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的气质

(美)明恩溥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美)明恩溥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不可不译之说兰 或问,何为译此《支那人气质》?曰: 我支那人而无此气质,可不译; 我支那人即有此气质,而世无人知,可不译; 我支那人即有此气质,世人即知之,而我支那人亦自知之,尚可不译。  今也,何如? 不可不知之说四 或问,读是有何益?曰: 不知之,不能改良学问, 不知之,不能改良教育; 不知之,不能改良风俗; 不知之,不能改良国政。  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中文译著,鲁迅先生生前曾向国人郑重推荐此书,但对些一译本,竟未曾得见。今予重印,旨在重视当时中国社会顽固保守的时代氛围下,那些痛感国家落后、人民蒙昧的留学业生们企望国人乘此卧薪尝胆、以求自立的一片苦心。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实际上是在借此呼吁一场反省民族气质、改造和完善民族性格的思想运动。

作者简介

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等地,兼任《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教职,留居通州写作。著有多种关于中国的书籍,代表作是《中国人的气质》(Chinese Characteristics)。他在华生活近五十年,特别熟悉下层农民的生活,对中国较有感情,是最早建议美国政府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人,并获得了美国国会通过。本书首版于1899年。他对中国社会的研究深为鲁迅、潘光旦等学人称道。

书籍目录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及其《中国人的气质》——一部“他者”之书的传播与清末民国“民族性改造”话语译者弁言(附摘本书要语)绪言01 体面02 节俭03 力行04 礼仪05 时刻之浪费06 不精确07 误解之才08 暗示之才09 柔软的强硬10 蒙昧11 无神经12 轻蔑外人13 公共心之缺乏14 保守主义15 安乐便利置之于度外16 活力之强壮17 坚忍不拔18 澹然自逸19 孝心20 仁惠21 同情之欠乏22 社会之飓风23 互相之责任及遵奉法律24 相互之猜疑25 信实之欠乏26 多神教、万有教、无神论27 支那之实状及现时之必要余例二 一、原注为斯密斯氏自注,注为日本译者羽化生注 二、凡有译名未妥之处,均有西文原字于下附录 “支那”一词的近代史


编辑推荐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何?本套丛书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本套丛书的作者皆系一百年前在中国居留并深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们以外人独有的视角和眼光打量、考察着这块神秘的土地,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纪录下他们的观感和惊奇。每本书都保留了大量老照片,这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和清晰地回眸清末民初那一段充满创伤的岁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的气质 PDF格式下载



该书是一面镜,虽然有主观的鄙视,但不影响客观的真实中国人的写照。其实做个高尚的人不难,只要知错就改!


此书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


鲁迅先生逝世前的愿望就是这本书的中文版出世


这个商品不错!值得看一看!


一百年前的书,对现代依然有意义


但是你不要只听一家之言,可以多看点,那样你或许可以看到更多,更清楚


这是一套书


很好内容也很好


中华书局这套书10本绝对是值得典藏的一套好书。纸张好,印刷精良,翻译得也不错。已经收集齐8本,还差最后两本就收集齐一套了。相比于同套其他几本,和本书的其他翻译版本而言,我总体评价不高。第一,原版英文中大量使用的是chinaman这个词,这个词说好听点叫:中国佬,说不好听点就叫:支那人。反正都不是啥好词,多多少少都带有歧视性的意味。但该作者在翻译时,完全没有使用正规的中性的“中国、中国人”之称呼,也没有使用“中国佬”这一带有偏见的词,而是完全照搬使用了“支那、支那人”这种带有种族歧视的词语。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别人用chinaman也就算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难道你就这么死板照着翻译成“支那人”???翻看任何一页,满眼所见都是“支那、支那人、支那货、支那这,支那那”,看着这些词,我老想着歧视歧视还是歧视,根本记不得所言内容,严重影响我看书的情绪。比起另外的版本而言,虽然都是一样,说得都是我们民族不好的地方,但我就喜欢那本,很讨厌这本。鲁迅骂人,也没有老是用“支那,支那”的吧?第二,06年出版的书,你撰什么古文啊?你就直接白话文翻译不就完了嘛,还弄一些古文文风,弄得古不古,白不白的,真是读起来费劲。所以,我只能给4星。要是你是为了单买单看,而不是为了收集一套收藏,建议你去买其他版本。上次我买的那个双语版就不错。


中国人的气质”需要每个人体会。


不错的书,应该多多推广,不要让这种类书在历史中消亡。视角独特,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看中国人,比较客观。许多的劣根中国人存留至今,甚至愈演愈烈。但是,这本书上大部分的劣性乃是全人类的共性,而并非我中华民族独有之劣性。或许这一点是本书的局限性所在。


当年的传教士大部分是怀着真诚的信仰的,为我们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方法。


所言极是!建议大家都读读。读一本好书是精神的享受!


只是,这书的文字因为是明清时候的语言,看起来有些累的。


总体排版好,字体有些小


虽然不是百分百符合实际,但还是很发人深思的


文言文,读起来有些枯涩,适合有中文功底和好钻研人阅读


这个版本为文言文的,以至于现在还没有读完,请大家买的时候注意


都是泡沫,不知所谓,一点有建设性的文化都没有,东凑西凑就变成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