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千秋一寸心

周汝昌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11-01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周汝昌  

页数:

24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 正像我们已经从作者的红学著述中感受到他对古典文化、《红楼梦》的痴迷一样,我们从这本小书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作者简介

汝昌,字玉言。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新版自序初版自序凡例之一 满城春色宫墙柳 山抹微云秦学士——主秦观《满庭芳》 满城春色宫墙柳——说陆游《钗头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说岳飞《满江红》 洛浦梦回留珮客——说岳珂《满江红》 花落水流红——说王实甫《赏花时》 文采风流今尚存——说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感时思君不相见——说敦诚《寄怀曹雪芹》 桂华流瓦——说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众里雪他千百度——说辛弃疾《青玉案》 夜凉河截天流——说夏竦《喜迁莺》 不减唐人高处——说柳永《八声甘州》 应是绿肥红瘦——说李清照《如梦令》 火冷灯稀霜露下——说晏殊《蝶恋花·密州上元》 梨花落后清明——说晏殊《破阵子》 不知腐鼠成滋味——说李商隐《安定城楼》之二 锦瑟年华谁与度 怕教彻胆寒光见怀抱——说吴文英《绕佛阁·与沈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 飞云苒苒蘅皋暮——说贺铸《青玉案》 重燃绛蜡——说韩疁《高阳台》 永夜月同孤——说杜甫《江汉》 送乱斜日落渔汀——说吴文英《八声甘州》 人有悲欢离合——说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锦官城外柏森森——说杜甫《蜀相》 走月逆行云——说贾岛《宿山寺》 靓妆眉沁绿——说晏几道《临江仙》 路上行人欲断魂——说杜牧《清明》 东风无力百花残——说李商隐《无题》 远天垂地外——说贾岛《秋暮寄友人》 尘香明日城南陌——主吴文英《菩萨蛮》之三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东城渐觉风光好——说宋祁《木兰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说苏轼《浣溪沙》 背西风酒旗斜矗——说王安石《桂枝香》 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说张耒《风流子》 风和闻马嘶——说欧阳修《阮郎归》 小楼西角断虹明——说欧阳修《临江仙》 梦绕神州路——说张元幹《贺新郎》……之四 一上高城万里愁附录编者后记校后记

章节摘录

  我却不敢苟同这个对字法。  何以不取“黏”字呢?盖少游时当北宋,那期间,词的风格还是大方家数一派路子,尚无十分刁钻古怪的炼字法。再者,上文已然着重说明:秦郎所以选用“抹”并且用得好,全在用画入词,看似精巧,实亦信手拈来,自然成趣。他断不肯为了“敌”那个“抹”字,苦思焦虑,最后认上一个“黏”,以为“独得之秘”(那是自从南宋才有的词风,时代特征是不能错乱的)。“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显得太穿凿;太用力,也就显得太吃力。艺术是不以此等为最高境界的。况且,“黏”也与我们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我们的诗人赋手,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这自然也符合西洋透视学,但他们还不致也不肯用一个天和地像是黏合在一起这样的“修辞格”,因为中国画里也没有这样的概念。这其间的分际,需要仔细审辨体会。大抵在选字功夫上,北宋词人宁肯失之“出”,而南宋词人则有意失之“入”。后者的末流,就陷入尖新、小巧一路,专门在一二字眼上做扭捏的功夫;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认看秦郎,那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以上是从艺术角度上讲根本道理。注释家似乎也无人指出:少游此处是暗用寇准的“倚楼极目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的那个“连”字。岂能乱改他字乎?  说了半日,难道这个精彩的出场,好就好在一个“抹”字上不成?少游在这个字上享了盛名,那自是当然而且已然,不但他的令婿在大街上遭了点意外事故时,大叫“我乃山抹微云学士之女婿是也”,就连东坡,也要说一句“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可见其脍炙之一斑。然而,这一联八字的好处,却不会“死”在这一两个字眼上。要体会这一首词通体的情景和气氛,上来的这八个字已然起了一个笼罩全局的作用。  “山抹微云”,非写其高,写其远也。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这其实才是为了惜别伤怀的主旨,而摄其神理。懂了此理,也不妨直截就说极目天涯即不啻是全篇主旨。  然而,又须看他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满地秋容惨淡气象;整个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而“弥漫”。学词者于此不知着眼,翻向一二小字上去玩弄,或把少游说成是一个只解“写景”和“炼字”的浅人,岂不是见小而失大乎!  八字既明,下面全可迎刃而解了:“画角”一句,加倍点明时间。盖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正写那个时间。“声断”者,正说的是谯楼上报时的鼓角已然停歇,天色实在不早了。“暂停”两句,才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一个“暂”字,一个“聊”字,写出多少难以为怀、依依不舍、无可奈何的意绪。若以为这等虚字不过是常人习用的泛词,无甚深意可言,那就太粗心而浮气了。  ……


编辑推荐

正像我们已经从作者的红学著述中感受到他对古典文化、《红楼梦》的痴迷一样,我们从《千秋一寸心》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千秋一寸心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 


正像我们已经从作者的红学著述中感受到他对古典文化、《红楼梦》的痴迷一样,我们从这本小书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讲唐诗宋词,都得从中国人的诗性讲起,无论是叶嘉莹,还是葛晓音,还有现在读到的周汝昌,无不强调这点。读了《千秋一寸心》,听周老爷子说唐诗宋词,犹如品茗一杯陈年香茶,浓酽却不苦涩。以前知道周汝昌先生,是因为他在红学界极大的名气,但是他自己却说,他自己是最喜欢唐诗宋词的。可见,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无可取代的魅力和吸引。可巧的是,我自己也是研习唐诗宋词的,尽管不管忝列学者之列,但是在学院派的熏陶下也有不短的一段科班史。诚如斯言,唐诗宋词,美就美在它的不可言说性,一说,便俗。如果读诗只是为了将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则诗味荡然无存矣。但是,到底又该如何解读呢?意象、炼字、格律、音韵、意境、文化,似乎各执其词,不可偏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了周老爷子的讲唐诗宋词的文本当中。首先要佩服的是先生的诗性体悟。此选本为先生对于唐诗宋词的点滴心得,从未匆促走笔成文,而是有所待、有所思之后的凝结,故不复体例上的统一,但是却颇见真知灼见。既有妇孺皆知的千秋名篇,也有稍显冷僻的沧海遗珠。由于学力浩荡,在讲解之中,于旧意翻新之论比比皆是。比如杜甫《蜀相》,对于颔联的解读,令人暗惊其本心,比如李商隐《锦瑟》,千百年里解诗者无不试说,先生以不避其熟,体悟诗心。比如王实甫《赏花时》(此词在凡例中特意拈出,指出并非唐宋)中对“萧寺”的体会。比如还原苏轼怀想孟昶与花蕊夫人而作《洞仙歌》,精妙传神。没有深厚的学力,是难有如此婉转熨帖的体悟的。其次是先生对于古音的再三强调。先生坚持认为,唐诗尤其是宋词是音乐文学,当以古音度之,若坚持用今天的普通话读之,则“昧理”也。比如,听,多作去声,麝,读如啥,思,根据不同牌调,常改读为去声,比如“一弦一柱思华年”,言之甚明,律诗中不可连用三平声。可惜,音韵学已经渐渐广陵散绝,掌握古音的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在读《长恨歌》、《登高》的时候,一开始就觉得,不够押韵?甚至现在的小学课本赤裸裸的将《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最后一个字改读为“shuai”,已然习惯这种读音法的孩子即使最后走进中文系,可纠正度又有多大?大家现在都在抱怨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往往却忽略了,毛坯在送进大学的时候,已经是毛病多多了。相信周老爷子也能认同我的这个看法吧。还有印象深刻的是先生的文风。这本书并未按照传统的文学史模式或者题材分类模式,而是纯粹是有感而发、汇聚成册的,并非某个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所以疏朗有致,文脉清晰可辨。他说:“这不是‘文学史’,不必向这本书里寻找‘系统’、‘全面’、‘平衡’等等‘常识性’的知识。”讲自己喜欢的,说自己激赏的,才是学习的乐趣啊。而且先生坚持文白相错的走笔风格,读之犹有魏晋唐宋之遗风,言辞谦逊恭敬,令人感慨,现在的多少学者能有此般心襟?先生对于唐诗宋词的解读,并非一味求全,而是根据感悟或从某个角度如意象意境、民俗背景、诗体结构入手剖析,让人不会觉得有“千篇一律”的乏味。另外,格外赞一下排版,配图很妥帖,并无哗众取宠之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周老爷子此论,庶几近之。这是他对这些唐宋诗词的独家品茗。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其中的启发意义,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向周汝昌先生致敬。


这是从《美的历程》延伸阅读的第一本书——周汝昌讲唐诗宋词,主要讲的是宋词。老先生书前题词道:“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鸳鸯绣出从头看,已把金针度与君。”越看越觉得,这段话说的确如其实,老先生深入诗海,诗里的每个字本是薄薄窗纸,被他轻轻一点,豁然显出一个新世界。



老先生在诗词上的功底的确不同寻常,他只是比他人更用心。诗中的每一句每个字,他都细细品味过,走的是贾岛的路子,也难怪会更喜欢精细的宋词,而非不事雕琢的唐诗;更偏爱讲韵律的杜甫,而非不拘小节的李白。我是个粗丫头,本性不怎么喜欢太过精细的东西,且有偏见认为太细自然收,难有大格局。但这书苦口婆心,我无法不领情。每天一两首慢慢读下来,对宋词竟然也有了好感。



这个世界上,好东西多,能受指引了解一二是需要缘分的,我窃喜于这一点小缘分。



周老先生以红楼资深专家为人所知。5、6年前,因红楼选秀闹剧,我帮法制晚报写红楼梦专题,当时周汝昌刚出版了汇校本《红楼梦》,因身体原因不能接受采访,委托图书编辑发言。编辑传来他的一些资料,我才始知他的认真。那本汇校本是他和四哥、女儿两代人历经56年,在11种古本上精校而成。所谓精校,是具体到一点一画,一个偏旁的研磨。其中经历文革时被人扫地出门,所有成果全部精光的惨痛后,又重新工作几十年才出成果。他多年来视力几乎为零,以90岁高龄仍旧继续著书,如此勤恳,出版《红楼梦》的著作40本也不意外。



老先生好像仍健在,学问做到化境,忘己,所以长寿吧。


可以了解大师对唐诗宋词的感悟,引导我们如何去读古典诗词的美,对经典深层次的领略。引人入胜、渐入佳境!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理解唐诗宋词的方式,无所谓对,无所谓错,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爱是一件很自我的事,很有标准。周老把自己的一寸诗心拿出来让大家品评,随意又有点主观,无论你是否认同,我相信你都会或多或少的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让你感受一下文学大家对诗词的欣赏理解方式。之前看的周老的书都是关于红学的,说实话,并非都看得进去,但这本想仔细读读。半文半白的写作方式,很多地方品评得非常细致,读者也需要慢慢来,不要走马观花,边读边思考,会很有意思。


翻开书,便看到周老先生的题词:
“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鸳鸯绣出从头看,已把金针度与君。 乙卯大雪 周汝昌”
一本薄薄的书涵盖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精华,又有周先生精辟独到的见解,比之市场上的一些随便絮絮叨叨便出一本解读唐诗宋词的书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刚开始接触到周老先生是从红楼梦开始的,他为红楼梦所付出的心血是红学界的人难有企及的,无论是红楼原著、曹雪芹身世背景、当时社会的历史面貌还有探佚考证都是精鉴独到的。他为红楼梦所赋的一些诗词也可见其身后的文学造诣。
读到千秋一寸心,便觉得中华文化的精华便这样浓缩到你面前了。书本虽然不厚,但所含颇多。读了之后,对诗词的韵味更是深有体会,越嚼越有味!宛如陈年美酒,历久弥香,令人神醉!


个人非常推崇周汝昌。主要在于其在红学上的造诣。我看过他关于红学的几本书,非常有见解。周大师本人对于古典诗词非常有研究。买后感觉很值。不过,建议在买这本书的同时最好也同时买叶嘉莹大师的唐诗宋词十八讲,对照着看,收获更大。


我们从这本小书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是美的,但是人的理解与欣赏是有区别的,跟着周汝昌老先生来品唐诗宋词,不仅仅是欣赏了古诗词,更是同时欣赏了大家对诗词的鉴赏与大家对人生的态度,受益匪浅


周老先生用了杜子美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来命名这本书名,真的很美。无论是对唐诗宋词了解颇深还是初学者,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与以往的唐诗宋词不同,所选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平时不为人关注的相对生辟之作,在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那么急燥,匆忙,难得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这本书就可以使我们安静下来,慢慢欣赏,特别是在休息日的午后,配着一杯茶或是咖啡,听着喜欢的背景音乐,静静地瞧着这一篇篇诗词,欣赏文字也欣赏诗词特有的韵律,一边还会感叹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


周老,一代大儒,以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深情,带领我们渐入唐诗宋词的佳境。


很喜欢周汝昌老先生,其为人为学都是我等楷模。老先生一声眷爱中国古典诗词,造诣颇深。这本书与叶嘉莹先生讲诗词的书风格不同,不仅语言优美简洁,而且的确能够道出只可意会之处,由此可见周老先生的功底和慧心。我本来不太喜欢诗词,以为无法体会其中滋味。但通过这本书,我现在有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美了。在此要祝愿周老先生健康长寿。


原只想买本唐诗宋词读给孩子听,看介绍买了周老先生的“千秋一寸心”,让我读得爱不释手,不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对古诗词也看得更明白了,后来推荐给读初二的侄女,都很喜欢。推荐阅读的好书!


第一次看周老的作品是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里,后来看《红楼梦》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学家大家周汝昌老师。他不仅在治红方面有成就,原来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是如此的深刻,实在是让我对前辈的学识礼顶膜拜!


突然想重新读一段唐诗宋词,中学大学时期的书遗留在家中,于是重新选择了几本买下来重温一遍。买了新版的金性尧点评的唐诗,发现大不如以前精致,很多有味道的细节都不在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之前没有读过的周汝昌注释的版本,封面非常清雅,米色封面,银绿色封底,只是对纸张大失所望,大师的版本难道不能用好一点的纸张承载吗?当然读书不是读外表与装帧的,但很多人都不止拥有一两个版本的唐诗宋词,一读再读更希望精益求精。


以前只知道周老是红学家,在当当上无意中看见了这本周老点评的唐诗宋词,正好最近比较迷恋我们的诗词文化,因此毫不犹豫就买了。拍下的时候正赶上春节前期,所以拿到书的时间有点长,不过也正应了好事多磨的老话,一打开包装我就非常喜欢,纸张、印刷、排版都很好,更好的书中的内容,当然,现在看的还不多,仔细研读之后再来做进一步的评论,总之,内容完全对得起价格!


周汝昌先生的书是绝对值得推荐的~从他对诗词的品评中可以看出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看了他的注释我纠正了许多对于诗词的错误理解~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而且纸张很软,手感相当舒适


从前也读到过一些比砖头还要厚的讲唐诗宋词的书,但那些都像是一些辞典工具类用书,可以说文解字,但是难以让我对这些诗词产生感情。直到遇到这本书,我才知道还可以这样评诗的!周汝昌先生对唐诗宋词研究的造诣就不用说了,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他对这些诗词充满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这本书更像是他个人的读诗笔记,不追求面面俱到,但只求留下诗词中最让他(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而我们从老先生的充满个性的诗评中可以真切体悟到、学习到这些诗词美在哪里,而败笔又在哪里,这在很多四平八稳的、教科书一样的xx赏鉴中是不可能看到的。


讲中国古典诗词的书这几年多了起来,连许多年纪轻轻的人也都喜欢将古典诗词做了美丽的衣裳来装点自己的作品。但是说句老实话,真正能够带给大家美感的作品还是名家大师的书。我们读书是希望吸收更多的知识,带给自己身心美好的感受。如果读一本书你不断地觉得作者说的对可是他说的都是你已经知道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别的东西了,那我们还要读它作甚?岂不是浪费时间?如果是这样,你需要的就是自己总结而不是看别人的总结发言。名师大家的书带给我们的可能会有我们不懂得的东西,也许还有看完书我们还没有搞懂的问题,但是它会带给你弄懂这些问题的兴趣,抑或让你更深入地思考。因此我说看书还是要看名家大师的书哦!


名家之作,周汝昌既是红学大家,又是古典诗词大家,他这本书主要是给学写诗的人看的。侧重讲解怎样写诗,举例说明。插图也不少,古香古色。有意思。


周汝昌,红学专家。他对唐诗宋词的解读也是颇有见地。每篇文章周老并非逐字逐句的扣,而是精彩处进行点拨。所选诗词出我们所熟知的外,不乏我们所不熟知的。对于唐诗宋词感兴趣的可以读读这本书。我认为您读后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不是学文学专业的,我只写我饿感受,这本书我看了,觉得很好,理由一,在诗词的选择上很经典,对于诗 的境界也是从浅入深的讲述。理由二。周老讲述诗词不是用套话去套,他是用心去读诗,正如他所说的三心映照。理由三,为了应试而去品读的诗词,让我迷失了一颗平静的心。这本书就是这么让人感动,感动在于作者的多愁善感,感动在于作者的细微感情,他是用心写的,他毕生倾注在红学上,这本书是他智慧的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浓缩。


很喜欢周汝昌老先生,喜欢他治学的态度,没有一点功利。。。读这本书完全能读出周老对诗词的那份感情。也只有这样的作者才能在讲唐诗宋词时让读者体会到那诗词里所写的闺怨离愁。


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灵魂,不是乏味的解释说教,也没有古板的字词剖析,有的只是心灵的交流。语言很优美,充满了古典之美,虽然收纳的诗词不多,但每首都是经典。纸质很好,赞一个


书中并没有按照一般的唐诗宋词的顺序排列,别具匠心。作者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的鉴赏满含热情、趣味,鉴赏十分到位,是难得的佳作。对古诗词爱好的朋友,绝对不可错过的好书。此书,不仅领略古诗词之美,而且,体会大家风采!


周老的书在给你介绍作品,解读诗词的同时。最可贵的是那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这在当今有些浮躁的社会更显得那么稀有。每当早晨,夜晚闲暇时读一篇总让自己静下心来,感受古典文化的熏陶!


好书,一个真正地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人对于中国古典人文诗词的浑厚且渗透的理解。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让人感到中国文化的深厚与涵养,中国人独到的艺术气息。从另一面来说,也给了爱好古诗词或者说是古典文化的人一个自信,不用西学东进,不用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独到的历史和文化视角来参透中国文化古诗词。


“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周老开宗明义,点出“诗心”乃赏析古诗词以及本书的关键。然而,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要保持住一颗“诗心”是何等不容易的事,连紧紧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殊为困难。每当夜深人静,每当难以入眠,每当烦躁不安时,我都会捧起此本小书,在周先生不文不白的词句中去寻求一份慰藉,去领略一些诗意,去忘却一些尘扰。坦率的说,本人不是学文出身,有着典型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再加之才疏学浅,对于周先生的很多旁征博引看得是不甚了了、甚至有些评论令我如坠云雾;但是周先生的才气、文采、不拘一格的赏析风格还是令我十分佩服,读此书真可谓是大开眼界,有钟“拨云见日”的酣畅淋漓之感。五柳先生传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正是我读此书的态度和感受,每多读一边,感受加深一层;再读之,原来不够理解的地方似乎豁然开朗,令我如饮甘饴。感谢有这样的书,能让在我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一种诗意的生活!


近几天我接触到了《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这本书,刚刚看觉得有些迷茫,但是后来细细品读,却读到了诗歌的魅力,感受到他的一些韵味。简短的诗歌居然可以在写景的情况下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悟出人生道理。它虽简短,但是却是思想的精华。美丽的诗歌,中华的瑰宝。


周老先生真不愧为大家,把每首诗词都分析的那么到位,即使是不懂诗词的人看了这本书也会爱上唐诗宋词。而且为我们国家拥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精粹而骄傲。


周老对古典诗词文学的痴爱,周老的率真与严谨,使得周老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自成一家,千秋之后仍与古之文心相印。真正是“千秋一寸心”啊!另:印刷美致,纸张优良。可藏之,可常阅……


一直深爱古典文学,所有爱好古典文学的人不能错过.虽然也有一些周老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里的评讲,但还是非常的出色.无论是内容还是样板都无可挑剔


发货速度很快。书的内容很好。推荐古典诗词和红楼梦的爱好者细看。


讲解唐宋词的经典, 不愧是红学专家的讲述. 只是有个小小的疑问: 全篇都是在讲唐宋词,为何要说"讲唐诗宋词", 哪里有唐诗? 推荐收藏和阅读.


周公乃是红学大家,著作颇丰,而其古典诗词造诣亦精深。周公文笔深入浅出,诙谐轻松,而对诗词的独到见解为除涉猎这一领域的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本书与《人间词话》此话可以互为参考,而此书更适合赏析诗词的入门者。


以作者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再以我之诗心,鉴照读者之诗心;三心相照,纵观古今诗情。大师就是大师,首先,没有用很低俗的什么什么评论,什么什么感悟,什么什么心得。。。来为本书取名。既然是诗评,书名就应该是一看就有诗意才好。“千秋一寸心”,时光荏苒,随历经千秋万载,但是诗心不该,还是一寸心。奇哉!妙哉!美哉!作者不愧为一代红学大师,文学泰斗。书中的诗解根本就没得说的!简直是好的不行了。真的是在用诗心鉴照古人,我们有用诗心洞察作者。心心相惜,一寸诗心纵古今。作者用并列的方式将诗评一一列出,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诗心。看到了一位文学家对诗的感悟,也看到了一代文学大师的坦荡的胸怀。有这样的国学大师,国家甚兴!民族甚兴!


大师就是大师周汝昌老先生的学问不显山露水不夸饰浮华在平静叙述中渗入读者内心深处他对唐诗宋词的解读异于市面上的粗糙和空谈不以点点感伤代替了所有的解读和感触所用之诗词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


最早知道周汝昌老先生是我读初中时,那是家里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红楼梦解梦,是周老先生写的,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看红楼梦简直就是囫囵吞枣。前一段时间突然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了,所以买了这本书。看过之后,直呼过瘾。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讲杜牧的清明那段,讲解得相当细致。我是一名教师,刚看过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强调的是文本细读,我觉得周老先生讲解的这首杜牧的清明,碰巧可以作为文本细读的一部分,读了这本书中的讲解,我觉得我可以把这首诗的落脚地放在断魂二字之上。


诗意的生活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诗词中的深味也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所以感性的书评更会引起我的好感。周老先生讲的唐诗宋词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不造作不古板,实在是真诚之作。作为后生晚辈读来,觉得这样的分享难能可贵。


在唐诗鉴赏辞典上就看过周老的讲评,感觉很不错。又从网上看过他的红楼梦的真故事,对周老的古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是敬佩。再看这本千秋一寸心,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越看越觉得周老在古文学方面简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让人只能仰止了。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名家作品,让人对诗词的理解能够更进一步,作为理解诗词的高阶读物,建议读之前对于唐诗宋词已经能有基本的理解并且要有一定的文言基础。


以前只知道周汝昌先生是红学大家,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周先生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是非常的有研究,可以将唐诗、宋词娓娓道来,看后感触很深


看大家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学养之深厚,文字之隽永,使讲稿本身就成为一篇美文。周先生对唐诗宋词的讲解与别家不同,那些所谓的“唐诗宋词赏析”却总是注音、解释、翻译、诗文主旨的格式,更象是中学的语文课本。而周先生的文章才是真正在“赏”诗,就如品茗一般,它引导你慢慢去体会,去感悟何为好诗、好词。真希望周先生能多出一些诗词方面的讲评文章。


周老先生写的书的确不错,收到后略微翻了翻,哪怕像我这样的门外汉,看看也不累.老先生的治学态度很严谨.是本想接触唐诗宋词古典文学的好书.中华书局的书果然不一样.


周汝昌先生的这边品读唐诗宋词的名著风格独特,不落窠臼,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非常独到。看了这边书你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不一样的认识,会更进一步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当然由于周先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功底及其深厚,可能他对于传统文化有着一种近于偏激的呵护和挚爱,好像对简体汉字和白话文颇有微词!


这个本子选的诗次词并不多,只有六十首,有耳熟能详的名篇,有作者偏爱的诗词。讲解独到而有深度!适合诗词爱好者研究阅读!中华书局的书质量让人放心,周老先生的作品读着舒心


听大师将唐诗宋词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韵味。喜欢古典文化的朋友,不要错过啊。


以前,对于周老先生,只是知道是红学大家,并没有读过他的书,这次偶然看到他的这本小册子,就买来看一看。看过之后,感觉跟自己以前读过的唐诗宋词赏析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先生深厚的国学底蕴让这本小册子显得厚重;二是先生独到的鉴赏角度让人耳目一新,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三是没有很多假大空喊口号的东西,读来更亲切,也更真实。总之,像一杯陈年酒,值得细细品味。


强烈推荐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收藏!


周先生是海内闻名的红学家,其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也别具一格.窃以为象这样的文人评论才更有说服力,以前也看过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也是从文人的角度出发,评价先人的作品,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非常好的一本书,受益非浅,跟着周先生重新领略古典诗词的妙境


取材不拘一格
文笔风流流畅
大家风格也!美哉!
读周老的这本诗词讲座能强烈的感觉到国学大师
对古典诗词的喜爱之情,继而能够激励自己认真学习。


周教授以几十年浸淫古典文化的功力,为我们打开了一窥古典诗词之美的大门~


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轻易就能勾起您对古诗词的兴趣,使读者对古诗词的美有更深层的领悟。大力推荐,值得购买。


读起来有点难,但还是很享受。本书不拘于体例,可以信手翻来,从任意章节开始读,也可以从自己熟悉喜欢的诗词开始读,不需要整块时间,很适合忙里偷闲的现代人。
现在人的中文基础普遍降低了很多,毕竟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杂了,无法像古人和前辈那样精读古典,但是毕竟这些诗词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总得有人会继承会欣赏,希望更多玩着ipad的人也抽空读读古文。


非常好的学习诗词的一本书作者对每个字词的解释都很到位适合热爱中国古诗词的人阅读!


大师的著作,古典文学爱好者、中学生都适合去阅读阅读。鉴赏诗词视角独到,功底雄厚。好书!


周汝昌先生不愧为大家,常见的诗词经他一解读,境界一新,感受异样。相形之下,做教师的我,尽管也经常给学生讲解诗词,但是浅陋之极,不得不汗颜。我需要再三品读周先生的作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一代大师!周汝昌似乎是为“红楼”而生,他的解说唐诗宋词也非常见功力!绝对推荐!!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周老爷子对唐诗宋词的解读确实是“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喜欢古典诗歌的你,不要错过&&


周汝昌先生的点评略带点文言味,读过可以让人感受到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其对诗词的热爱之情


最近一两年,看了不少周汝昌的书,越来越喜欢他了。看了这本唐诗宋词,就知道他不止是红学家,更是一位对唐诗宋词造诣颇深的大家


大师的别样讲解,不仅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还会培养年轻的读者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鉴赏水平。该书的版面设计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印刷质量也很棒。推荐!


前几日,惊悉汝昌先生逝世的消息,万分的惋惜,因喜爱红楼而喜先生的书,从而购买了此本千秋一寸心,先生评析宋词。虽是多年前的旧作,却仍让我爱不释手,旧时不懂的词意,误解的词意,都从此本书中得到了惑释;并且文章用词多优美,许多都是思考不到的,读来满篇生香,切浮想联翩,实在是一本值得购买的好文。好的文章,不怕时间的历练,反而如醇酒,历久弥香。


装订、印刷素雅简洁,纸质柔洁,拿在手中很有感觉。周老先生对唐诗宋词元曲的解析使人耳目一新,浅显易懂,却能使人更接近中华诗词的真味,而且语言简洁优美,柔风细雨娓娓道来,读来真是使人长见识怡性情。非常喜欢!!!


从前在中学学到的关于诗词的认识不外乎是字词解释、意义阐述,那时候总不知道诗词应该是这样赏识的。安意如的书让我知道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故事,但周汝昌先生的书让我有醒悟的感觉,周先生的解释让我对诗词有的感悟升华,开阔了眼界,使我这个一向以爱好诗词自诩的人感到汗颜,原来过去的我对诗词的认识是这样的肤浅


真心喜欢这本书。
老先生学识渊博,讲解诗词游刃有余,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摆脱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辞藻堆砌,长篇大论的煽情评价,让读者不知所云,而是大开大阖,从更高妙的“神”的层面来对作品进行赏析,引导读者进入忘我状态,如身临其境,欢喜诗者的欢喜,悲戚诗者的悲戚。先生惜字,于是每篇评论都不长,但言必有据,字字珠玑,让人感叹先生的慧性灵心。
书中先生多次对现代人品论诗词的方式态度提出批评,对诗词赏析中的常识性错误提出更正,读罢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第一次拜读周汝昌先生的作品,已然很喜欢。与很多唐诗宋词的赏析,不知好了多少。全书清新自然,没有赏析一贯的矫揉造作,原谅我这么说哈。本人读的书本就那么几本,年少时候的课本及考试的种种古文赏析先入为主,难怪自己写点东西一直透着别扭,现在想来,我一直也陷在造作的泥潭中还不能自知。顺便感慨下,读错书误人,不读又没有未来,矛盾中纠结。还值得说的是,封面与图片一致,字体、文字大小,排版都比较舒服。读起来清新爽气。


以前也看过类似的书籍。只是单纯的译文,总感觉缺点什么。知道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到底缺了什么。欠缺的就是那一寸诗心,一种意境。古文今译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把情意体现出来,就是失败。周老先生不愧是大师,通过一种独特的观点给读者展现出不同的古诗词。好书!让你顺其自然的爱上诗词,爱上国学!!值得一读


总以为周汝昌是红学大家,其实他在诗词歌赋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当丰富。本书对每一首小词的分析都显浅易懂,又不失幽默风趣,加之精美的印刷装帧,绝对值得拥有


很早就知道周汝昌其人,看他的文章,确实在最近,有人说他是红学大家,然我看过他评点的唐诗宋词却另有一番景象,亦是以我之诗心鉴古人之诗心!


周汝昌一向以红学著称但是既是文人,必是对国学大有研究此书既是周老的唐诗宋词,虽然不是著名篇目,但是一样的有感觉


就是辉煌二字最可以说此书了周老的文学底蕴和古文基础真的是登峰造极在古学界真是可以说是一代宗师在点评一首诗词的时候绝对不会死板而冷冰的阐述,解释而是抓住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加以如梦幻般的诠释让我们在古文的句行中,体会古人的用字的精妙我想我们的语文老师们也应该这样!不能什么都是冷冰冰的解释古文或诗词反而应该像周老这样用自己的文化内涵来诠释这首诗的美妙从而让我们找到诗词的辉煌!


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完全因为周汝昌先生红学家、诗词研究家的名头,而是先生对读者欣赏诗词的一个心灵的指引。


知道周汝昌周老先生是红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但是不知道他对唐诗宋词的讲解也别有一番韵味。


中国的小孩子自咿咿呀呀学语开始,就被灌输中国古代诗词.大多数是囫囵吞枣朦胧地感觉到好,到底好在哪里却不可言传;周师傅的千秋一寸心是帮助我等消化品位中国古代诗词的消化剂,实在是有利于我等窥探古人的精神境界之高格!晚辈这里谢了!


不错,很喜欢唐诗宋词,也喜欢 千秋一寸心 这个名


周先生的国学功底十分了得,看了这本书十分收益!同样是讲古典诗词,现代的安意如行笔流畅,但看过之后就不想看第二遍了,阅读当时有快感,但过后就没有什么印象,缺少余味周先生的这本书则不然,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回味......


周汝昌先生以红学出门,我是碰巧看到先生的一个视频,里面周先生谈诗词,语言谦虚的很,同时与大家坦诚相待,特别是听先生举的几个诗歌的例子,分析什么叫真正的诗,让我对诗歌有了一种新的视角。 古代诗词多读,真的可开启性灵!


这本书是周汝昌先生送给我们的至善至美的礼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该书是我业已读过的有关诗词赏析书中最好的一本。它不仅告诉了我们诗词如此之美,而且告诉了我们诗词为何如此之美以及如何品味诗词之美。


周老讲解,到位、精彩!建议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都读一读。


封面挺有意境的。纸张也算好的吧。时不时有些黑白插图,很配内容。周老的书没什么说的,绝对一流。虽然是用半文半白的话来评诗词,但是我觉得更加符合欣赏诗词的境意。本来诗词也就是半文半白的。这才能让人更加细细地体会诗词的境界。刚开始不太适合每章开始的时候诗词是竖着排的,而且字比正文更小。不过想想这样才能更仔细地读诗词。读周老的书,不仅对选中的诗词有了了解,也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也增加了欣赏诗词的能力。颇有趣味的是,周老评诗词,也会说出他对同一首诗或词内有欣赏的部分,也有不喜欢的部分。不会全面否定,也不会全盘接受。


光看书名,便觉一身唯美.
唐诗宋词毅然是不可逾越的经典.凄婉哀怨的文词,细细读来,宛若小桥流水,云淡风轻般触人神伤.而周老师生动且浅显易懂的讲解让唐诗宋词不再高山仰止,横看成岭侧成峰,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很好很喜欢~


突然喜欢上诗词,觉得中国的文字实在是太神奇了,那些诗人词人更是厉害。喜欢这本书,没有什么商业味道。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给出诗词的白话意思。作者只是给出自己的见解,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诗词的含义和意境,很喜欢这样的写法,因为看了他的想法,不会限制自己的思维,自己觉得不对的不懂的可以在网上查,学到更多的知识。真希望,中国能够出更多像作者这样,像古人一样,弘扬中国的文化。


本书是讲解古典诗词难得的好书!


很难有一本书让我翻来覆去看,周先生的这本书可以,也真因为他的书,我对诗词重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背诵了不下30篇的宋词。这年头专家遍地,大师无影,周老先生让我看到了大师的身影。鞠躬致敬!


非常好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书


周先生不愧为文学泰斗~~如此精练的语言(我喜欢他文白间杂,类似古文的文风),深入的剖析~~让人又一次沉醉于古典诗词中


唐诗宋词的书看过很多,因为喜欢。但是象这本讲得如此透彻易懂的却很少。几乎看完一首,就能够熟记于心了。


一直很敬佩周汝昌先生,他的红学造诣高深,诗词的造诣也是一个不可攀越的高度。看这本书,就像咀嚼香茶,越嚼越有味道,越品越满口余香。


读周汝昌先生的书如饮醇醪,温柔敦厚之感扑面而来,这源于周老古代文化、古典文学长期的浸润。


我很喜欢周汝昌的讲解,特别是这本《千秋一寸心》,凝聚着老人家澎湃纯真的激情,闪烁着老人家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的光辉,特别是一些精评深入我心,对那个时代、那个作者有了深刻的理解。何谓“千秋一寸心”,原来风月无古今,古人与今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困惑、宣泄等等,只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纯粹。


论文字功底,还是这些老学者们的好,唐诗宋词元曲里有大美,作者的讲解里也别有一番风景,总之是喜欢~~~


一直以来,因为对《红楼梦》的喜爱爱,对周老很是敬仰,但一直流连于红学领域。看到这本《千秋一寸心》,立刻就有眼前一亮,春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漫长的等待后(真的是很慢啊,很慢!),终于拿到这本书——清新淡雅的封面,适宜的手感,幽然的墨香,尤其是周老亲切、真诚的话语,有如老友对榻而坐、燃灯茗茶、侃侃而谈一般,让人释怀于唐宋文风、徜徉于诗内词间,陶陶然乐于古文平仄的音韵悠长中。
受益匪浅。
还在感动着哦。


诗词是竖版的 有古典韵味 解说注释是横板的便于阅读 很好 老先生评价到位 很不错


周汝昌先生在我的印象中,是有点胖胖的、壮壮的;一拿到书,看见老人家的相片,才发觉他是一个清矍的温文尔雅的学者形象;虽然和我的想像不一样,我还是很喜欢,因为他品评的诗词语言很美,境界很高,读起来受益很多,真想和他通通信啊。


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看看,很优美,很好看的一本书,我很喜欢作者对诗词的讲解及展开,引导我们渐入佳境,很好


初中时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大量诗词,至今仍能吟出几首。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对古诗词我的理解或与周先生不同,但这仍是一本好书。我从中有所得。谨此。


周汝昌先生的书可谓精品,对唐诗宋词的诠释精辟深刻,十分精彩!


相关图书