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学

文史哲编辑部 编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文史哲编辑部 编  

页数:

43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儒学:历史、思想与信仰》选编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史哲》杂志发表的三次重要笔谈和部分儒学研究的优秀文章,内容大致涵盖了这一时期学界关注的儒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多名家高论,对于进一步深化儒学的研究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

《文史哲》系国内一家学术名刊,至今在国内同类刊物中仍然保持三项殊荣: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家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的人文社科刊物,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鉴于论文不可多得,以《文史哲》现任主编、知名专家王学典先生为首,以山东大学学者及《文史哲》编辑部同仁为骨干组成文史哲丛刊编委会。

书籍目录

“儒学是否宗教”笔谈
 儒学与儒教
 儒学?儒教? 
 儒学非宗教而起了宗教的作用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
 关于儒学是“学”还是“教”的思考
 教化之教就是宗教之教
“儒学的研究、普及与大众化”笔谈
 有关儒家思想研究之普及问题之思考
 要不要提出儒学的大众化
 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
 时代呼唤平民化的儒学
 略谈儒?的普及与大众化
 儒道宜普及于庶民
“当代新儒家”点评 
 包打天下与莫若两行
 当代新儒学发展的若干难题
 儒学能否成为“活水”
 当代新儒家向多元融合型转化的必然性
学习毛主席有关孔子论述的一些体会
孔子的方法学——从本体诠释学模式研究孔子哲学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论孔子的“三十而立”和开创私学
孔子君子人格和中庸之道中仁、知并重思想——兼论孔子“知”概念内涵的缺陷
论曾子——关于历史上的曾子和曾子的历史评价
荀易庸记要
《?行篇》评述
中庸与三分
说“理”
仁本礼用——儒家人学的核心观念
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
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
心学的理论走向与内在紧张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天主教儒学化
王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儒学的一种缺弱:私德与公德
儒家社群主义略论
儒学与现代化——杨向奎先生访谈录
第三代新儒家掠影
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经典诠释方法论是经典诠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毕生治经,从事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别具特色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这主要包括,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法、历史还原法、因时结合法、古为今用法、直阐本义法等,其中以训诂与义理结合法最具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汉学、宋学两大派别各具特点,均为中国经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概括起来讲,汉学的特点是重训诂,宋学的特点是重义理,然而也不尽然,这只是言其大要,而以牺牲局部细节为代价。因为在汉学中存在着重训诂与重阐发微言大义并存的情形,其重视微言大义,也就是一定程度地重义理;宋学除以重义理为特征外,亦有重训诂考辨的,朱熹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朱熹虽然以发明义理、阐发天理为旨归,但也相当重视训诂辨伪、订正考异,具有某种在新的高度融合汉、宋学的倾向。朱熹在经典诠释方法上提出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吸取汉、宋学各自的特点而加以综合创新。朱熹批评治经中存在和出现的两种倾向:一是秦汉以来由于秦始皇焚书和战乱,儒家经典遭到很大损坏,以至汉学学者只知训诂章句,而不知求圣人之意,于性命道德的来源上未明;二是宋代以来的新儒学者始发明义理和性命道德之学,以克服先前汉学之陋失,但宋儒纠其偏而矫枉过正,宋学盛行后,学者转而徒诵其言,不知深求其义理的内在根据,以致不讲章句训诂,谈空说妙,朱熹认为宋学盛行后出现的弊端更甚于汉学的流弊。


编辑推荐

《儒学:历史、思想与信仰》是文史哲丛刊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学 PDF格式下载



本书系统的归纳了新儒学时期各个儒学大师对于儒学新发展的观点和见解,对于今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坚持不懈的动力。传统文化需要这样的学者不断的探索、给予其浓浓的时代气息。这才是永葆青春的文化。


有点扯淡的书,有些文章不能读


适合喝茶的时候慢慢看,挺好的


论文集形式的 后面的内容发人深思


封面有些脏了。不过内容还不错


适合研究者看的书,不适合我


为了其中的几篇文章。


杂取儒学,包容百家,各争己鸣


文史哲刊出的相关儒学的合集,里面有些题目出得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