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梦想与路径

梁由之 主编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梁由之 主编  

页数:

全3册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温故知新 全景呈现百年中国的丰富与曲折
  继往开来 为未来走向提供清晰切实的参照
  《梦想与路径》全书约175万字,得作者近200人,文章256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法律、军事、外交、伦理、宗教、新闻、出版……等诸多层面,几乎无远弗届,靡所不包。遴选时文质并重,注意展现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务必言之有物,一掴一掌血,兼具文本意义。同时确保局部与整体的丰富、驳杂、饱满和平衡。选文时间界限是1911—2011年间,次序按年份先后排列——如是又有了些许编年史的意味。作者身份千差万别,百无禁忌。每位作者入选文章少则一篇,至多五篇,尽量在充分覆盖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因篇幅所限及其他原因,部分文章予以存目。大抵一编入手,百年烟云过眼,精粹在握。

作者简介

  主编梁由之,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楚人,居粤多年。兴趣广泛,尤好音乐、历史、军事、金融投资和旅行。2005年开始在天涯社区敲发文字,2006年起在《读库》等平面媒体发表文章。其《红尘冷眼》《风雨江山》《百年五牛图》《谋士群研究》等系列作品,影响巨大,广受欢迎。

书籍目录

序一(朱正)
序二(刘苏里)
黄侃: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林觉民:与妻诀别书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
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
梁启超:学与术(存目)
黄远生:借款内脉之解剖(节选)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
康有为:共和政体论(存目)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严复:说党
康有为:孔教会序
章太炎:驳建立孔教议
严复:《民约》平议
杜亚泉:个人之改革
王钝根:《礼拜六》出版赘言
王国维:《流沙坠简》序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杨度:君宪救国论(存目)
邵飘萍:北京特别通信(九)
——呜呼议员之怪状,呜呼民国之前途如何
李大钊:宪法与思想自由
蔡锷:口授遗嘱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存目)
鲁迅:随感录四十八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叶圣陶:女子人格问题
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
(附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存目)
蔡元培:洪水与猛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存目)
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存目)
杨铨:托尔斯泰与科学(存目)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胡先骕:说今日教育之危机
周作人:思想界的倾向(附胡适《读仲密君思想界的倾向》)
李璜:社会主义与社会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
(附张君劢《人生观》, 演讲)(存目)
吴稚晖: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存目)
释太虚: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
鲁迅:过客
鲁迅:灯下漫笔
蔡元培: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向
章士钊:评新文学运动
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存目)
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存目)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
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
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
王世杰:中国妾制与法律
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存目)
陈布雷:告黄埔同学书
张季鸾:蒋介石之人生观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陶希圣: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罗隆基:论人权
陈独秀:告全党同志书
梁实秋:论思想统一
王云五:印行《万有文库》缘起
张季鸾:对于言论自由之初步认识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存目)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存目)
张季鸾:《大公报》一万号纪念辞
胡适:追悼志摩
王造时:由“真命天子”到“流氓皇帝”
——中西接触以后的政治变化
罗隆基:论中国的共产——为共产问题忠告国民党(存目)
潘光旦:优生的出路(存目)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林语堂:论谈言论自由
陈序经:教育的中国化和现代化
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
晏阳初:在第一次乡村工作讨论会上的报告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
杨幸之:论中国现代化
蒋廷黻:革命与专制
汪精卫:自述
丁文江:评论共产主义并忠告中国共产党员(存目)
李剑农: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存目)
丁文江:公共信仰与统一
丁文江: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
丁文江:我的信仰
钱端升:民主政治乎?极权国家乎?
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纲要
张季鸾:归乡记
鲁迅:忆韦素园君
萨孟武:梁山泊的社会基础
陈序经:全盘西化的理由(存目)
瞿秋白:多余的话
周作人:岳飞与秦桧
林语堂:今文八弊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节选)
卢作孚:和谐运动的具体意见
陈之迈:民主与独裁的讨论
张佛泉: 民治“气质”之养成
王新命:全盘西化的错误(存目)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赵一曼:遗书
张季鸾: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
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
蒋百里: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附《国史大纲前言》)
雷海宗:历史警觉性的时限
陈寅恪:《明季滇黔佛教考》序
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存目)
王实味:野百合花
丁玲:“三八节”有感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存目)
汤用彤: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陈铨:“五四”运动与狂飙运动
龙季子:实行工业化的条件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周作人:甲申怀古
聂绀弩:明末遗恨
冯友兰:别共殊
赵超构:延安一月(存目)
《新华日报》社论: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
成舍我: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
闻一多:八年的回忆与感想
郭沫若:论郁达夫
萧公权:圣教与异端
——从政治思想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
储安平: 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徐铸成:记者节上的讲话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
傅斯年: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萧乾:自由主义者的信念——辟妥协骑墙中间路线
胡适:自由主义
瞿同祖:中国法律之儒家化
《人民日报》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存目)
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存目)
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
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存目)
胡风: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存目)
殷海光:民主底试金石
《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
钟惦棐:电影的锣鼓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钟叔河:一九五七年的四十八条(附《错就错在要思想》)
马寅初:新人口论(存目)
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存目)
《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存目)
张春桥: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存目)
柯庆施: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 (存目)
胡适:容忍与自由
谭其驤:论曹操
沈云龙:黄克强与陈英士(存目)
殷海光:给雷震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邓拓:王道和霸道
李济: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存目)
殷海光:自由的伦理基础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存目)
《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毛泽东:给江青的一封信(存目)
遇罗克:出身论(存目)
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执笔)、李伟信:571 工程纪要(存目)
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存目)
赵元任: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存目)
陈敏之:送别——在顾准身边的最后一个月(存目)
白先勇:《现代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存目)
李洪林:读书无禁区
王春瑜:“万岁”考
余光中: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聂绀弩:七十年前的开笔
余光中:缪斯的左右手——诗和散文的比较(存目)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存目)
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存目)
黄裳:海滨消夏记
叶圣陶:我呼吁
何兆武、何高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唐凤楼:我和“阿诗玛”的悲欢(存目)
徐梵澄: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存目)
孙犁:病期经历
黎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
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存目)
柯灵:遥寄张爱玲
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李纯青:为评价《大公报》提供史实
朱大可:谢晋模式:当代电影的图腾和衰变信号
沈玉成:自称“宋朝人”的王仲闻先生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存目)
李泽厚:胡适、陈独秀、鲁迅——“五四”回想之三
李侠文:我所认识的张季鸾、胡政之两先生
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香港中文大学廿五周年纪念讲座第四讲
张广照:社会进步需要言论自由
苏晓康:世纪末回眸(存目)
周涛:黄河漂流探险目击记(存目)
何平:侠义英雄的荣与衰——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解述
叶兆言:纪念
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存目)
张灏: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
王蒙:躲避崇高
王彬彬: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萧功秦: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思潮
朱维铮: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流沙河:回望流年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化问题(存目)
葛剑雄:我们应有的反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王小波:知识分子的不幸
余华: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刘再复、李泽厚:告别革命(存目)
何清涟:经济学理论和“屠龙术”
王晓明:“人文精神”讨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困境
舒芜:《回归五四》后序(存目)
冯克利:阿隆与“意识形态的终结”
王汎森:“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
——戊戌前后的几种日本因素
金克木:十字街头象牙塔(存目)
朱学勤:自由主义学理的言说(存目)
金雁:真假亨廷顿与东西亨廷顿
——从“新保守”到“文明冲突”的彼岸回应
罗岗:谁之公共性?
虞云国: 史坛南北二陈论
刘小枫: 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
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
单世联:“尽在烟云变幻奇”——读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林贤治: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存目)
骆玉明:《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引言
秦晖: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
卢周来: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另一种看法
程晓农:是谁导致了苏联解体?
易中天:盘点李泽厚
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
胡舒立、李巧宁、李箐:庄家吕梁(存目)
程青松:新小城,旧小城
——看两版《小城之春》怎么说话
孙立平:总体性资本与转型期精英形成
肖雪慧:有必要从根本上检讨的教育政策
——反思九十年代的教育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从清末新政到邓小平新政(存目)
崔卫平:谁是亚当米奇尼克
俞晓群:《新世纪万有文库》十年祭
韩纲: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
邓野: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存目)
高尔泰:谁令骑马客京华
杨奎松: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存目)
朱正:一九五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消失
谭伯牛:邵飘萍因何而死
余世存:中国劫(存目)
刘统: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
野夫:余震延绵的大地(存目)
沈志华: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
——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内国家关系研究案例之一(存目)
龙子仲:理想令生活宽阔而又绵长
马英九:纪念自由主义巨擘殷海光与雷震(存目)
资中筠: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
陈丹青:鲁迅与美术
贺卫方:为了法治,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一份理想
——致重庆法律界的一封公开信
《人民日报》评论部: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后记(梁由之)

章节摘录

  (一)流于颓废主义,(二)假理想主义。  颓废主义的文学即耽于声色肉欲的文学,把文学拘锁到色相的区域以内,以激发自己和别人的冲动为能事。他们自己也许承认是伤感的,但有时实是不道德的(我的意思是说,不伦理的)。他们自己也许承认是自然的,但有时实是卑下的。凡不流于颓废的,往往又趋于别一极端,陷于假理想主义。假理想主义者,即是在浓烈的情感紧张之下,精神错乱,一方面顾不得现世的事实,一方面又体会不到超物质的实在界,发为文学乃如疯人的狂语,乃如梦呓,如空中楼阁。真理想主义与假理想主义的分别,就是柏拉图与卢梭的分别。现代中国文学的总趋势是推崇情感,在质一方面的弊病是趋于颓废。间有一二作家,是趋于假理想主义。  新文学家大半都是多情的人。其实情不在多,而在有无节制。许多近人的作品,无论是散文,或是韵文,无论其为记述,或是描写,到处情感横溢。情感不但是做了文学原料,简直的就是文学。在抒情诗里,当然是作者自诉衷肠,其表情的方法则多疏放不羁,写的时候,既是叫嚣不堪,读的时候亦必为之气喘交迫。见着雨,喊他是泪;见着云,喊他是船;见着蝴蝶,喊他做姊姊;见着花,喊他做情人。这就如同罗斯金所谓的“悲伤的虚幻”,而其虚幻还不只是“悲伤的”,且是“号啕的”。主情的文学作者是无处不用情,在他的眼光看来,文学的效用就是抒情,所以文学型类是不必要的分类,诗里抒情,小说里也未尝不可抒情。在现今中国文学里,抒情的小说比较讲故事的小说要多多了。(我们要注意:“型类的混杂”亦是浪漫主义者的一大特点,例如散文写诗,小说抒情,这是文学内部型类的混杂。诗与图画同为表现情感,音乐里奏出颜色,图画里绘出声音,这是全部艺术型类的混杂。)  ……

媒体关注与评论

  1911年发生的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述往事,思来者”,梁由之先生编选了这一部《百年文萃》。除了正文,《百年文萃》还包括作者简介、简要述评及原始出处三部分。从原始出处不难看出,一百年来的主要报刊,几乎被搜罗殆尽。梁由之想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同时个人色彩与倾向性又极其鲜明。他的苦心和善意,他的剽悍和无奈,历历可见。至于作者简介和简要述评,更是由之和他的助手们最为经心着力之处,臧否月旦,审慎精当,很见功力,与正文交映生辉。它能够竣工和面世,使我很觉欣慰。  ——朱正    百年文萃,做的正是这样一项保持记忆,又不断温习先贤所思的工作。它犹如一条思考的长河,从1911年的源头,流淌到2011年的河段。百年之流变,波澜起伏,历历可寻。收罗的文献,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尤其最近30年的文章,脉络分明,记忆犹新,既可作为回望历史的参考,更可为未来的路径选择提供宝贵的借鉴。  ——刘苏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梦想与路径 PDF格式下载



本书分为三卷,分别为1911-1938年、1939-1991年、1992-2011年,像年头的多少一样,中册最厚,上册次之,下册又次。除正文外,本书还贴心地包括了原始出处、作者简介和简要述评三部分。虽有不少文章只有存目,但可提供回溯百年梦想的路径,请读者诸君周知。


从题目上看 几乎囊括了百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人物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 可是唯一不足的是 文萃中过多的存目 而无文章实体 真真让我这低级书虫有点跌眼镜


朋友推荐的书,跨越百年的文萃,够经典


1911-2011百年内,每年选了两三篇名家的文章,可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遗憾的是有些只是录了题目,没文章啊


这一套书,算是对中国百年思想变迁的汇总,第一册革命前后的名家选篇,感触颇深,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百年历史节点


书还未读,但书中的文章都是百年来的精品


一眼可阅尽百年,阅后心胸自然开阔。


内容详实,所选文章的品质也很好,但是书中一些内容只以存目的形式存在,难免会感觉到一点遗憾。另外,在当当网的商品详情中对目录的介绍中提到有一章标题为“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执笔)、李伟信:571 工程纪要(存目)”,而在实际图书中,该章的标题为“周培源: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存目)”。这一章在实际出版中的变化也许是现实环境下的个中原由和无奈所造成的,作为读者还是理解吧,编者和出版社也不容易。总的来说还是很喜欢这本书。


一直很期待这本书,等了这么久,终于出来了。刚翻了翻,看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有些很期待的文章都是存目,比如遇罗克的《出身论》,毛当年写的《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也是存目,马英九的文章也是存目,有点可惜。不过收罗了蛮多有争议的文章,非常值得一看,比如陈独秀的《我的根本意见》,瞿秋白的《多余的话》等等


非常好的书,内容丰富,看了2个多小时,才把每个标题浏览了一遍。如果真正把所有的文章都看一遍,需要很长的时间。


送朋友的书,的确值得收藏,文章内容很丰富也都很有深度~


挑选的文章有限,脉络发展单一,不过已经是不错的书库了。


强烈推荐,读了这套书,可以了解中国现当代的历史、思想、文化的演变。


选编每一年的经典文章,值得收藏


集中百位名家的文章。值得一读


发声者,莫不是于国之危难时刻,知识分子如同啄木鸟一样,为这个国家用文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根据书的简介,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买来做阅读参考。


忠于历史,还原过去,篇篇都在当时有很现实的意义.值得学习和收藏


卫方先生的收入作为法律人深感庆幸,民主与法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界的认同,当局不可在冒天下之不讳而为之!


五味杂陈,一切历史皆为当代史!


不易编选,需海量阅读,需用心甄别。


中国不缺有志之士,只乏条件


不错,涉及多方面


如果能发行一个目录版本的,也很有意义,而且会便宜


还没有时间好好读一下,也许就在这个春节拜读了。


近代的思想很活跃,有时候让我们当下汗颜


家中收藏,当文学百科全书用。


书早已出版,但一直没货,昨天终于有货了 今天就到 这么说还算快把


内容不错,价位稍高了点


送货很快,内容没得说


是正版,总体比较满意。


书刚收到,未读。看封面还是值得看的。


henhao de yibenshu ,shi zhengban


书是好书,但定价高了一点。


这是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资料书,值得珍藏


这套书太棒了


值得收蒧


极具收藏价值


在现有环境下,已经颇不容易了。


书是好书,要慢慢看才能品出味道


这书帮我同事买的


不错,现在价格涨了10块。


买给老爸的,他很喜欢,对这套书评价很高!


十分具有收藏价值的一套文集。


不错的一本书,挺满意的.


朋友推荐的书,还没有看完


太多的存目!应该全面刊发文章。


忘记意味着背叛。追昔思今很必要


一本汇编,让你了解更多。纸张略显浅薄,背面的字有显示!


翻不动的著作,内容还不错


刚开始看,值得一读


算是大部头了,现在还无法评价。看了一两篇,很有收获。


我买了两次,每次都只发一本书给我,严重投诉,折腾。这套书不是三本的吗?配货的人怎么回事?再次在此验证投诉


买一套书,结果送来了一本,这就是你们的优惠策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