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哲学的精神

李超杰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08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李超杰  

页数:

389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9-2010年秋季学期,我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考古文博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等五个院系的学生讲授了人文类大类平台课“哲学导论”,《哲学的精神》系根据这次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哲学导论”有多种讲法和写法,在我的讲授和写作过程中,我遵循了下述几个“原则”:  第一,立足于西方哲学。我无意于介入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但我赞同这样一种看法:狭义的和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即以概念的和逻辑的方式探讨“究极智慧”的哲学,是和古希腊开启的传统密不可分的。所以,这本哲学导论性著作没有或者很少涉及中国哲学。  第二,立足于哲学史。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也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单纯哲学史的学习也许不足以造就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但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众多的哲学爱好者来说,学习哲学史无疑是学习哲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三,立足于若干主题。哲学史可以按哲学家讲,也可以按主题讲。为了使初学者对哲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我首先选择了若干极为重要、初学者有可能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而围绕这些主题集中介绍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及其思想。  第四,立足于哲学原著。“哲学导论”无疑应当是通俗易懂的,但这不意味着以降低它的学术水准为代价。为了使初学者品味原汁原味的哲学,我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原文资料。  为了使读者近距离地了解哲学家的生活,该书提供了若干哲学家的传记资料。凡在作者已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9年8月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近代西方哲学的精神》中出现的哲学家,传记资料从略。为了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该书配发了若干图片资料。

内容概要

  《哲学的精神》主要讲了:导论学习哲学的五大法门、在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把握(西方)哲学的基本特点、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中明确学习哲学(史)的意义、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线索、在哲学家的原著中品味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在同情与批判中展开与历史上哲学家的对话、什么是哲学、以逻辑的方式追求究极智慧、无用之用,众用所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哲学与个人气质、哲学的部门与分支、轴心时代与哲学的起源、轴心时代与三大哲学传统、哲学的起源:闲暇、惊异和自由、泰勒斯:第一个哲学家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李超杰,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生命哲学等。著有《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1994)、《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2009)。译著包括:《海德格尔的》(合,1996)、《西方哲学讲演录》(2000)、《怀特海》(2002)、《弗洛伊德》(2002)、《狄尔泰传:精神科学的哲学家》(2003)、《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2006)、《偶像的黄昏》(2009)。主编(合)《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1994)、《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2006)。哈佛大学(1998-1999)、柏林洪堡大学《2003-2004》访问学者。

书籍目录

导论学习哲学的五大法门一、在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把握(西方)哲学的基本特点二、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中明确学习哲学(史)的意义三、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线索四、在哲学家的原著中品味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五、在同情与批判中展开与历史上哲学家的对话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一、以逻辑的方式追求究极智慧二、无用之用,众用所基三、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四、哲学与个人气质五、哲学的部门与分支第二章 轴心时代与哲学的起源一、轴心时代与三大哲学传统二、哲学的起源:闲暇、惊异和自由三、泰勒斯:第一个哲学家第三章 认识你自己一、苏格拉底其人二、苏格拉底哲学三、苏格拉底的审判四、“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第四章 洞穴比喻与哲学王一、柏拉图其人二、洞穴比喻三、理念论四、哲学家及其职责第五章 什么是正义一、社会正义二、个人正义三、实现正义的手段之一——教育四、实现正义的手段之二——共产主义五、不正义的政体与不正义的人六、波普尔对柏拉图国家(正义)理论的批判第六章 什么是实体一、亚里士多德其人二、《范畴篇》的实体学说三、《形而上学》的实体学说四、近代哲学的实体学说第七章 什么是真理一、古希腊哲学的真理观二、近代哲学的真理观三、现当代哲学的真理观第八章 什么是善一、柏拉图:善就是灵魂的和谐二、亚里士多德:善就是幸福三、康德:善良意志四、功利主义:最大幸福第九章 什么是美一、柏拉图:由于美本身,美的事物才是美的二、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三、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四、叔本华:审美形而上学第十章 什么是悲剧一、亚里士多德:怜悯、恐惧及其宣泄二、黑格尔:矛盾的冲突与和解三、弗洛伊德:性的满足四、尼采:日神与酒神第十一章 什么是性爱一、男女同体神话二、柏拉图式的爱三、叔本华的性爱形而上学四、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第十二章 上帝存在吗一、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三、托马斯·阿奎那的目的论证明四、康德的道德证明五、帕斯卡尔的打赌证明第十三章 为什么会有恶一、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二、莱布尼茨的神正论第十四章 什么是自由一、古代的自由观二、斯宾诺莎的自由观三、康德的自由观四、萨特的自由观第十五章 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一、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二、德里达:形而上学的解构三、罗蒂:后哲学文化后记

章节摘录

  海德格尔也曾经说过:“也许哲学以最强烈、最持久的方式向人们指出,人总是一个刚开始的新手。哲学探讨最终无非就是意味着当一个刚开始的新手。”培在另一个场合,维特根斯坦还把“做哲学”比做整理图书,这和“做科学”的方式极为不同。“你设想我们在书库里整理图书。当我们开始时,图书乱七八糟地堆在地板上。现在,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拣选图书,并把它们放在各自的位置上。例如,可以一本一本地捡起图书,并把每一本放在书架上它们各自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地板上捡起好几本书,把它排成一个系列放在书架上,其目的是为了预示这些书将按这个系列排列在书架上。在整理图书的其后过程中,这整个图书系列必定会移动它们的位置。但是,如果因此就说,这对于达到把全部图书放在书架上这个最终成果而言没有做出任何进步,那却是错误的。事实上,在这种场合下,显然可见,把应放在一起的图书放在一起,这绝对是一个成就,尽管这整个系列还要移动它的位置。哲学中的某些较大的成就只不过可比拟为这样一种成就,即把一些似乎应排列在一起的图书捡起,并把它们放在不同的书架上;除了它们不再并列地摆在那里之外,它们的位置在此时还不是最终的。一个不了解这次任务多么困难的旁观者,在这样一种场合下易于认为什么也没有达到。”  当然,在历史的发展中,哲学和科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全部西方科学都源于希腊人关于宇宙的哲学沉思。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所有后来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祖先。只是到了近代,科学才逐渐从哲学的母腹中独立出来,但科学和哲学一直携手并肩。一方面,科学上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都会引发新的哲学思考;另一方面,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等仍然是哲学研究的主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哲学的精神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