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辉格解释
2012-12-1
商务印书馆
[英]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张岳明,刘北成
无
此书是巴特菲尔德史学立场两面性的集中体现,书中的内容也是贯穿巴特菲尔德史学生涯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历史进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迷宫,每个历史参与者的愿望和行动都卷入其中,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换言之,历史转变的发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结果。关于史家技艺和道德判断,巴特菲尔德一方面赞扬了自吉本以来的“为过去而研究过去” 的研究态度,并揭示了历史概说的难处,另一方面则批判了历史学家急于对历史人物定罪的心态。
作者:(英国)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 译者:张岳明 刘北成 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1900—1979)是他同时代的英国杰出历史学家之一。对于那些不熟悉巴特菲尔德及其著作的人,稍提几个显赫的头衔——近代史教授、剑桥大学历史教授、彼得豪斯大学教师兼名誉副校长、爵士称号保持者——就足以令人体会到他受重视的地步。巴特菲尔德一生著述甚丰,除了为数众多的专题性历史研究著作(主要是关于18世纪英国政治史和欧洲近代史的著作)之外,侧重史学理论方面的有《基督教与历史》(1949)、《人类论述其过去:史学史研究》(1955)、《乔治三世与历史学家》(1957)等专著,及“历史与马克思主义方法”(1933)等论文。不过,其中最有影响的还是《历史的辉格解释》一书。该书很快就被认为是史学理论方面的一本经典名著,多年来一直不断重印。
序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基本预设 第三章历史的进程 第四章历史与价值判断 第五章历史学家的技艺 第六章历史学中的道德判断
版权页: 辉格派历史学家的一系列基本误解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后果,莫过于他们对于起源的追问;因为如果我们把这种追问转化为对相似性的探寻,或者如果我们试图过于直接地在过去中寻找当下的影子,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混淆。如果我们问对于今日的宗教自由来说我们应该感谢谁,这种问法本身就有问题。我们可以问宗教自由是如何兴起的,但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要动用全部历史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发现了第一个谈论它的人就说我们发现了宗教自由的起源,那么我们就错了。如果我们在过于简化的所谓“观念史”的范畴内研究问题,或者如果我们将这些观念拟人化并且认为它们是历史上自足的能动因素,那么我们就错了。如果当我们说宗教自由“能够追溯到”某个人或其他什么人时,我们以为揭示了许多真相,那么我们就成了我们自己措辞的受害者了。如果我们坚持认为,“要不是路德的话,宗教自由不会这样来到我们面前”,言外之意就是说今天的宗教自由乃是路德的荣耀和成就,那么我们就是在卖弄一套教科书式的说辞,那套说辞已经成了辉格派史学家的惯用花招了。人们当然可以断言,如果马丁—路德没有对抗教皇的话,历史上和今天的许多事情绝不会是那个样子;如果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的话,同样有许多事情不会发生。但是,正如我们不能认为哥伦布创造了现代美国,我们也不能说路德是现代的起源。我们只能说,这两位人物为四个世纪以前的由其他限制条件组成的整个历史之网又加上了一个限制条件。实际上,我们不能计算出路德对于宗教自由到底做出了多少贡献。
《历史的辉格解释》是巴特菲尔德史学立场两面性的集中体现,书中的内容也是贯穿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生涯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历史进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迷宫,每个历史参与者的愿望和行动都卷入其中,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换言之,历史转变的发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结果。关于史家技艺和道德判断,巴特菲尔德一方面赞扬了自吉本以来的“为过去而研究过去”的研究态度,并揭示了历史概说的难处,另一方面则批判了历史学家急于对历史人物定罪的心态。
无
1.此书为汉译名著14辑历史类黄皮书的一种。2.此系列拟出2000种,愿藏一套。
可以翻翻,对普通读者年代久远了点。
此书是巴特菲尔德史学立场两面性的集中体现,书中的内容也是贯穿巴特菲尔德史学生涯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历史进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迷宫,每个历史参与者的愿望和行动都卷入其中,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换言之,历史转变的发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结果。关于史家技艺和道德判断,巴特菲尔德一方面赞扬了自吉本以来的“为过去而研究过去” 的研究态度,并揭示了历史概说的难处,另一方面则批判了历史学家急于对历史人物定罪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