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编辑组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0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编辑组  

页数:

5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加快了西学东渐的步伐,中国语言学接受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已表现很明显,在音韵学领域高本汉的学说也传人了学术界。1923年汪荣宝受俄国学者钢和泰《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一文的影响,用译音对勘法来研究汉语音韵,发表了《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于是在中国语言学界激起了一场辩论。这是一场音韵学研究方法的辩论,极大地推动了此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和现代化。杨树达先生曾将讨论文章编辑成册,为查阅参考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到了本世纪初,古音学研究又发生了一场辩论。起因是2001年12月8日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发表了《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演讲。

书籍目录

郭序陈序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音韵问题答梅祖麟梅祖麟《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讲辞质疑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说“哂”中国音韵学的性质与目的——从两个“事件”说起王力先生的“谐声说”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评梅祖麟教授《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等文章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梅祖麟《中国语言学的传统和创新》商榷梅祖麟《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读后感诸家质梅文述要传什么给下一棒——汉语史音韵学接力赛的省思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一)汉语音韵史与汉藏语的历史比较论上古喉牙音向齿头音的演变及古明母音质——兼与梅祖麟教授商榷建设创新型语言学“美”字能归人微部吗?——与梅祖麟商榷《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问题简评潘悟云的《谐声分析与异读》论谐声原则——兼评潘悟云教授的“形态相关”说关于《小雅·正月》中“正月”的训诂问题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之辨伪与求真论“谐声”的鉴别及声符的历史音变上、去二声源于韵尾说不可信关于“去声源于一s尾”的若干证据的商榷编后记

章节摘录

  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王力果真不懂“同声必同部”吗?  讲话首先是集中攻击王力先生连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说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在自己的研究中不懂得利用谐声字的资料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王力先生同李方桂先生、董同龢先生所以分出高下的原因,并煞有介事地举出两个证据:一是王力先生用《诗经》押韵的材料给脂微分部,由于合韵较多,“并不坚持一定要分部”,结果董同龢在《上古音韵表稿》中参考谐声字给解决了,“老师不能证明的学说给学生证明了”。然后轻佻地挖苦讽刺说:“脂微分部的历史说明什么?如果我是王力,在30年代研究脂微分部,把南北朝诗人用韵的资料用尽了,把《诗经》押韵的资料用尽了,还是功亏一篑,不能证明脂微两部一定要分,我会想:还有什么资料可以用,用了以后可以把‘脂微分部’这个学说证成?如果我真正体会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力量,一定会去分析谐声字,不必等董同龢40年代的研究,就把脂微分部的问题全部解决。王力先生显然没有如此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体会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力量。”二是“还有旁证”,这就是王力先生的《汉语音韵学》大量地征引清儒古音学的原文,讲段玉裁的古音学那一章征引了六段段玉裁的话,“惟独没有征引的是段玉裁最有名的论‘同声必同部’的那段。”(214页)经他这样一涂抹,王力先生似乎真的不懂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理论,似乎也真的研究古音不知道用谐声字材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 PDF格式下载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内容为: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加快了西学东渐的步伐,中国语言学接受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已表现很明显,在音韵学领域高本汉的学说也传人了学术界。1923年汪荣宝受俄国学者钢和泰《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一文的影响,用译音对勘法来研究汉语音韵,发表了《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于是在中国语言学界激起了一场辩论。这是一场音韵学研究方法的辩论,极大地推动了此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和现代化。杨树达先生曾将讨论文章编辑成册,为查阅参考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到了本世纪初,古音学研究又发生了一场辩论。起因是2001年12月8日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发表了《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演讲。


这本书是对那次大讨论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值得一读。


声张正义,炮轰梅氏。他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学人当以此为诫。


对学习有帮助,开阔视野,了解学术动态有帮助。


这本论文集对于梅祖麟和郭锡良双方就音韵学大讨论是一次总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