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选择
2010-9
商务印书馆
李西建,畅广元 著
390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价值取向宏观背景的探讨。第二章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主导价值取向的理解与认识。本部分结合中国社会的人文思想背景以及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作为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从而发掘其在全球化时代的普适性与当代意义。第三章是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借鉴价值的研究与分析。第四章将论题最终的立足点和逻辑置放于中国文学理论的价值建构方面。确定中国文论内在的理论出发点和价值选择路向,建设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的价值维度是本书思考的重心所在。
引言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价值取向研究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规约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对人的文化属性的重塑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对人文学科建设的要求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的主导价值取向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主导价值取向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意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价值取向的普适性第三章 全球化时代西方文论的多元价值借鉴 第一节 人文价值取向与文学理论观念的生产 第二节 多元知识构型与文学批评范式的创造 第三节 文化转向与文学理论知识的深度整合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选择与重构 第一节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第二节 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的逻辑基点 第三节 中国经验与传统文论资源的再发现结语参考文献
当然,对全球化时代保持清醒认识者并不是没有。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委员会建立了由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和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里斯本小组,集中进行全球化问题研究,并于1995年出版了《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一书。里斯本小组认为:(1)“全球化涉及的是组成今天世界体系的众多国家和社会之间各种联系的多样性”;(2)全球化描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世界部分地区所发生的事件,所做出的决策和行动,可以对遥远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个人和团体产生具有巨大意义的后果”;(3)全球化包括两种不同的现象,“即作用范围(或者扩大)和强烈程度(或者深化)”,它包括空间范围的内容和彼此交往、交换,横向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进一步加强;(4)“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在政治上已经实现了统一,经济上已经完成了一体化,文化上已经实现了同质化”;(5)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十分矛盾的过程,无论就它的影响范围,还是它的多种多样的结果而言”;(6)“从目前的全球化表现形式中,绝对无法做出结论说这是一个正确过程,值得政治上支持,文化上促进。它也不包含这样的意思,即人们必须对全球化的前提条件和它做出的种种限制表示承认和尊重。事实上现在由于全球化所产生的众多问题,由于它带来的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后果,全球化的多数特征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忧虑。” ……
专业,给我很大启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