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与权力
2010.05
商务印书馆
西敏司
257
朱健刚,王超
无
学术并非都是绷着脸讲大道理,研究也不限于泡图书馆。有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生活的故事,最后又回到自己原先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条有理地叙述那里的所见所闻——很遗憾,人类学的这种研究路径在中国还是很冷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民族国家都要培育一个号称“社会科学”(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人文学科)的专业群体。这个群体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被期望扮演多少不同的角色,都有一个本分,就是把呈现“社会事实”作为职业的基础。社会科学的分工比较细密或者说比较发达的许多国家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一种扎进社区里搜寻社会事实,然后用叙述体加以呈现的精致方法和文体,这就是“民族志”(ethnogra-phy)。 “民族志”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异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记述,希罗多德对埃及人家庭生活的描述,旅行者、探险家的游记,那些最早与“土著”打交道的商人和布道的传教士以及殖民时代“帝国官员”们关于土著人的报告,都被归入“民族志”这个广义的文体。这些大杂烩的内容可以被归入一个文体,主要基于两大因素:一是它们在风格上的异域情调(exotic)或新异感,二是它们表征着一个有着内在一致的精神(或民族精神)的群体(族群)。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论述了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之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
致谢导言第一章 食物、社会性与糖第二章 生产第三章 消费第四章 权力第五章 饮食人生参考书目注释索引
(或者说不只是)这些新作物,阿拉伯征服者们同时还带来了由下级行政官率领的军团(绝大多数是非阿拉伯人)、行政法规和税制、作物灌溉、生产和加工的各种技术,以及扩大生产的动力。 由于降水和温度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甘蔗作物以及种植、移栽甘蔗的技术在传播时遭遇到了障碍。正如我们所知,甘蔗作为一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它的生长周期可以超过12个月,需要大量的灌溉水和劳动力投入。虽然它也可以在没有灌溉的情况下生长,但是要想让它生长得更好(增加含糖量),就需要有规律地浇水,同时保证在生长期间没有温度的骤然变化。 早期伊斯兰教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农作季节的周期实际上因为种植像甘蔗之类的作物而被延长了,这也使得一年中的农事轮作和劳力安排都发生了改变。甘蔗种植一直扩展到了地中海南部和北部边远地区,例如南26端一直到达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甚至到了阿伽蒂尔和达鲁丹),北端到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和西西里的帕勒莫。通过种植甘蔗,阿拉伯人检验了这些新征服土地的耕作潜力极限。一方面,在北部偏远地区,霜冻的威胁使得甘蔗的成长期缩短,往往在二月或三月种下的甘蔗不得不在第二年的一月就收割;由于生长周期短,在这种条件下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力(从备耕田地到榨汁)。当美洲的蔗糖开始大量进入欧洲时,这一点对于地中海制糖业来说就显得尤其不利。另一方面,位于南部的边远种植区缺乏足够的降雨,像在埃及,甘蔗从开始种植到最终砍伐,要经过二十八次的浇灌,这就意味着需要密集的劳动投入。 甘蔗这种作物,如果种植它的最终目的是制糖而不仅只是榨汁,那么就关系到恰当地种植、及时迅速地砍伐和碾磨以及熟练地加工等一系列过程,这决定了它始终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作物,至少到了20世纪也依然如此。无论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劳动力的获取和使用角度来说,蔗糖的生产都是一项挑战。
无
论文型~
这个视角很独特
甜与权力
不能轻信书友的话
西敏司的名著
人类学的经典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