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商人筆記本的祕密
2009-8-6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馬克.富岡
304
李湘平
无
日本人接待客戶的真誠與細心,聞名於世。而歐美人士儘管會在飯店或餐廳等地方,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但在一般商務場合,卻不會替對方處處著想。然而,日本人即使是在一般的商務場合,也總是會為對方設想周到。不光是奉上伴手禮或是提供款待,甚至會以招待「客人」的態度,來殷勤對待談判對手。日本人的這種服務精神,有時會被視為「古板、陳舊」,或是「不符合國際潮流」,遭到輕視。不過,在今後全球無國界的時代中,我確信接待客戶的真誠與細心,必然會成為一項強力的談判武器。非常有趣的是,讓我體驗到充滿真誠與細心款待的人,卻是猶太人麥亞先生。當時大約是一九九○年代中期,我從荷蘭阿姆斯特丹搭機飛往德國慕尼黑。為了挑選新的德國代理商,我在談判開始的前一天,就已經抵達當地預做準備。對方派來的BMW轎車已在機場外頭等候,我一下飛機,馬上就被接往慕尼黑市內的一家高級飯店。漆黑閃亮的BMW轎車顯得格外帥氣。這讓我覺得很開心。一進入下榻的豪華客房,眼前是豐盛的水果盤及美麗的鮮花。卸下行李之後,飯店經理便畢恭畢敬地送上白酒。在沒有「接待」習慣的歐洲,我難得享受到這種VIP等級的待遇。我心裡雖然高興,但更覺得有些不安:「這究竟有何居心?」接著,飯店經理遞給我一個白色信封,裡面是麥亞先生給我的留言。「馬克先生您好,歡迎您來到慕尼黑!我是齊柏林?德西尼克公司(音譯)的麥亞。明天還有生意要談,請您今天好好休息。我因為另有要事,很遺憾無法與您共進晚餐。若您想要用餐,請利用客房服務,不要客氣。明天早上八點半,我會到飯店接您,如果有什麼事,請聯絡我的祕書,電話號碼是……。」這封信,不僅是為今晚的無法見面表達歉意,同時也貼心地注意到每個細節。我心中的不安,頓時消解了一大半,覺得麥亞先生一定是個不錯的人。我在歐洲總是過著繁忙單調的生活,早已逐漸遺忘這種貼心的感受。而生意上的談判,往往是跟素未謀面的人首次接觸。所以,在首次會面,甚至在見面之前,就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事。談判畢竟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讓對方有個好印象,對於之後的商務推動絕對有幫助。尤其是在想要簽訂高難度的契約時,「先投其所好」絕對是談判的第一要件。身為日本人的我,不知不覺地漸漸忽略了這種「接待對方的真誠與細心」。品嘗過白酒之後,我愉快地進入夢鄉。
從翻閱麥亞先生筆記本那一刻起,逐漸圓熟貫通, 爭取主場優勢、心理餘裕、指導者高度,及丟出小籌碼的機會; 設計三角定位、中場暫停、對方還價的滿足空間等策略, 讓3,000個猶太高手說YES,累計談成數十億日圓的生意。 退縮、菜英文的富岡雅司,因此脫胎成為國際談判大師馬克?富岡。 你好,我是馬克?富岡 當我這樣遞出名片時,對方通常會顯露出不解的表情。 我既不是演藝人員,也不是日裔美人,更不是將據點設在新加坡或香港的華裔商人,但我居然有個日本姓氏配上英文名字。 「這有什麼了不起?」也許你心裡正這樣想。但我想的是,這時你應該對我印象比較深刻了吧,如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曾經我是個菜鳥上班族,不僅用過三流演技,將國外打來、聽不懂的電話掛掉,還搞砸過公司指派海外出差的商務談判,遭到對手凌厲攻擊,一事無成,狼狽而歸。 工作上的失敗,讓我覺得自己很糟糕,什麼都不是。壓抑著被人看扁的心情,我捫心自問:「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為什麼對方都不把我當一回事? 為什麼對方都不好好聽我說話? 這全都是因為我的英語很差勁嗎? 後來,在某次因緣際會之下,我見識到人稱「天生的談判專家」、猶太商人麥亞先生的幹練與智慧,得到短暫一窺他那本神奇筆記本的機會。 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技巧,奠定了自身談判能力的基礎,精進了運用的竅門,讓被譽為「世界最精明商人」的猶太人,也對我點頭說YES,而且總數超過3,000人。 20年來,我總共訪問過78個國家,單是飛行各地的時間就已累計逾6,000小時,交手過的談判對手更超過10,000名以上,成果豐碩。 本書披露的談判技巧,除了珍貴的麥亞先生筆記本的祕密,還有我和78國企業高級主管談判累積的實戰經驗,保證讓你擺脫悲情上班族的生涯,成就與我一樣、甚至超越我的勝利。
馬克?富岡(Mark Tomioka) 日本籍的行銷及談判專家。往來世界七十八國,運用擄獲人心的談判技巧,解決無數的談判僵局,獲致數十億日圓的商業成果。他不僅能與精明的猶太商人結為生意夥伴,迄今更已讓一萬名以上的歐美人士,點頭說YES。目前,擁有遍及全球的商業網絡,以行銷專家的身分活躍於國際舞台。李湘平 東海大學經濟學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目前就讀日本北海道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課程。譯有《圖解哲學入門》、《十六歲開始的經濟學》、《圖解杜拉克管理精華》、《請搜尋最簡單的網路賺錢法》。
推薦序贏得生意,更贏得信賴 陳惠雯推薦序看見成功的價值 賴本隊前 言你好,我是「馬克?富岡」 chapterI麥亞先生的筆記本賺了錢也不會被記恨的智慧打破「老鳥」的心態投其所好,留下好印象 建立打不敗的堅強意志在了解對手之前,先笑著談談自己牢記「三角定位」與「引導者效果」運用「指導者的高度」利用「預定議程」主導時間讓對手先開口暢所欲言清楚區分「事實」與「意見」三句話不離數字走出協商場所轉換談判氣氛 爭取「主場」優勢所有穿著、配備都代表公司門面以對手為師chapterII到全世界做生意向各國高手學習獲勝的訣竅三個基本觀念行遍天下 0向美國人學習:一鼓作氣掌握主導權 向義大利人學習:讓談判場面熱絡 向西班牙人學習:用美食、交談擴大了解與人脈向阿拉伯人學習:討對方歡心 向韓國人學習:堅持「勝世原創」的自信 向印度人學習:用疲勞轟炸使對方承諾 向中國人學習:精算各種風險 向德國人學習:即使理虧也能說服對手 向法國人學習:順其自然、隨性而為 向猶太人學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到任何國家都適用的「快樂出差術」chapterIII讓強敵點頭說「YES」征服10,000難纏對手的技巧根除不擅談判的「病因」破解對方不說YES的三個理由 談判三十分鐘前就得準備就緒 清楚列出談判目的與具體目標 明確設定讓步的底線 直接點明談判的重點 切忌不懂裝懂、一味逞強 得寸之後再求進尺 談判陷入困境要設法暫時中止 談判破裂時,不惜轉身就走! 提出對方無法接受的價格條件 創造對方還價的滿足空間 運用格言佳句讓對方說YES 運用兩種「催化劑」 站起身來真誠握手 chapterIV麥亞先生教我的事做成生意也做成朋友的雙贏心法己所欲,先施於人找出雙方都接受的替代方案 誘使對方輕敵 傾聽對方意見,從共識中出擊 對錢要錙銖必較 對方挑釁時,不要馬上反應 適時改變談判氣氛 轉換立場,切忌趕盡殺絕 你贏了,對方也沒輸 製作保證雙贏的契約書 創造生意之外的附加價值 把握會議室外的場合 善用「日本人品牌」 後 記為什麼我叫「馬克?富岡」
隔天早上,我終於見到了談判對手麥亞先生。他看起來差不多四十歲出頭,不僅長得高,也十分英俊。麥亞先生有著一頭金髮及迷人的笑容,除了外表吸引人之外,態度更是瀟灑、率直。麥亞先生是親自開車到飯店來接我的。上車後,他一邊開車,一邊細心地問我:「昨晚睡得如何?」「車內的空調還好嗎?」……等。接著,麥亞先生開始談他自己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麥亞先生的雙親早一步離開了德國,麥亞先生是在美國出生、成長的。大約十年前,他回到德國,並且將這裡做為他經商的據點。原來他是在美國成長的猶太人啊……我心裡頓時有所警戒,麥亞先生絕對是一位強勁的談判對手。截至目前為止,我已經多次領教過美國人堅持己見的強硬態度,而猶太人更是天生的談判高手,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搞定的。我主要是在義大利、法國、荷蘭及德國等歐洲國家進行談判,在我的印象當中,跟猶太人進行談判最為順暢,但同時也最難討到便宜。中世紀時代,歐洲最主要的產業是農業和製造業。可是據說,猶太人受到限制,無法從事這些產業。所以,他們只好在夾縫中求生存,從事其他的工作,像是到處兜售商品的小販、放貸人、裁縫、二手衣物買賣商、文書記錄員、老師,或是河運工等。然而,這些當時受人輕視的工作,如今已成為主流的產業。例如,小販發展成為涵蓋小零售商至大企業的現代商業,放貸人發展成為銀行、投資等金融業,裁縫發展成為時裝設計和成衣業,文書記錄員發展成為作家和顧問業,河運工則發展成為運輸業。自古以來,猶太人就不是在農業或製造業這樣的小社群裡工作。他們很早就開始從事跨越數種產業、必須與三教九流接觸並建立關係的職業。另外,猶太人過去是一個受到壓迫、流浪各地的民族。他們無法擁有像是土地等「不動產」,因此非得累積金銀珠寶等「可以攜帶的財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猶太人必須要比其他民族更懂得「賺錢的智慧」,但如果只知道賺錢的話,很容易遭人妒忌。因此,猶太人不僅擁有「賺錢的智慧」,還具備「賺了錢也不會被記恨的智慧」──這正是一種談判的能力。每一位猶太人的DNA裡,應該都隱藏著祖先們在漫長歲月中磨練出來的談判技巧吧。我認識的猶太人,多半讓我有這樣的感受。例如,出現一個意想不到的狀況時,他們總是抱持著「一定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的心態,迅速地採取應變措施。「人總是會碰到失敗,如果覺得失敗很難受,就容易被逆境打垮。」回想當初經驗尚淺的我,在面對抱持上述心態的猶太談判對手時,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就以為碰到了阻礙而大驚小怪,根本無法與他們抗衡。想到這裡,我雖然坐在舒適的車廂內,也不禁神經緊繃。
《猶太商人筆記本的祕密》一書,匯集了許多談判經驗的分享,是一本相當實用的工具書。除了作者於書中所傳授的溝通技巧,我特別強調「真誠」、「合乎道德」的重要性,藉由瞭解、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溝通方式,將更有效的達成共識,讓您輕易擄獲對方的心,讓他們不加思索地說YES! ──陳惠雯,中國民國直銷協會理事長 從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不同國家的民族性、行事風格,甚至禁忌。雖然讀者未必從事需要與各國對手進行商業談判的工作,但在國與國的界線日益拉近,甚至模糊的現在,任何人都可能有與不同國家人士交流的機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