在事前多久加以考虑和计划的?根据计划,这次改革究竟完成到了什么程度?这是我们开始研究彼得大帝史的时候所首先面临的问题。有这么一种倾向或习惯,认为彼得是和业已成熟的改革纲领同时出生和成长的,整个纲领就是他的事业,是他创造性天才的产物;认为彼得之前的几位沙皇仅仅为改革进行了一些准备,给了他改革的意图,但并没有给予他改革的思想和方法。我对彼得之前的几位沙皇的活动进行了一番观察之后,却发现彼得的纲领本身全都是17世纪的人所设计的。不过,必须把落到彼得身上的任务同彼得对这些任务的掌握和执行情况区分开。这些任务是17世纪的人们所意识到的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而彼得的改革却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条件使然。这些条件在他之前并未发生作用。有些条件是彼得本人创造的,另一些则是从外部介入了他的事业。该纲领既不是谁的遗嘱,也不是什么古训,而是国家刻不容缓的、大家都一目了然的需要。改革的任务战争,是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彼得几乎没有经历过和平时期,一生总在同谁搏斗,一会儿同姐姐,一会儿同土耳其、瑞典,甚至同波斯。从1689年秋天索菲娅的统治垮台起,彼得在位的35年中,只有1724年这一年和平度过,而在其他的年份里总共不超过13个月没有打仗。况且,彼得和他的主要敌人土耳其、瑞典作战也与先前的沙皇不同,他是和盟国协同作战的。为了理解这些战争的意义,让我们回顾一下17世纪莫斯科国的对外政策吧!。彼得2从前朝沙皇继承了两项任务,要保证国家的安全,这两项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第一,必须完成俄罗斯人民的政治联合,而当时几乎有一半人民还在俄国的疆域之外;第二,必须重整领土的边界,因为西、南两面的边界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的侵犯。这两项任务在彼得即位前刚开始着手解决。第二项任务,即关于领土的任务,早在他之前领土问题就导致莫斯科国与两个外敌发生冲突:一个是瑞典,必须从它手中夺回波罗的海的东岸;另一个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即土耳其。第一项任务是关于国内政治的任务,即必须使俄罗斯人民实行全国性的联合,这项任务也是在彼得即位前很久就已引起俄国同其第三个敌人,即近邻波兰立陶宛王国之间发生多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不过,还在彼得即位前,莫斯科政府就懂得,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是不可能的。沙皇阿列克谢政府已经体会到不可能同时和波兰、瑞典和土耳其在三条战线上作战。所以17世纪的莫斯科政界人士开始在敌国之间选择一个作战对象,而和别国亲近或仅仅和解,以便较有把握地对付一个敌人。这种选择的必要性使阿列克谢在位时莫斯科国的对外政51策发生急剧的转折。政策的主要目标针对西邻波兰,长达若干世纪以来,人民的力量就一直用来与它进行斗争。1667年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曾使这一斗争中止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被战争拖得疲弱不堪的波兰,显得不再危险了。在一段期间内可以不去惹它,甚至可以和它亲近。如我们所见,力主这一转变的人就是奥尔金一纳晓金。1686年签订的莫斯科条约,使这种停火变成了持久的和平,甚至发展成进攻性同盟。俄罗斯与波兰携手共同参加波兰、奥地利、威尼斯的神圣同盟,以对付土耳其。这样一来,在彼得即位前,关于在政治上把俄罗斯国内人民联合起来的想法,就被无限期地抛开了,为了和盟国和邻邦维持良好关系,当然不能涉及西南罗斯和大俄罗斯的重新统一问题。彼得一开始活动就直接参加先前业已建立的这个国际关系联盟。他甚至在即位伊始就把自己的全部努力和人民的力量投入南方,从而把整顿和保护南部国境线列为自己的近期任务。而为此目标,就必须巩固后方,保证黑海和亚速海海岸的安全。亚速海上出现了第一支俄国舰队,建设了一些造船厂和港口。但是后来,西欧的国际关系重新进行了调整。从三十年战争起,小小的瑞典就主宰着北欧和中欧的国际关系。瑞典的优势使濒临波罗的海的国家丹麦、波兰和莫斯科维亚①感到压力特别沉重。瑞典就在丹麦跟前给它树立了一个势不两立的敌人,即受其庇护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17世纪,瑞典割去波兰相当可观的领土——占领了利夫兰,早些时候还占领了爱斯特兰。这两个国家深感自己遭到瑞典残酷的掠夺和侮辱,因此,它们都寻求与第三国莫斯科维亚结盟,因为该国在1661年卡尔季斯和约以后,既没有收回英格曼兰,也没有收回卡累利阿,同样感到自己受到了掠夺和侮辱。这使彼得把自己的力量从里海和亚速海转向波罗的海,把用于对外作战的人力投向那里。52于是,国家的新首都就注定不会是亚速,不会是塔甘罗格,而是圣彼得堡了。为了保卫西北边疆,他只得放弃修整南部国境线的任务。就这样,彼得遵循前朝沙皇们所指出的方向行事,只是对于他们的对外政策纲领,不但未加扩充,反而缩小了,把自己的任务略为压缩。


编辑推荐

《俄国史教程(第4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 PDF格式下载



难得的俄国资料!就是第一卷和第二卷怎么没有!


它改变以往写通史教程以王朝兴衰作为叙事的主线,而是强调地理经济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看后很受启发.


很好,现在只关心怎么买到第1 。2 。3卷。


书很好,期望前三卷能够再版!!


商务印书馆的老版本书很实惠,就是怎么没有123卷呢~~


历史居然可以这样写,像讲故事,娓娓道来,绝无枯燥乏味之感,难得 ,只可惜没能买到前三卷,请出版社行行好,赶快再出一版,以补缺憾。我们真的渴望,渴望之极。


书很实惠,内容也好!


全书的时光背景只到19世纪末,不是一部通史,而是一部断代史,缺乏完整性,很遗憾。


前三卷买了快10年了,以为又是一套太监书,没想到竟然后两卷一下出齐,真是意料之外,而且价格也还可以,赶紧收下。这套俄国史其实对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有点繁琐,不过我喜欢这种讲义整理成的书,看的时候就像是听大师讲课一样,历史、人物都娓娓道来,不时还插上一些感想和题外话,而且是边讲边传授治学的方法。


只有4,5卷看起来真够傻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