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籀拾遗 古籀余论

孙诒让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89-9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孙诒让  

页数:

5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古籀拾遗》和《古籀餘論》是清末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孙诒让(一八四八一九0八),(字仲容号籀廎,浙江瑞安人)的两部考释商周青铜器铭文的著作。《古籀拾遗》成书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经孙氏重新校定,在温州雕版,光绪十六年(一八九0)问世。全书三卷,上卷從宋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旘法帖》所摹刻的铜器铭文中选取十四篇加以考订中卷和下卷则分别选取並考订了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旘》摹刻的三十篇铭文和吴榮光《筠清馆金文》摹刻的二十二篇铭文。《古籀馀论》撰成於光绪二十九年(一九0三),孙氏生前未及刊行,一九二六年,容庚以王国维所得抄本付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募人刊刻,並为校補五百餘字,後戴家祥得见孙氏稿三,又为補阙千餘字,一九二九年刊成印行。原分二卷,共考释清吴式芬》《攈古録金文》中摹刻的比较重要的铜器铭文一百零五篇,容庚校刻时改为三卷,使之舆《攈古録金文》卷次相应。

作者简介

  孙诒让 又名德函,字仲容,号籀庼(1848—1908),晚清瑞安人,孙衣言子。幼承家学,聪颖好学。13岁即撰成《广韵姓氏刊误》一书,18岁时又写成《白虎通校补》。曾随父宦游京师江淮等地,博采珍本秘籍,广结学者名流,见识大增。清同治六年(1867)中举人。后,五赴礼闱不第,遂绝意仕进,专攻学术,著书三十多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诸多方面,且都具优异成就。其中尤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二书为世所重,被公认为“周官学”与“墨学”之权威著作。他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对殷墟龟甲学术价值的认识,早于罗振玉、王国维、陈梦家、郭沫若、胡厚宣诸大家。他的《名原》、《古籀余论》、《古籀拾遗》、《籀庼述林》、《尚书骈枝》、《经迻》、《札迻》等,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25岁时写定的《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批注》二十卷,《四部别录》二卷,是目录版本学的专著。他还校辑《永嘉郡记》、参加编辑光绪《永嘉县志》,协助编辑《永嘉丛书》,撰写《永嘉丛书札记》、《温州古甓记》等。其学术成就,与著名学者俞曲园、黄以周合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梁启超赞他“有醇无疵,得此后殿,清学有光”,章太炎誉为“三百年绝等  郭沫若尊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 孙氏晚年,坚辞清廷的多次征召,专以办学校、开风气为已任。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瑞安创建“算学书院”(后改称学计馆),传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次年力赞项崧等人创办瑞安方言馆,讲授国文、英文及外国史、地理等。同时与友人在温州创办蚕学馆(后称蚕桑学校),教授中外种桑养蚕之学。绪二十七(1901),将学计,方言两馆合并,更名为瑞安县普通学堂9瑞瑞安中学前身)。同时在城区四隅各设蒙学堂一所,是为瑞安有初等小学教育之始。二十八年,温州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瑞温州中学前身),公推孙诒让为总理。孙另荐余朝绅任总理,并附设高、初级小学。三十一年,成立温处学务分处,推孙任总理。后相继任学部咨议官、浙江省学务公所议绅和浙江省 教育总会副会长。任内积极筹集教育资金,选派优秀学生出洋留学,创办女学,在温处两地十六个县,倡办府、县中学堂、温州师范学堂、处州初级师范学堂和一大批小学,总数达三百余所。另外,孙诒让还很注意社会教育,创办和参与兴办“瑞安务农会”,“瑞安天算社”,“演说会”

书籍目录

卷上  薛尚功鐘鼎彝器款旘十四条商鐘已酉戍命尊鄦子鐘聘鐘盄和鐘齊侯鎛鐘窖磬晉姜鼎师艅尊单癸卣孟姜*宰辟父敦敔敦**卷中  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条庚申父丁角楚良臣余義鐘禄康鐘叔丁宝林鐘宗周鐘虢叔大林鐘楚公鐘周公华鐘庈父鼎*鼎鬲攸从鼎臤尊周壹象觯寓彝继彝豦彝吴彝叔殷父敦追敦召伯虎敦绾绰眉寿敦祖辛敦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籀拾遗 古籀余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