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赵史论稿
2009-08
商务印书馆
陈勇
355
无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与发展,我们策划组织了《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并把它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是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主流,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史应该是研究中国史的主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有重视中国社会与政治史研究的传统。解放初期,侯外庐同志任历史系主任,为重视社会与政治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后多年在白寿彝教授的主持下,这一传统一直得到了保持并有所发展。 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迄今尚无定论,这是坏现象,也是好现象。这正好促使中国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者,对中国社会历史作更深入的研究。 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开始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的论文。我在这些文章里提出了一些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主要讲述了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是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主流,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史应该是研究中国史的主流。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迄今尚无定论,这是坏现象,也是好现象。这正好促使中国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者,对中国社会历史作更深入的研究。
陈勇,195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历史学者。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与民族史研究。
绪论 五胡入主中原的短暂序幕——汉赵国历史与政治的特征 一、匈奴的历史记忆与五部的政治重组 二、屠各称谓衍变与入塞匈奴的地域化 三、胡汉官制并存与军国体制的确立 四、胡汉分治背景下匈奴与六夷的联盟《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一、《史记》所见战国时代的匈奴称谓 二、秦汉之际胡与匈奴称谓的混淆屠各称谓衍变与部落迁移——入塞匈奴的地域化问题 一、屠各称谓衍变的两种假说 二、屠各称谓衍变与部落迁移匈奴、屠各并举与屠各的豪贵地位 一、诸史匈奴、屠各并举置疑 二、并州屠各“豪贵”地位的形成 三、并州屠各与南匈奴的合流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系的造伪 一、南匈奴分裂后於扶罗部的动向 二、去卑监国与南匈奴诸部的衰落 三、并州屠各崛起与刘豹统一五部 四、刘豹世系的造伪与刘猛起兵刘渊的质任身份与五部的政治重组 一、曹操划分五部与刘氏专任部帅 二、屠各主导五部与刘渊留质洛阳 三、五部重新整合与刘渊将兵在邺汉赵国胡与屠各异同考——兼说汉赵国的胡汉分治 一、并州屠各非汉赵国六夷之胡 二、汉赵国屠各与六夷的分治汉国匈奴、氐人联盟的解体——以刘义案为中心 一、刘义身世之谜与匈奴、氐人联盟的建立 二、氐人的政治动向与刘聪让位的隐情 三、刘义案发生与匈奴、氐人联盟的解体后赵羯胡为流寓河北之并州杂胡说 一、后赵建国前后羯胡人口变化探微 二、河北羯胡的来源与石勒的“并州之思” 三、国人体制的确立与羯胡阵容的扩展附录一 《资治通鉴》汉赵国事迹考证附录二 汉赵国官制拾零附录三 两汉魏晋南北朝屠各称谓表附录四 汉赵国诸王表附录五 汉赵国职官表参考文献后记
《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以往史家论及战国秦汉间匈奴称谓的变化,大多认为与胡的称谓有关。如王国维先生说:“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日匈奴。”吴荣曾先生说,“胡”的含义“随时代迁移而发生变化”,战国时为“北方各游牧族的泛称”,西汉时则“专指匈奴”。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汉代史家如司马迁,又以“匈奴”作为“北方各游牧族的泛称”。傅斯年先生说:“胡之一称,在初不过指林胡等地,而后来用之遍称匈奴、乌桓、鲜卑、西域以至天山各部落。”吕思勉先生说:“胡之名本专指匈奴,后乃貤为北族通称。”黄文弼先生说:“匈奴之在北边者,中原每称之日胡。故凡《史记》、《汉书》所称之胡人,皆指匈奴而言。”《史记》中“胡”与“匈奴”两种称谓频繁互换,出现了严重的混淆。这类现象提示我们:对于太史公笔下“胡”与“匈奴”的异同,以及两种称谓战国秦汉间变化的背景,仍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 一、《史记》所见战国时代的匈奴称谓 《史记》有关战国时代“匈奴”故实的记载共计四条,分见该书卷五《秦本纪》、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八六《刺客列传》及卷一一○《匈奴列传》,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的两条,又见于《战国策》卷三一《燕三》及《御览》卷二九四《兵部二五》“示弱”所引《战国策》,已为研究者所熟知。为了界定“匈奴”称谓出现的时间及其含义,笔者拟对这批材料重新加以排比、分析。 ……
无
结尾是重要的,开端同样重要。魏晋南北朝史如此,十六国史也是如此。
这个系列本就不错,陈老师也是专业于这个时代,颇有建树
xiong nu
十六国的历史,学界注意的人较少;这段历史研究起来也有难度。主要是材料上的制约。以其为胡人政权,涉及复杂的民族问题,仅有的材料也充满偏见,因此,这样的梳理和考察非常有必要,对大家读史非常有帮助。
大家看就看
匈奴这本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