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游录

谈迁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97-1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谈迁  

页数:

440  

字数:

27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游录》是“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作者谈迁是我国17世纪的爱国历史家,《北游录》是记述他1653年到1656年去北京期间的经历见闻,和他写的一些诗文。《北游录》共九卷,内纪程、纪邮、纪泳、纪闻各二卷、纪文一卷。

书籍目录

说明
爱国的历史家谈迁(代序)
朱序
自序
纪程
纪郵上
纪郵下
后纪程
纪詠上
朱鹭
思悲翁
艾如张
游仙词
结客少年场行
战城南
巫山高
上陵
将进酒
其二
出塞曲
入塞曲
君马黄
芳树
有所思
雉子斑
圣人出
上邪
临高台
辽如期
石流
侠客行
妾薄命
其二
陇头吟
煌煌京洛行
箜篌引
江南
薤露
蒿里
对酒
雞鸣
乌生
平陵东
陌上桑
王明君
楚妃欢
王子乔
关山月
洛阳道
长安道
梅花落七首
紫骝马
雨雪曲
刘生
陇头水歌四叠征人作
陇头水歌四叠思妇作
歌何尝行
歌行
满歌行
缓声行
乌棲曲
吴趋行
长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君子行
燕歌行
其二
从军行
鞠歌行
苦寒行
董逃行
相逢行
长安有侠客行
塘上行
秋胡行
……

章节摘录

  北游录 纪咏下  淆宵鼓角咽严城。华发愁侵忽数茎。梅福市门余旧隐。鸥夷血创负初盟。霸圃寂寂同流水。游事匆匆付短檠。庶下伯通如可货。不妨埋迹学躬耕。  13同朱太史虎邱二首  轻阴拂拂度流光。渐有归鸦树树忙。钟罄数声人影外。山河一望夕阳旁。苍茫剑氟常如虎。寂寞禅心不下床。绿水芙蓉同幕客。荒丽短簿自王郎。  暑汗科头各贮衫。前人游此锦为帆。松篁引路除先导。鱼蟹随樟合老餮。身外青山添傲骨。客中彩笔副新街。归槎未敢街牛斗。舅髭仙舟已隔凡。  14枫桥吊寒山寺  连社归来晚。弓刀杂鹿圃。战余腥草木。劫盏悟风幡。渔火输终夜。龙函散普门。十年瞻望地。金像遽麈昏。  15慧山二首  慧山经积望。俄得惬幽情。晚涉衣营绿。清思骨易轻。云深无俗辈。世乱却浮生。洗耳殊多事。巢由不买名。  人生几蛹屐。且一试山南。州游其九。泉非列在三。游梁司马倦。移檄草堂惭。缅想文庄里。柴门旧自甘。邵文庄二泉书院在慧山寺侧。  16万岁楼  典卞姻销去不还。层楼千古此江山。扶摇双翼搏空出。络纬孤吟落照闻。紫气晴占金阙色。青冥高望玉宸班。南徐胜槩今无异。空抱龙沙万里湾。  17北固山  铁瓮名城扼要冲。江流缭绕似游龙。危峦独拔三千丈。精甲会当十万锋。天堑至今横锁钥。山灵何处采芙蓉。六朝误作胥望。北顾萧萧牛夕烽。  18甘露寺  雨径双沾履。秋寻口翠分。林深西竺树,江断北山云。铁塔前朝重。金绳上界殷。醍醐一滴露。远自赤乌闻。  19多景楼  登楼揽胜尽南徐。雨腋生风暑日余。吴会全收山水书。楚江西寄洞庭书。盘空鸟道云中落。入望鲸波槛外舒。多景莫嫌憔悴易。祇今生事乐樵渔。  20凌云亭  亭前尺咫地。虎豹卸当关。气欲吞吴蜀。潮仍接海山。遥瞻横匹练。分据割连环。那得凌云去。举峯共往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游录 PDF格式下载



《北游录》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的气候、地理、景观、百姓生活状况以及知名的历史人物的活动情况等诸多方面。全书共九卷,内纪程、纪邮、纪泳、纪闻各二卷、纪文一卷。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爱国的历史家,为了完成他的《国榷》这部著作,在搜集史料,考订史实过程的辛劳。
《北游录》成书后没有刊刻,只有抄本流传于世。1947年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从传抄本转录《北游录》,随笔勘正,寄希望于“好事者能付之梓”,直到1960年始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


繁体竖排,平装,纸质好,字迹清晰(个别稍差),有标点,均为句号,人名和地名无划线,27万1千字,440页,是根据邓之诚藏抄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互校断句排印的。1960年第一版,2006年第四次印刷。作者 清 谈迁,著名历史家学,除本书外,还有名著国榷。本书分九卷,记程,记泳,记邮,记闻各两卷,记文一卷。是记录1653年和1656年作者去北京期间的经历见闻,以及一些诗文。书后附有吴晗写的谈迁和国榷一文。本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买了国榷就要买北游录


本书的质量不错,买来有空时再看,希望每一个人收到书时都能拿到质量过关的图书;至于本书内容就无法评论了,只能各取所需,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入手的书中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学习到心中所希求的东西。


心仪好久了,终于见到真容了,赶紧拜读中


这本书为竖排,印刷清晰


读不到。


史家心血之作


谈迁老儒,一生穷困,以受聘于高官幕友记室、代人笔墨为生,然感于其时所修明史之实有失偏颇,为纠,竟其一生之力编著明朝编年史《国榷》。历二十七年所成后被偷,伤感之余又历四年重著终成,时年六十唉,为详崇祯年间史料,只身往北京受聘他人记室,遍寻史料。此书记录其往来、所居北京时所有闻见及诗文,大多数是其亲身所历,记录真实,甚值时人研习清史一阅。


知人论世,对于史学著作也是一样的.


想知道明末的材料,很多人都推荐谈迁,虽然不能保证句句属实,但作为史料可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