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反鲍德里亚

张一兵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张一兵  

页数:

452  

Tag标签:

无  

前言

  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法国当代思想家,1929年7月生于法国东北部的兰斯(Reims)。祖父是农民,父母为普通公务人员,故而鲍德里亚早年并没有多少精英意识,这可能也是他日后能够接受巴塔耶和莫斯的草根激愤观的深层心理内因。亨利四世中学(Lycee Henri IV)高中毕业后,鲍德里亚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erieure)的入学考试中落榜,甚至没能正常升读大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在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才进入大学的)。此后,他又在大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失意。这些经历,日益加深了他内心对当代西方主流文化的积怨。到了1960年代初期,鲍德里亚在索邦大学学习德文,后来在一个中学里教德语,但也正是在这个波澜不惊的时期,他开始受到莫斯人类学观念的影响,并初次留意到巴塔耶的哲学。1966年,鲍德里亚在高等实验学院(I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参加罗兰·巴特(Rolanol Barthes)的研讨课,同时在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列斐伏尔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社会学博士论文《社会学的三种周期》;同年,他赴巴黎第五大学担任助教,不久之后转到南特禾大学(Nanterrre),教授社会学近20年。1986年鲍德里亚转至多芬大学(Dauphine,巴黎第九大学)任教,直到1990年辞职退休。

内容概要

  《反鲍德里亚》是国内第一部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直接正面回应早期鲍德里亚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解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战性著作。作者以新的“构境论”方法,批判性地精读了青年鲍德里亚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和《象征交换与死亡》。全书深入剖析了青年鲍德里亚学术思想的基根,即基于莫斯一巴塔耶草根浪漫主义之上的象征交换逻辑;厘清了鲍德里亚思想发展中隐秘的批判逻辑转换过程:从物的表意性消解到编码结构的符号价值,再到没有模本的拟真存在,最终,死亡性的象征乱码成为鲍德里亚试图拯救世界的无望期待。这也是鲍德里亚深刻学术图景中呈现的真实存在被谋杀的死亡三部曲。后期鲍德里亚的思想是病毒性和妄想狂式的话语,这种理论恐怖主义的逻辑暴力在过度的理性诠释中成为一幅荒诞的现代学术漫画。

作者简介

  张一兵(原名张异宾),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代表性论著有:《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解读》(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的文本学解读》(三联书店,2001年);《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2009年)。

书籍目录

  序  导言鲍德里亚曾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吗?  1.莫斯的象征交换与草根浪漫主义  2.巴塔耶无用的“草根”哲学  3.《物体系》:象征关系在功能座架和系列模式中的缺席  4.《消费社会》的隐性逻辑支撑    上篇 符号之谜:物质存在的化蝶幻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批判性文本解读  第一章 物的差异性操持方式中的表意符号编码  1.物的效用与符号的社会价值  2.社会符码化:物的差异性操持方式  3.社会区隔与遮蔽阶级对抗的消费幻象    第二章 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象  1.消费物非物  2.从象征性交换到符号价值的蜕变  3.作为一种差异性交换系统的虚假消费    第三章 从商品拜物教到能指拜物教  1.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是什么?  2.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原罪”及其拯救  3.从商品拜物教到能指拜物教的理论畸变    第四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  1.现代艺术品签名中的差异性生产  2.艺术品拍卖:符号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产房  3.谁能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五章 新经济学复杂的逻辑结构  1.四重社会逻辑中的本真性象征交换  2.迷人的多重逻辑转换公式    第六章 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批判  1.批判马克思批判逻辑中丢掉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  3.使用价值拜物教为什么更神秘?    第七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意识形态  1.作为神秘形式在场的意识形态  2.指涉物式的符号形而上学批判  3.恢复象征性交换:对价值与符号的超越    中篇 猴体对人体的颠倒性透视——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文本解读  第八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僭越  1.《生产之镜》:青年鲍德里亚要反对什么?  2.拒斥历史唯物主义构架  3.方法论病根:历史的超历史化    第九章 生产本体:我生产故历史在  1.歪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2.原始象征交换关系构成的理论大棒  3.打倒功用性的生产本体论  4.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质疑    第十章 劳动意识形态批判  1.劳动的形上之恶:具体与抽象;质与量  2.生产性劳动有罪  3.劳动的善与非劳动的美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与自然的支配  1.启蒙思想中的奴役性自然概念  2.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半截子革命”  3.大写的规律与大写的自然必然性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  1.大写的历史和大写的辩证法  2.分析范畴与意识形态范畴  3.人体解剖能够作为解剖猴体的钥匙吗?  4.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    第十三章 猴体解剖与猿体结构之谜  1.主人与奴隶的辩证法新解  2.工匠的劳作与有用劳动的异质性  3.人体、猴体与猿体解剖的逻辑辨识    第十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中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1.以现代话语去言说古代社会历史的合法性  2.历史唯物主义是普适性的科学吗?  3.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经济学根源之作古  4.“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创与新的革命    下篇从符号到死亡性的拟真——《象征交换与死亡》的批判性文本解读  引子以死亡反对死亡:作为理论恐怖主义者的鲍德里亚  第十五章 结构性价值对质性价值的替代  1.什么是价值的结构性革命?  2.生产的时代是如何终结的?  3.被符码掏空了的劳动    第十六章 非生产性劳动与社会反抗的窒息  1.生产转换为非生产  2.劳动降低为服务与自由时间的解放  3.劳动者与劳动场所的消失  4.货币的空心化与幻象中的反抗    第十七章 拟真与对当代资本象征统治的反抗  1.拟真中资本逻辑的淫荡在场  2.处于第二层面的拟真  3.象征交换:反抗当代资本逻辑的唯一出路    第十八章 拟像与拟真:布尔乔亚王国的世界图景  1.仿造:符号的等级僭越与对自然的拟像  2.没有原形的生产与系列制作的再生产  3.拟真:模式生成与差异性代码调制  4.代码统治的暴力与苍白的致死思辨  结束语:诱惑、死亡与消失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做了重要改写,客观的社会关系和在世关系被鲍德里亚的符码关系彻底取代了。  鲍德里亚这里想说明的东西的确非常难以理解,我们在此可以通过一些例子再作一点通俗的解释。在鲍德里亚看来,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层中虽然已经没有了天生的贵族与平民的等级,但也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拥有财物来进行阶层界划。比如,今天的中国有一些人可以通过非常手段“一夜暴富”,可以立刻拥有财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并不属于他的新的社会阶层中去。不久前,在我居住的一度贫富差距并不那么十分明显的南京,突然增加了几辆价位不菲的大红色单排座敞篷宝马(BMw z4 coupe)和MINI宝马(Cooper),可从车上下来的漂亮年轻女子,时常口吐秽言。举止粗俗。于是,在大部分南京老百姓的眼中.她们并没有因为拥有这样贵重的财物而获得敬重,人们反倒戏称这些汽车为“二奶车”(当然这里面肯定不是全部车主都是如此)。同样的例子还有,身着高档服饰、首饰、贵重手表和其他物品的人,真正使他们获得社会分层的决定性因素并非为对这些物品的直接占有和凸状显现,而是这些物品恰恰在某种凹暗点中完成它们在生活中的使用(“操持”)方式。用我的话来说,即物品是否能依存于他们生活的本己性情境,这才是社会地位的内在获得。并且,鲍德里亚是想说,这种物品对人的体贴依存性,只有对在相同阶层同质生活中的人来说,才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意会性话语和构境,正是这种话语编码和筑模起了不同的社会结构。  鲍德里亚声称,他发现,在这种“符码中隐藏了严谨的社会逻辑,虽然它从来不说出来,但却可以依据每种社会地位的特殊逻辑来推断和操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反鲍德里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