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2011-6
埃德蒙•R.利奇、杨春宇、 周歆红 商务印书馆 (2011-06出版)
埃德蒙·R.利奇
作者以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包括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描述了一个未发达地区政治制度的状况。他论述了当地两种极端的政治观念(一为权威型的,一为民主型的),以及当地人实际的政治运作行为是如何作为上述两种观念的折中并在长时段的演进中摇摆于这两极之间。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序1964年重印版导言鸣谢第一部分 问题及其背景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克钦社会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掸人、克钦人及其分支第二部分 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 第四章 帕朗——一个不稳定的克钦贡萨社区 第五章 克钦贡萨社会的结构性范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地域区分的概念 第三节 人群聚类的概念 第四节 姻亲关系和乱伦的概念 第五节 关于财产和所有权的概念 第六节 等级和阶层的概念 第七节 超自然的概念 第八节 权威的概念:政治和宗教权位第三部分 结构上的变数 第六章 贡劳和贡萨 第七章 贡萨和掸人 第八章 克钦历史上的证据 第九章 为派系和社会变迁而辩护的神话 第十章 结论 附录一 见于记载的一些语言变迁的案例 附录二 官方报告中的帕朗世仇 附录三 克钦“奴隶制度”的性质 附录四 景颇语亲属称谓 附录五 克钦山区的“掸人”和“克钦人”的人口估计 附录六 降雨:年度降水量(以英寸计) 附录七 作者资历小记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地图 1.缅甸边境的山地族群 2.克钦山区的生态区 3.克钦人与掸人的人口分布 4.克钦山区北部1825年左右掸人与克钦人的人口分布 5.八莫-勐卯边境地区 6A.帕朗 68.帕朗及其邻近村寨的分布示意图 1.帕朗地区木然派系五寨中首要世系群之间正式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2.一栋克钦山官府的平面图 3.世系群裂变分支理论与乌玛督高等身份示意图 4.说明继嗣原则的示意图 5.江心坡地区、胡康和玉矿区居领导地位的山官家庭之间的姆尤-达玛网络 6.人与诸神之关系 7.氏族祖先的等级排列
埃德蒙·R.利奇所著的《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是政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身兼人类学家和英国军官两职的利奇在缅甸北部山区开展的田野工作几乎与“二战”相始终,其间经历战火困扰和资料散失之厄,而此书终成。 全书以历史的和动态的视角反思了社会科学中的“社群”、“文化”和“仪式”等核心概念,用细致的民族志资料展现出了克钦人(在中国称景颇)的政治结构变迁以及与周边人群的互动,融理论之洞见与经验之鲜活于一炉。它不但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必读书目,对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亦深具参考价值。
介绍了上缅甸(包括江心坡)的部族情况,重点是部族的社会结构,属于人类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